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节能的内外双循环型水净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50112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8 14: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节能的内外双循环型水净化器,它包括过滤器本体和第二罩壳,过滤器本体包括第一罩壳和位于第一罩壳内部的滤芯,第一罩壳与第二罩壳连接为一体;第一罩壳的前端面上同时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出水管设置在第一罩壳前端面的中心位置,进水管设置在第一罩壳前端面的偏心位置;滤芯前侧设置有第一过滤海绵,滤芯后侧设置有第二过滤海绵;第一过滤海绵、滤芯、第二过滤海绵和第二罩壳由进水端至末端沿过滤器本体中心轴线依次拼装在一起。本发明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是利用第一炭柱和第二炭柱配套使用,更加深度的对水净化;同时滤芯管设置有涡轮片,涡流流动加速了水的流动速度,从而提高水净化的速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市场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净化领域,尤其是一种高效节能的内外双循环型水净化器
技术介绍
水净化器,是对水进行净化的一种设备,由于生活中的水都是来自于水库、江河, 虽然这些水转化为自来水前都进行了一些初级净化、消毒等,但是由于量较大、范围广、运 输距离大,导致自来水没有较好的净化和消毒,存在肉眼不可见的污垢、细菌等。对于上述 的问题,现在许多家庭采用净化器对水进行净化以提高水质。现有的家用水净化器种类很 多,但大多基本原理相似,一般是使用膜反渗透法或者过滤法,膜渗透法是利用薄膜对水进 行反渗透,只能将水分子通过,这样净化出来的水只含有水分子,没有杂质。但是纯水内没 有矿质元素,长期饮用纯水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因此,我们不需要过纯的饮用水,只需 将水源中较大的颗粒、杂质、微生物、有害物质过滤,现有过滤法应用较多的是多级过滤法 或者组合型过滤。 例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103979691A公开了一种多级滤芯的家用净 水器,这种净水器是将多个滤芯并行排列串联组合一起,达到多级过滤的效果,多个滤芯并 行在一起较为占用空间,流程较远、净化速度慢,同时每个滤芯的过滤精度相同,不管通过 多少个滤芯,其过滤的最终效果与单个滤芯的过滤效果相比,没有很大提升。 再如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203139778U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家用净 水器,这种净水器采用多个滤芯并联交替对水进行过滤,虽然在某一程度上提高了净化速 度,但是只能进行初级过滤,对于一些更细的杂质、微生物也是无法去除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净化效 果显著的高效节能的内外双循环型水净化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种高效节能的内外双循环型水净化器,它包括过滤器本体和第二罩壳,过滤器 本体包括第一罩壳和位于第一罩壳内部的滤芯,第一罩壳与第二罩壳连接为一体;第一罩 壳的前端面上同时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出水管设置在第一罩壳前端面的中心位置,进 水管设置在第一罩壳前端面的偏心位置;滤芯前侧设置有第一过滤海绵,滤芯后侧设置有 第二过滤海绵;第一过滤海绵、滤芯、第二过滤海绵和第二罩壳由进水端至末端沿过滤器 本体中心轴线依次拼装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滤芯包括从内至外依次套装的第一炭柱、滤芯管和第二炭柱,所述 滤芯管套接在第二炭柱外侧,所述第一炭柱套接于滤芯管外侧,水流从前至后流经第一炭 柱,然后从后至前流经第二炭柱,则形成了节约空间、增强过滤效果的特殊净化体系。 进一步的,所滤芯管的前端设置有涡轮片,所述涡轮片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 径向分布的贯通槽,所述贯通槽的宽度为涡轮片半径的1/4-1/8,深度为涡轮片半径的 5/6-1/2。贯通槽的大小关系着水流的压力和速度。 进一步的,所述贯通槽与涡轮片径向方向的夹角范围为5-15°,可使得贯通槽的 延伸方向与径向方向有一定的偏离。另外,单个所述贯通槽与涡轮片径向方向存在至少一 个夹角,使得单个所述贯通槽上存在多个不同弧度、不同方向的弧形部,以使水流方向多 样,增加水中杂质与过滤海绵、炭柱的接触可能和接触面积,提高净化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涡轮片圆周部套装有一层密封垫;所述涡轮片前端中央位置设置 有插入管,插入管与出水管相通;所述插入管与第一罩壳间形成有中空部。中空部的前后 两端为进水管和涡轮片,中空部使得从进水管进入的水流在此聚集缓冲,然后以稳定的压 力通过涡轮片进入第一过滤海绵。 进一步的,所述插入管上套装有若干个密封圈,避免插入管内的净化后水被插入 管外的净化前水渗透污染,影响净化效果。 进一步的,第二过滤海绵与第二罩壳间夹持有圆槽形的滤网,滤网套接在第二过 滤海绵的外侧。两侧的水流通过滤网汇集到净水器的后部中央区域,然后被压力驱使进入 位于中央部分的第二炭柱。滤网可设置为与第二过滤海绵垂直的角度,并处于滤芯管的同 一水平面上,以设置在水流矫正后的必经方向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滤海绵与第二过滤海绵的外周大小比例为1:1。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炭柱与第二炭柱的厚度比例为4:3,所述第一炭柱与第二炭柱 的长度比例为1:1 ;所述第一炭柱由木质活性炭制成、孔径大小为30_50A°,所述第二炭柱 由矿物活性炭制成、孔径大小为10_20A°。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获得以下技术效果: 1、多方向、多层次的过滤,提高水质净化效果。 第一过滤海绵进行第一过滤,相互套装的第一炭柱、第二炭柱进行第二次和第四 次过滤,处于两者后端之间的滤网进行第三次过滤,第二过滤海绵进行第五次过滤的五层 过滤机制;顺向经过第一炭柱,然后反向经过第二炭柱的超长过滤路线;第二炭柱比第一 炭柱的孔径层次差别均使得净化效果大增。 2、涡流流动,加速净化。 滤芯管一侧设置有涡轮片,水进入时使水形成涡流流动,水涡流流动加速了水的 流动速度,从而提高水净化的速度; 3、套装结构,节约空间。 第二炭柱设置在第一炭柱内部,有效减少了滤芯占用空间、从而缩小了净化器的 体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市场推广价值。【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 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正视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第一罩壳与滤芯管截面示意图; 图6和图7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滤芯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100、滤器本体,10、第一罩壳,12、进水管,14、出水管,15、插入槽, 16、中空部,18、第二罩壳,20、滤芯管,22、插入管,24、涡轮片,25、贯通槽,30、密封圈,31、密 封垫,40、第一过滤海绵,44、第二过滤海绵,52、滤网,60、第二炭柱,70、第一炭柱。【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 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所示并结合图2和图3,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一种高效节能的内外双循环 型水净化器,它包括过滤器本体100和第二罩壳18,过滤器本体100包括第一罩壳10和 位于第一罩壳10内部的滤芯,第一罩壳10与第二罩壳18连接为一体。 以进水端为前侧,第一罩壳10的前端面上同时设置有进水管12和出水管14。该 端面上的出水管14设置在中心位置,进水管12设置在偏心位置(非中心位置)。外部水从 进水管12进入净化器内进行净化后,从出水管14重新进入到外部水管,向用户提供干净的 水源。 以进水端为前侧,滤芯前侧设置有第一过滤海绵40,滤芯后侧设置有第二过滤海 绵44,第一过滤海绵40和第二过滤海绵44的厚度比例为1:3。例如,第一过滤海绵的厚 度为2cm,第二过滤海绵的厚度为6cm。第一过滤海绵40和第二过滤海绵44的外周大小比 例可为1: 1,但第一过滤海绵40中央需开通孔供插入管22通过,第二过滤海绵44可为实心 结构。 第一过滤海绵40可以对水进行初级净化,主要净化水中一些较大颗粒的杂质、污 泥等;第二过滤海绵44设置在滤芯管的出水口 14上,可对水进一步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效节能的内外双循环型水净化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节能的内外双循环型水净化器,包括第一罩壳、位于第一罩壳内部的滤芯和第二罩壳,所述第一罩壳与第二罩壳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一罩壳的前端面上同时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设置在第一罩壳前端面的中心位置,所述进水管设置在第一罩壳前端面的偏心位置;所述滤芯前侧设置有第一过滤海绵,所述滤芯后侧设置有第二过滤海绵;所述第一过滤海绵、滤芯、第二过滤海绵和第二罩壳由进水端至末端沿过滤器本体中心轴线依次拼装在一起;第一过滤海绵与第二过滤海绵的厚度比例为1:3;所述滤芯包括从内至外依次套装的第一炭柱、滤芯管和第二炭柱,所述滤芯管套接在第二炭柱外侧,所述第一炭柱套接于滤芯管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玉连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秋点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