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堆叠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88277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28 2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芯堆叠夹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电芯堆叠夹具,包括底板和垂直设置于底板上的定位组件,定位组件与底板可拆卸的连接;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组件、第二定位组件和第三定位组件,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三组件相对设置在底板的上下两端边缘处,第二定位组件设置在底板右侧边缘处,且第二定位组件紧贴于电芯长度方向的侧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电芯堆叠夹具,规格更加符合电芯的尺寸,有效地提高了堆叠精度和工作效率,极大的减小了人为因素对电芯质量的影响,提高了电池的装配效率和装配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芯堆叠夹具
技术介绍
电池指盛有电解质溶液和金属电极以产生电流的杯、槽或其他容器或复合容器的部分空间,能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具有正极、负极之分。随着科技的进步,电池泛指能产生电能的小型装置,如太阳能电池。电池的性能参数主要有电动势、容量、比能量和电阻,利用电池作为能量来源,可以得到具有稳定电压、稳定电流、长时间稳定供电、受外界影响很小的电流,并且电池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充放电操作简便易行,不受外界气候和温度的影响,性能稳定可靠,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可持续发展深入人心,能源节约已经成为必然和社会共识。电已离不开人类,新能源发电成为资源日益枯竭的社会的必需。新能源发展中的储能设备—电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睐,对于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环境友好、稳定性高和便携性好的电池模组需求,已是现在电动公交、储能汽车、储能电站不可或缺的。通常在组装电池模组的堆叠过程中,需要通过夹具将电芯堆叠整齐,但电芯和模组组装工艺与原有夹具不匹配,堆叠过程中会出现误差,而且工作效率较低,难以实现电芯的四边对齐,无法保证电芯的位置的一致性,容易因为电芯位置固定不好而导致后续加工过程出现偏移,进而导致需要重新组装,提高了生产成本。为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电芯堆叠夹具,以提高堆叠精度、工作效率和节约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电芯堆叠夹具,其可以提高堆叠精度和工作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芯堆叠夹具,包括底板和垂直设置于底板上的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与所述底板可拆卸的连接;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组件、第二定位组件和第三定位组件,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三定位组件相对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上下两端边缘处,所述第二定位组件设置在所述底板右侧边缘处,且所述第二定位组件紧贴于电芯长度方向的侧壁。在本技术的可选方案中,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座和设置于定位座上的支杆,所述支杆为正方体形或长方体形,且所述支杆位于电芯的两极耳之间。在本技术的可选方案中,所述定位座与所述支杆一体成型,或者所述定位座与所述支杆为分体式结构,且所述定位座与所述支杆通过螺栓连接。在本技术的可选方案中,所述第二定位组件的顶端向电芯方向延伸设置有凸沿,所述凸沿的下表面紧贴于所述电芯的上表面。在本技术的可选方案中,所述第三定位组件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凸条,所述凸条紧贴于电芯宽度方向的侧壁。在本技术的可选方案中,所述底板的上端边缘开有豁口,所述豁口上可分离式插接有与所述豁口相配合的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在本技术的可选方案中,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包括与所述第二定位组件相对应的第二定位凹槽,和与所述第三定位组件相对应的第三定位凹槽,并且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卡接于第二定位凹槽,所述第三定位组件卡接于第三定位凹槽;或者所述第二定位组件的下端面和所述第三定位组件的下端面分别与所述底板通过螺栓连接。在本技术的可选方案中,所述底板的左右两侧边缘对称的设置有两个长条形通孔,且右侧的所述长条形通孔位于所述第二定位组件的外侧。在本技术的可选方案中,所述第三定位组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板下端边缘处的定位杆。在本技术的可选方案中,所述底板为“凸”形。在本技术的可选方案中,所述第一定位组件、第二定位组件和第三定位组件相互之间不接触,且所述第一定位组件位于底板上端边缘中间处,所述第二定位组件位于底板右侧边缘中间处,所述第三定位组件位于底板下端边缘中间处。在本技术的可选方案中,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滑动座和垂直设置于所述滑动座上的支架,且所述滑动座与所述底板滑动连接,用于满足不同型号电芯的长度调节。在本技术的可选方案中,所述第二定位组件为可伸缩式限位杆,且所述限位杆上端设有凸沿,用于满足堆叠不同型号及不同数量电芯的高度调节。在本技术的可选方案中,所述底板和定位组件采用绝缘材料电木板加工而成。在本技术的可选方案中,所述的电芯为锂离子动力电池电芯,所述电芯由铝箔、铜箔或隔膜材料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通过三组定位组件的设计,可有效保证电芯在堆叠过程中的位置一致性,并且三组定位组件与底板可拆卸的连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所提供的夹具规格更加符合电芯的尺寸,有效地提高了堆叠精度和工作效率。2、本技术提供的第一定位组件与底板上的豁口插接配合,在电芯堆叠完成后,第一定位组件可以直接抽出,将堆叠好的电芯直接从夹具推入焊接箱中,方便电芯的整组移出,并且有效避免在搬运过程中,对堆叠好的电芯产生的损害。3、本技术提供的电芯堆叠夹具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堆叠精度高,极大的减小了人为因素对电芯质量的影响,提高了电池的装配效率和装配质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电芯堆叠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一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电芯堆叠夹具装配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俯视图。附图标记:1-底板;101-豁口;102-第二定位凹槽;103-第三定位凹槽;104-长条形通孔;2-第一定位组件;201-定位座;202-支杆;3-第二定位组件;301-凸沿;4-第三定位组件;401-凸条;5-螺栓;6-电芯;601-极耳。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芯堆叠夹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芯堆叠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和垂直设置于底板上的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与所述底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组件、第二定位组件和第三定位组件,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三定位组件相对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上下两端边缘处,所述第二定位组件设置在所述底板右侧边缘处,且所述第二定位组件紧贴于电芯长度方向的侧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堆叠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和垂直设置于底板上的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与所述底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组件、第二定位组件和第三定位组件,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三定位组件相对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上下两端边缘处,所述第二定位组件设置在所述底板右侧边缘处,且所述第二定位组件紧贴于电芯长度方向的侧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堆叠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座和设置于定位座上的支杆,所述支杆为正方体形或长方体形,且所述支杆位于电芯的两极耳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堆叠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与所述支杆一体成型,或者所述定位座与所述支杆为分体式结构,且所述定位座与所述支杆通过螺栓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堆叠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组件的顶端向电芯方向延伸设置有凸沿,所述凸沿的下表面紧贴于所述电芯的上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堆叠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定位组件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凸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星
申请(专利权)人:北方奥钛纳米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