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明宇专利>正文

新型水净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8934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水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在桶体内的分离区域中,均布有由一组分离元件在垂直方向按上下排列组成的沉淀分离单元,分离区域下部为收集作用区;所述分离元件包括水平放置的顶部为人形结构,下部有开口的挡板和挡板顶部内侧固定的管子;所述管子表面开有小孔,这些小孔开在管子的流体流经区域处,所述管子一端封闭,另一端与桶体一侧垂直设置的收集器连通;收集器底部设有排水管流出口;在桶体口部另一侧开有安全溢流或泡沫收集口及收集箱;在桶体口部安装有分配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分离效率高、成本低、净化和浓缩一体、占用空间是传统设计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操作简便,可无人值守;无活动部件,无动力输出。(*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分离悬浮在液体溶剂中的凝聚物和漂浮物(不相溶液体)的设备,特别涉及调整原有的重力沉降设备。
技术介绍
传统的常规水净化器浓缩设备或斜板式水净化器浓缩设备存在着分离效果差、体积大、成本高和工作效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实现高效重力分离和对悬浮物质有更高分离率和稳定的流动性,更好的调整浓缩率的新型水净化器。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水净化器,其结构特征是在桶体12内的分离区域14中,均布有多组由分离元件19以垂直方式按水平排列组成的沉淀分离单元20,分离区域14下部为收集作用区18;所述分离元件19由水平放置的顶部为人形结构,下部有开口的挡板和沿挡板顶部内侧,固定的内部管子23组成;所述内部管子23表面开有小孔,这些小孔开在管子23的流体流经区域处,所述内部管子23一端封闭,另一端与桶体12一侧垂直设置的收集器22连通;所述收集器22下部封闭,上口部与桶体12口部平齐,在收集器22的上口部外侧安装有收集盒16,收集器22与收集盒16的连接侧开有一组缺口,称为小坝25,收集盒16底部设有排水流出管28在桶体12口部另一侧开有安全溢流或泡沫收集口37,收集口37外侧固定有收集箱16A在桶体12上部安装有分配管32,分配管32上开有分配孔33和一个水入口30在所述桶体12的下部收集作用区18设有最底端出口35和侧端入口36。如上所述的新型水净化器,所述的分离元件19是按同方向上下整齐叠加排列构成沉淀分离单元20;桶体12下部的浓缩收集作用区18为斗状结构。本技术与传统的水净化器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1、分离效率高2、成本低;加工简单;无特殊材料;(塑料或钢板)3、净化和浓缩一体,积木式结构,适用范围可大可小; 4、占用面积是传统设计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5、操作简便,可无人值守,便于管理6、无活动部件,无动力输入,不用添加任何填料,7、应用领域广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水净化器的透视及部分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水净化器正侧面透视及部分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水净化器侧面视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水净化器的分离元件的一段截面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具体结构请参见附图本设备被称作“人字形净化器”是因为其内部结构特征。“人字形净化器”是作用在重力分离原理基础上,大量分离元件悬在桶体的水槽中近乎垂直并排着。分离元件在每对之间配有收集管道。每个安放空间由水平放置在桶体的水槽中“人”字形板分割开。在顶点收集管上有预先设定好尺寸的分离孔,在板下这些孔能平衡分配流进顶点的液体,并调整其量进入单独间隔的收集管。这种方法即简单又有效。本技术所提供的附图的具体化描述如下参照图1,2,3中,净化器10主要用于体现将密度大的物质从密度较小的液体中分离。净化器10主要包括一个桶体12,桶体中有一个中心区域(分离部分)14,一个在分离区部分14以上的用于收集澄清液的收集盒作用区16和一个在分离区域以下的用于收集越来越浓的混合物和部分液体的收集作用区18,在分离部分14中悬挂着很多分离元件19,每个这样的分离元件19按一定数量组成分离单元20,以形成沉降区间,分离单元20在图1,2,3中剖视部分图中以被展示。由若干个分离单元20组成分离组件21。当高密度的物质向下不断移动,经过分离区14。一个变厚的混合物和更重的物质和液体收集在集水收集作用区18。出口35在集水收集作用区部分组成方式是为了排出变重变厚的混合物。收集箱16A的作用是安全溢流或泡末收集,收集箱16A的下方为流出口28A。图2,分离部件19的两套已在剖视部分中展示。在一套装置的中间剖视的交叉部分被显示,另一套作为正侧部显示。部分剖视的分离部件19与一个垂直的收集器管道22和溢流坝25相连,溢流坝25延伸到净化器的收集盒16中,澄清液体从收集盒16中通过排水管流出口28。图3剖视部分显示了沉降区间分离单元20横向延伸穿过容器口的分离区域14。几组整齐排列的具有自供液功能的分离元件19(图4),在桶体12中通过合适的方法来保持其补给。高密度的混合固体和低密度的液体导入,通过入口30和分配管32(图1)。混合物向下流动。经垂直分离单元20如路径A(图4)。固体和液体混合物由于流体静压力向上移动,通过分离单元20顶点随后的流动路线B(图4)。液体中的悬浮粒子,会被重力和液体流动的拉力所影响。他们沿着路径P移动,液体向上速度V和沉淀速度Vt。沉淀速度Vt和向上流动液体速度V通过分离单元20。在重力和外部输入的震动和循环固体沉淀的影响下引起沉淀物的变厚。沉淀固体不断从集水收集作用区18通过出口35排出。出固料的部分可以在后面用水泵等排出。下部分的收集作用区18设置一个或更多的其他用途的方便入口36。参考这些插图的细节不是为了限制附加要求的范围,而是详细描述了这个专利技术的特征。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水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在桶体(12)内的分离区域(14)中,均布有由一组分离元件(19)在垂直方向按上下排列组成的沉淀分离单元(20),分离区域(14)下部为收集作用区(18);所述分离元件(19)包括水平放置的顶部为人形结构,下部有开口的挡板和沿挡板顶部内侧,固定的内部管子(23);所述内部管子(23)表面开有小孔,这些小孔开在管子(23)的流体流经区域处,所述内部管子(23)一端封闭,另一端与桶体(12)一侧垂直设置的收集器(22)连通;所述收集器(22)下部封闭,上口部与桶体(12)口部平齐,在收集器(22)的上口部外侧安装有收集盒(16),所述收集器(22)与收集盒(16)的连接侧开有一组缺口,称为小坝(25),收集盒(16)底部设有排水管流出口(28);在桶体(12)口部另一侧开有安全溢流或泡沫收集口(37),收集口(37)外侧固定有收集箱(16A);在桶体(12)口部安装有分配管(32),分配管(32)上开有分配孔(33)和一个水入口(30);在所述桶体(12)的下部收集作用区(18)设有最底端出口(35)和侧端入口(3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水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元件(19)同方向上下整齐叠加排列构成沉淀分离单元(20);所述桶体(12)下部的收集作用区为斗状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水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在桶体内的分离区域中,均布有由一组分离元件在垂直方向按上下排列组成的沉淀分离单元,分离区域下部为收集作用区;所述分离元件包括水平放置的顶部为人形结构,下部有开口的挡板和挡板顶部内侧固定的管子;所述管子表面开有小孔,这些小孔开在管子的流体流经区域处,所述管子一端封闭,另一端与桶体一侧垂直设置的收集器连通;收集器底部设有排水管流出口;在桶体口部另一侧开有安全溢流或泡沫收集口及收集箱;在桶体口部安装有分配管。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分离效率高、成本低、净化和浓缩一体、占用空间是传统设计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操作简便,可无人值守;无活动部件,无动力输出。文档编号C02F1/52GK2730860SQ20042011789公开日2005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29日专利技术者赵明宇 申请人:赵明宇, 赵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水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在桶体(12)内的分离区域(14)中,均布有由一组分离元件(19)在垂直方向按上下排列组成的沉淀分离单元(20),分离区域(14)下部为收集作用区 (18);所述分离元件(19)包括水平放置的顶部为人形结构,下部有开口的挡板和沿挡板顶部内侧,固定的内部管子(23);所述内部管子(23)表面开有小孔,这些小孔开在管子(23)的流体流经区域处,所述内部管子(23)一端封闭,另一端与桶体(12)一侧垂直设置的收集器(22)连通;所述收集器(22)下部封闭,上口部与桶体(12)口部平齐,在收集器(22)的上口部外侧安装有收集盒(16),所述收集器(22)与收集盒(16)的连接侧开有一组缺口,称为小坝(25),收集盒(16)底部设有排水管流出口(28);在桶体(12)口部另一侧开有安全溢流或泡沫收集口(37),收集口(37)外侧固定有收集箱(16A);在桶体(12)口部安装有分配管(32),分配管(32)上开有分配孔(33)和一个水入口(30);在所述桶体(12)的下部收集作用区(18)设有最底端出口(35)和侧端入口(3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明宇
申请(专利权)人:赵明宇赵颖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