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具上的检测定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67653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20 2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检具上的检测定位结构,其不同之处在于:其包括固定在检具上的基座,基座上开设有贯穿基座前端面和后端面的导向孔,基座的上端面上还开设有与导向孔贯通的第一定位孔;套设在导向孔内的检测件,检测件包括本体,本体的前端和本体的后端均伸出导向孔外,本体的前端设置有检测部,本体上还设置有向外凸起的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本体能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限定的范围内沿导向孔长度方向移动,本体上还开设有与第一定位孔对应设置的第二定位孔;及定位销,定位销能依次穿过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以将检测件固定在基座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检测孔的位置度,还能对待检测零件定位,而且能避免与待检测件发生干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检具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检测待检测零件上的孔的位置度并能对零件进行定位的检测定位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零部件上一般都开设有很多孔,如卡接孔、定位孔、螺纹孔等,如果孔的位置出现偏差,会导致其无法与其他零件进行装配,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提供一种检具上的检测定位结构,不仅能检测孔的位置度,还能对待检测零件定位,而且能避免与待检测件发生干涉。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检具上的检测定位结构,其不同之处在于:其包括固定在检具上的基座,所述基座具有相对设置的前端面和后端面,所述基座上开设有贯穿所述基座前端面和后端面的导向孔,所述基座的上端面上还开设有与所述导向孔贯通的第一定位孔;套设在所述导向孔内的检测件,所述检测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与所述基座前端同向设置的前端、及与所述基座后端同向设置的后端,所述本体的前端和本体的后端均伸出所述导向孔外,所述本体的前端设置有检测部,所述本体上还设置有向外凸起的第一限位部及向外凸起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靠近所述本体的前端设置,所述第二限位部靠近所述本体的后端设置,所述本体能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限定的范围内沿所述导向孔长度方向移动,所述本体上还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对应设置的第二定位孔;及定位销,所述定位销能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以将所述检测件固定在所述基座上。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检测部的截面尺寸小于所述本体的截面尺寸,所述检测部与所述本体的分界面被构造为限位面。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检测部被构造为具有导向斜面的片状结构。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限位部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所述本体上;所述第二限位部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所述本体上。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段和形成于所述第一限位段端部的第一螺纹段,所述本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第一螺纹段配合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第二限位段和形成于所述第二限位段端部的第二螺纹段,所述本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第二螺纹段配合的第二螺纹孔。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本体的后端设置有手持部。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手持部被构造为球形。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特点为:该检具上的检测定位结构,检测件的本体能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限定的范围内沿所述导向孔长度方向移动,安装待检测件至检具上时,可避免与待检测件发生干涉,且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能防止检测件本体从导向孔内脱出;定位销能将检测件固定在所述基座上,使检测件不仅能检测孔的位置度,还对待检测的零件起到了定位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右视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为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非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其中:1-基座(1a-基座的前端、1b-基座的后端、1c-基座的上端、101-导向孔、102-第一定位孔)、2-检测件(201-本体(201a-本体的前端、201b-本体的后端、2011-第二定位孔、2012-限位面)、202-检测部(2021-导向斜面)、203-第一限位部(2031-第一限位段)、204-第二限位部(2041-第二限位段)、205-手持部)、3-定位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至图5,本技术实施例检具上的检测定位结构,其包括固定在检具上的基座1,所述基座1具有相对设置的前端1a端面和后端1b端面,所述基座1上开设有贯穿所述基座前端1a端面和后端1b端面的导向孔101,所述基座的上端1c端面上还开设有与所述导向孔101贯通的第一定位孔102;套设在所述导向孔101内的检测件2,所述检测件2包括本体201,所述本体201具有与所述基座前端1a同向设置的前端201a、及与所述基座后端1b同向设置的后端201b,所述本体的前端201a和本体的后端201b均伸出所述导向孔101外,所述本体的前端201a设置有检测部202,所述本体201上还设置有向外凸起的第一限位部203及向外凸起的第二限位部204,所述第一限位部203靠近所述本体的前端201a设置,所述第二限位部204靠近所述本体的后端201b设置,所述本体201能在第一限位部203和第二限位部204限定的范围内沿所述导向孔101长度方向移动,所述本体201上还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102对应设置的第二定位孔2011;及定位销3,所述定位销3能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102及第二定位孔2011以将所述检测件2固定在所述基座1上。优选地,为了对待检测零件进行限位,所述检测部202的截面尺寸小于所述本体201的截面尺寸,所述检测部202与所述本体201的分界面被构造为限位面2012。优选地,为了便于将检测部202插入待检测的孔内,所述检测部202被构造为具有导向斜面2021的片状结构。优选地,为了提高结构的稳定性,所述第一限位部203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所述本体201上;所述第二限位部204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所述本体201上。优选地,为了便于装卸,所述第一限位部203包括第一限位段2031和形成于所述第一限位段2031端部的第一螺纹段,所述本体201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部203的第一螺纹段配合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限位部204包括第二限位段2041和形成于所述第二限位段2041端部的第二螺纹段,所述本体201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限位部204的第二螺纹段配合的第二螺纹孔。优选地,为了便于控制检测件2前后移动,所述本体的后端201b设置有手持部205。具体地,所述手持部205被构造为球形。本技术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为:将待检测零件安装到检具上前,使本体201处于退回状态,请参考图5,即使第一限位部203与基座相抵。将待检测零件安装到检具上后,向前推动本体201,若检测部202能插入待检测零件的待检测孔内,则说明孔的位置度合格,此时可继续推动本体201,直至第二限位部204与基座1相抵,然后将定位销3依次插入第一定位孔102和第二定位孔2011内,将检测件2固定在基座1上,请参考图1至图4,固定后的检测件2对待检测零件起到了定位的作用,然后即可进行后续其他检测;将待检测零件安装到检具上后,向前推动本体201,若检测部202不能插入待检测零件的待检测孔内,则说明孔的位置度不合格。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专利技术所属的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检具上的检测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固定在检具上的基座,所述基座具有相对设置的前端面和后端面,所述基座上开设有贯穿所述基座前端面和后端面的导向孔,所述基座的上端面上还开设有与所述导向孔贯通的第一定位孔;套设在所述导向孔内的检测件,所述检测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与所述基座前端同向设置的前端、及与所述基座后端同向设置的后端,所述本体的前端和本体的后端均伸出所述导向孔外,所述本体的前端设置有检测部,所述本体上还设置有向外凸起的第一限位部及向外凸起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靠近所述本体的前端设置,所述第二限位部靠近所述本体的后端设置,所述本体能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限定的范围内沿所述导向孔长度方向移动,所述本体上还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对应设置的第二定位孔;及定位销,所述定位销能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以将所述检测件固定在所述基座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具上的检测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固定在检具上的基座,所述基座具有相对设置的前端面和后端面,所述基座上开设有贯穿所述基座前端面和后端面的导向孔,所述基座的上端面上还开设有与所述导向孔贯通的第一定位孔;套设在所述导向孔内的检测件,所述检测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与所述基座前端同向设置的前端、及与所述基座后端同向设置的后端,所述本体的前端和本体的后端均伸出所述导向孔外,所述本体的前端设置有检测部,所述本体上还设置有向外凸起的第一限位部及向外凸起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靠近所述本体的前端设置,所述第二限位部靠近所述本体的后端设置,所述本体能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限定的范围内沿所述导向孔长度方向移动,所述本体上还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对应设置的第二定位孔;及定位销,所述定位销能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以将所述检测件固定在所述基座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具上的检测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丽牟必山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燎原模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