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埋式双翼迷宫式滴灌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60172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9 1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埋式双翼迷宫式滴灌带,包括滴灌管、多个迷宫流道和防渗结构,所述滴灌管管壁外侧水平方向上对称位置处分别固接有防渗结构,每个迷宫流道分别置于滴灌管外侧且置于防渗结构上方,每个迷宫流道的一端分别设有多个进水孔,每个迷宫流道的另一端分别设有出水孔,所述进水孔分别与滴灌管的管道连通,所述出水孔和外界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地埋式双翼迷宫式滴灌带的滴灌管双翼分别在滴灌管两侧,可有效增加其出水量;滴灌管两翼边缘都带有防漏边,且边缘上翘,防漏边可有效减小水分因重力作用向下渗透的损失;出水孔采用激光打孔,且形状为半圆型,可有效增加其抗负压吸泥性能;滴灌带壁厚为0.4mm‑0.8mm,可延长其在地下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农业
,尤其是涉及一种地埋式双翼迷宫式滴灌带。
技术介绍
滴灌技术是通过干管、支管和毛管上的滴头,在低压下向土壤经常缓慢的滴水;是直接向土壤供应已过滤的水分、肥料或其他化学剂等的一种灌溉系统。使作物主要根区的土壤经常保持最优含水状态,而地埋式滴灌技术是目前一种新型灌溉技术,该技术已在国内外推广应用,推广面积也逐渐扩大,对水、肥、药的使用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并且具有省水、省人工及寿命长等优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地埋式双翼迷宫式滴灌带,以解决提高土壤中水分利用率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地埋式双翼迷宫式滴灌带,包括滴灌管、多个迷宫流道和防渗结构,所述滴灌管管壁外侧水平方向上对称位置处分别固接有防渗结构,每个迷宫流道分别置于滴灌管外侧且置于防渗结构上方,每个迷宫流道的一端分别设有多个进水孔,每个迷宫流道的另一端分别设有出水孔,所述进水孔分别与滴灌管的管道连通,所述出水孔和外界相通。进一步的,所述防渗结构长度为4cm,且防渗边缘上翘。进一步的,所述滴灌管壁厚在0.4mm-0.8mm之间。进一步的,每条迷宫流道上设有两个出水孔,且出水孔截面形状为半圆型。进一步的,若干个所述迷宫流道分别设在所述滴灌管的两侧,且每一侧的迷宫流道沿滴灌管的轴线方向排成一排。进一步的,所述迷宫流道为“凹凸“状的连续设置。进一步的,所述迷宫流道一端设有两个出水孔,另一端设有三个进水孔。进一步的,所述三个进水孔并行设置,分别与所述滴灌管管壁上相邻的三个孔洞连通。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地埋式双翼迷宫式滴灌带具有以下优势:1、此迷宫式滴灌带为双翼,且分别在滴灌管两侧,双翼可有效增加其出水量;滴灌管两翼都带有防渗结构,且防渗边缘上翘,防渗结构可有效减小水分因重力作用向下渗透的损2、此迷宫式滴灌带出水孔采用激光打孔,且形状为双半圆型,可有效增加其抗负压吸泥性能;3、此迷宫式滴灌管壁厚为0.4mm-0.8mm,可延长其在地下寿命。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地埋式双翼迷宫式滴灌带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防渗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滴灌管,2—迷宫流道,21—进水孔,22—出水孔,5—防渗结构,51—防渗边缘。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所示,一种地埋式双翼迷宫式滴灌带,包括滴灌管、多个迷宫流道和防渗结构,所述滴灌管管壁外侧水平方向上对称位置处分别固接有防渗结构,每个迷宫流道分别置于滴灌管外侧且置于防渗结构上方,每个迷宫流道的一端分别设有多个进水孔,每个迷宫流道的另一端分别设有出水孔,所述进水孔分别与滴灌管的管道连通,所述出水孔和外界相通。如图2所示,所述防渗结构5长度为4cm,且防渗边缘51上翘。优选的,所述滴灌管1壁厚在0.4mm-0.8mm之间。优选的,每条迷宫流道2上设有两个出水孔22,且出水孔22截面形状为半圆型。优选的,若干个所述迷宫流道分别设在所述滴灌管的两侧,且每一侧的迷宫流道沿滴灌管的轴线方向排成一排。优选的,迷宫流道2为“凹凸“状的连续设置。优选的,迷宫流道2一端设有两个出水孔22,另一端设有三个进水孔21。优选的,三个进水孔21并行设置,分别与所述滴灌管1管壁上相邻的三个孔洞连通。符合地埋式的滴管速度,所述三个进水孔21并行设置,可以使水流均匀地进入迷宫通道2。迷宫式滴灌带的制备有挤出、成型、切刀、冷却定型、激光打孔、匀速牵引、收卷组成。具体使用方法:将滴灌管1在耕种期间埋于地表以下200mm至400mm之间,出水孔方向向上,在滴灌供水期间,受滴灌带内部水压的作用,双半圆型出水孔22打开,滴灌水流出,直接浇灌植物根部,防渗边可有效减小水分因重力作用向下渗透的损失;停止供水时,滴灌管管道内部形成负压,受大气压作用,双半圆型出水孔关闭,防止泥沙及植物根系侵入出水孔,造成堵塞;地埋滴灌带在地表以下200mm至400mm之间铺设,使植物根系生长更深,便于防治地下虫害;同时使地表土壤疏松干燥,减少地表杂草生长,更有利于作物呼吸和根系发育,对宿根性作物延长生长期具有明显作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埋式双翼迷宫式滴灌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滴灌管(1)、多个迷宫流道(2)和防渗结构(5),所述滴灌管(1)管壁外侧水平方向上对称位置处分别固接有防渗结构(5),每个迷宫流道(2)分别置于滴灌管(1)外侧且置于防渗结构(5)上方,每个迷宫流道(2)的一端分别设有多个进水孔(21),每个迷宫流道的另一端分别设有出水孔(22),所述进水孔(21)分别与滴灌管(1)的管道连通,所述出水孔(22)和外界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埋式双翼迷宫式滴灌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滴灌管(1)、多个迷宫流道(2)和防渗结构(5),所述滴灌管(1)管壁外侧水平方向上对称位置处分别固接有防渗结构(5),每个迷宫流道(2)分别置于滴灌管(1)外侧且置于防渗结构(5)上方,每个迷宫流道(2)的一端分别设有多个进水孔(21),每个迷宫流道的另一端分别设有出水孔(22),所述进水孔(21)分别与滴灌管(1)的管道连通,所述出水孔(22)和外界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双翼迷宫式滴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结构(5)长度为4cm,且防渗边缘(51)上翘。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双翼迷宫式滴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灌管(1)壁厚在0.4mm-0.8mm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冲张超奇寇潇雨谭新爱
申请(专利权)人:大禹节水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