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输料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72779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21 1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移动输料机,包括安装在底框架(5)上的料斗(3),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底部设有两个出料口(2),所述出料口伸出料斗的底部装有套在柔性螺旋条外的由外置驱动机构带动的输料软管,所述输料软管的端头(1)设置有联轴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构思巧妙,实用性强,安全可靠,可妥善解决菌渣上料机中的输料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移动输料机,尤其涉及一种输送菌渣的输料机,属于农业机械领域。
技术介绍
食用菌菌渣的产后储量很大,一方面,如不能得到妥善处理,势必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另一方面,由于部分食用菌的生长未能完全利用菌渣中的营养成分,因此如果直接丢弃或者作为燃料焚烧,会导致能源浪费。据申请人了解,目前食用菌菌渣的普遍处理方法有直接还田、制做肥料和二次种菇等。其中,二次种菇(例如利用黑木耳栽培后的菌渣继续栽培草菇)可节省原料,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具有推广前景。然而,常规的草腐菌菇房地面到屋檐为2-3米,菌床4-5层,分左右两侧设置在床架上,每层菌床距离约66cm,底层离地面大概17-33cm。床宽150cm左右,床架四周需留走道,南北两面走道宽约66cm,东西两面靠墙走道约50cm。如果人工将菌渣输运到床边再铺到床架上多有不便,不仅由于床架有4-5层上、下铺料十分困难,而且每层移动铺料也相当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构思巧妙且实用性强的可移动输料机,可妥善解决菌渣上料机中的输料问题。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移动输料机,包括安装在底框架上的料斗,可盛装菌渣;料斗底部设有两个出料口,出料口伸出料斗的底部装有套在柔性螺旋条外的由外置驱动机构带动的输料软管,启动驱动机构后,输料软管内的柔性螺旋条(俗称绞龙)可将菌渣输送出出料口;输料软管的端头设置有联轴器,联轴器另一端通过输料入关与铺料架的入料口连通,以便于输送菌渣。本技术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进一步的,柔性螺旋条延伸至料斗内并凸起。进一步的,底框架上安装有4个行走脚轮,便于行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构思巧妙,实用性强,安全可靠,可妥善解决菌渣上料机中的输料问题。使用时,将菌渣倒入移动输料机的料斗中,启动外置驱动,带动绞龙工作,将菌渣输送至输料软管,从而将菌渣输送至铺料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端头,2-出料口,3-料斗,4-脚轮,5-底框架。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移动输料机,包括安装在底框架5上的料斗3,可盛装菌渣;料斗底部设有两个出料口2,出料口伸出料斗的底部装有套在柔性螺旋条外的由外置驱动机构带动的输料软管,启动驱动机构后,输料软管内的柔性螺旋条(俗称绞龙)可将菌渣输送出出料口2;输料软管的端头1设置有联轴器,联轴器另一端通过输料入关与铺料架的入料口连通,以便于输送菌渣。柔性螺旋条延伸至料斗内并凸起。底框架上安装有4个行走脚轮4。工作时,启动外置的驱动机构,带动柔性螺旋条转动将料斗内的菌渣输送至出料口;柔性螺旋条继续转动将菌渣通过输料软管输送至铺料器的入料口,以完成菌渣的输送。本技术构思巧妙,实用性强,安全可靠,可妥善解决菌渣上料机中的输料问题。除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移动输料机,包括安装在底框架(5)上的料斗(3),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底部设有两个出料口(2),所述出料口伸出料斗的底部装有套在柔性螺旋条外的由外置驱动机构带动的输料软管,所述输料软管的端头(1)设置有联轴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输料机,包括安装在底框架(5)上的料斗(3),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底部设有两个出料口(2),所述出料口伸出料斗的底部装有套在柔性螺旋条外的由外置驱动机构带动的输料软管,所述输料软管的端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卫东王明友王教领吴今姬丁天航
申请(专利权)人: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