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寿华专利>正文

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6693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于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其内嵌入某一调重物质,使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的比重能趋近于待处理的废水,从而能悬浮于待处理废水中,并随着曝气导引的水流于曝气槽内循环流动,并于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上设置导旋叶片,以曝气导引的上扬水流推动导旋叶片旋转,使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不仅能悬浮于待处理废水中,亦可自我旋转而能提高水质净化速率。(*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接触曝气法为近年来继旋转生物圆盘法之后,渐受重视的一种生物处理废水方法,在国内渐呈普遍。接触曝气法乃是将生物膜附着介质浸于曝气槽内的水中,并于槽内给与充份曝气,使流入的废水充份循环搅拌流动,而与生物膜附着介质相接触,经过一段时间后生物膜附着介质表面开始生长附着生物性污泥而生成生物膜,利用该生物膜在好氧状态下能吸附、氧化废水中有机物质的处理方法。目前置于曝气槽内的生物膜附着介质依其固定方式可分为固定式生物膜附着介质与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其中固定式生物膜附着介质是叠层堆置于曝气槽内,其并不会随曝气槽内的曝气搅动水流移动,经长时间,曝气固定式生物膜附着介质的表面生物膜会增生肥厚,使得曝气水流于固定式生物膜附着介质内循环速率减慢甚或阻塞,导致介质内部生物膜无法获得氧气而发生厌氧分解,使生物膜剥落,致使水质恶化,且固定式生物膜附着介质常因介质内生物膜增生肥厚使单位体积重量陡增,致使介质受压变形,实非理想。近来针对固定式生物膜附着介质的缺点,已有可随曝气水流于曝气槽内循环流动的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出现。目前的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一般均以单一材质的塑料制成,其比重小于待处理的废水,当其刚置于曝气槽内时一般均漂浮于液面上,并相互推挤致使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于废水液面隆起形成类似冰山的小丘,此隆起的生物膜附着介质小丘并不会随着曝气槽内的曝气搅动水流沉入液面下循环流动,需待生物膜附着介质表面生物膜逐渐增厚方能沉入液面下,并随着曝气搅动水流循环流动而与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做最大的接触以净化水质。当生物膜增生至一定厚度后,底层微生物吸收不到氧气与有机物质而发生厌氧分解使生物膜剥落,此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又会漂浮至液面,此状况周而复始,使曝气槽内填塞的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无法随时且完全地与废水相接触,使其净化水质速率无法保持稳定,且其净化水质速率亦较低。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即在于提出一种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以克服常规的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的以上几项缺失,使得处理成效明显,提高废水水质净化速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沿该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的轴心线环状设有导旋叶片,该导旋叶片与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的轴心线具有一不为0°的夹角,而该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的悬垂部预埋一配重件,此预埋的配重件的比重高于导旋叶片,且所述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的内部设有一中心孔,此中心孔轴向顶部开设有使旋浮式生物膜介质的轴心内部可与外部导引连通的引流孔。所述的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上沿设的导旋叶片是梯型的。所述的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上所设的导旋叶片还可以是呈圆弧状的。所述的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上的导旋叶片又可为沿所述生物膜附着介质的轴心线同心间距垂直环状设置,且其配重件预埋在其中心。以下通过施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作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上设有梯形的导旋叶片4,该导旋叶片4沿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的轴心线环状排列,而且此导旋叶片4与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的轴心线具有一不为0°的夹角5,在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的悬垂部1预埋一配重件6,此预埋的配重件6的比重高于导旋叶片4,以使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的重心降至悬垂部1上,且使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的比重趋近于待处理的废水,该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的内部设有一中心孔7,此中心孔7轴向顶面开设引流孔8,使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的轴心内部可与外部导引连通。结合图1、图2、图3所示,当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置于接触曝气槽中时,由于其比重接近待处理的废水,因此能悬浮于待处理的废水中,又因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的重心在悬垂部1上,使得整个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的悬垂部1朝下而导旋叶片4向上直立悬浮于待处理的废水中,当接触曝气槽开始曝气导引水流向上扬升时,此上扬的水流自导流部2向上流至导旋部3时,因为上扬水流与导旋叶片4并不平行而相互间有一夹角5,使得上扬水流对导旋叶片4会产生一垂直于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轴心线的切线分力,此一切线分力将推动导旋叶片4绕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轴心线旋转,使其不仅能悬浮于待处理的废水中,也可用曝气上扬的水流为动力使其于待处理的废水中旋转;此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的内部挖空与外部连通,当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承受上扬的水流而自旋时,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的内部中心孔7的水流,因为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而沿两导旋叶片4间的轴向空隙辐射状流出,而待处理的废水再从引流孔8流入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的中心孔7,形成一循环回路,使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上附着的生物膜与待处理的废水以最大的接触机会相接触,从而提高水质净化速率及净化的稳定性。如前述目前市面上的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均为单一材质所制成,其比重难于接近待处理的废水,本技术针对此状况于旋浮式生的膜附着介质内嵌入另一不同比重且具适当重量的配重件6,此配重件6的重量适可令其嵌入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使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的比重趋近于待处理的废水,而能悬浮于废水中不致堆积于废水液面上,并可随曝气搅动水流于废水中循环流动而与废水中的污染物以最大的接触机会相混合,即使生物膜增厚后使其沉于曝气槽内,此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仍可因曝气槽底上升的曝气水流搅动而仍能于废水中循环流动,其状况就如同沉泥仍可因曝气水流搅动而于液体中悬浮流动状况是一样的,而能免除常用装置的缺陷。如图3所示,本技术的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可于生膜附着介质母体制作前依其比重,制作配重件6的标准重量,并将此配重件6置于生物膜附着介质母体成形射出模内,使其于生物膜附着介质母体经射出成型制成成品后能嵌入生物膜附着介质母体内,而能形成比重趋近于待处理废水的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并可利用此方式制作适用于各种不同比重废水的场合,而可克服常用装置面对不同比废水时处理成效不彰的状况。如图4所示,本技术的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的导旋叶片4可设为圆弧形的,配重件预埋在悬重部1中。如图5所示,本技术的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的导旋叶片4亦可设为同心间距环圈垂直排列的形式,并在其中心预埋有此配重件6,而能形成比重趋近于待处理并水的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本技术的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克服常用装置的缺陷,且结构单纯,成本低,稳定性较佳。权利要求1.一种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其特征在于沿该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的轴心线环状设有导旋叶片(4),该导旋叶片(4)与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的轴心线具有一不为0°的夹角(5),而该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的悬垂部(1)预埋一配重件(6),此预埋的配重件(6)的比重高于导旋叶片(4),且所述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的内部设有一中心孔(7),此中心孔(7)轴向顶部开设有使旋浮式生物膜介质的轴心内部可与外部导引连通的引流孔(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其特征在于其所设的导旋叶片(4)是梯型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其特征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其特征在于:沿该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的轴心线环状设有导旋叶片(4),该导旋叶片(4)与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的轴心线具有一不为0°的夹角(5),而该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的悬垂部(1)预埋一配重件(6),此预埋的配重件(6)的比重高于导旋叶片(4),且所述旋浮式生物膜附着介质的内部设有一中心孔(7),此中心孔(7)轴向顶部开设有使旋浮式生物膜介质的轴心内部可与外部导引连通的引流孔(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寿华
申请(专利权)人:李寿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