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体增氧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超微泡水体增氧 装置。技术背景在宾馆、饭店、超市、菜场活鱼暂养和集约化养鱼等场合,基本上都 是采用充气增氧方式为水增氧。目前充气增氧方式有多种形式,如气泵、 旋涡风机等所产生的气体,通过管道直接进入水中的扩散器,如气石、膜 盘等,产生气泡而达到对水体增加溶解氧的目的。但均因为气泡直径偏大, 导致水对氧气的吸收率很低, 一般氧气的吸收率只有3% 5%,因此,减 小气泡直径,提高氧气在水体中的吸收率,便成为一个研究课题。长期以 来,通过研发逐步采取通过超声、次声、机械、射流等技术实现了微气泡, 所产生气泡尺寸水平不一, 一般为0.5pm 10pm,虽然,产生的气泡能 达到对水体增加溶解氧的目的,但是这些技术成本高,不适合在水产养殖 中应用。另外,针对上述情况,有设计者曾提出了一种超微泡增氧装置, 这种超微泡增氧装置所产生的气泡直径约为80pm,氧气吸收率为15%,效 果良好,可是,辅助结构多、成本高,安装调试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超微泡水体增氧装置,它不但 能有效地使所产生的气泡对水体达到增加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微泡水体增氧装置,它包括一自吸泵(1)、出水口管(2)、出水管(3)、出水控制阀(4)、压力表(5)、能量释放器(6)、吸水口管(7)及水池(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吸泵(1)上的出水口管(2)与所述的出水管(3)之间串接有一所述的出水控制阀(4),所述的出水管(3)上还串接有一所述的压力表(5),所述的出水管(3)的另一端端部处联接有一所述的能量释放器(6),所述的自吸泵(1)上的吸水口管(7)的另一端安置在所述的水池(8)中,所述的自吸泵(1)内的叶轮输入口相对的泵外壳上还设有一进气管(9),所述的进气管(9)的另一端端部处依次联接固定有一进气阀(10)、转子流量计(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金稳,孙涛,张丽珍,沈鸣琴,殷肇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水产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