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研究气液传质机理的实验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研究气液传质机理的湿壁塔。
技术介绍
局部的大气污染和全球气候的变化,引起了人们对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的广泛关注,低碳经济在国际上已成为探讨的热点。在我国局部地区因煤燃烧造成的大气污染如酸雨等,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健康带来巨大危害。火电厂排放的NOx和SO2是目前主要的来源,如果不加以控制,我国未来的酸雨污染可能将由硫酸型向硫酸/硝酸复合型发展。目前主要采用湿壁塔作为反应器来研究包括CO2、NO、SO2在内的气体化学溶剂吸收动力学数据。这种现有的湿壁塔包括套筒、位于套筒中间的湿壁柱。液体顺着湿壁柱从上向下进入,烟气从套筒的底部从下向上进入。气液反应后,废液从底部排出,被吸收有害气体后的烟气从上部排出。现有的湿壁塔存在如下缺点:1、现有的湿壁塔不能实现温度的自动精确控制,温度的不均衡会影响气液反应效率;2、现有的湿壁塔中,液体直接从湿壁柱中流出,这样容易造成湿壁塔液体分布不均匀,液体不良分布会引起放大效应,从而影响有害气体的脱除效率。3、现有的湿壁塔中,液体从位于湿壁塔中间的湿壁柱进入,这样使气液接触面积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研究气液传质机理的湿壁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壁塔包括:套筒(1)、液体分布装置(2)、气体分布装置(3)、上法兰盖(4)和下法兰盖(5);套筒(1)为具有容置腔的壳体;液体分布装置(2)放置在套筒(1)内的容置腔中,且与套筒(1)之间形成供保温液流动通路的夹套;液体分布装置(2)包括受液腔和气液反应腔,液体自下流入受液腔并向上运行到设定的间隙处溢流到气液反应腔落下形成液膜;气体分布装置(3)设置在所述液体分布装置(2)内的中空部,包括进气管(31),从进气管(31)进入的气体自下流入并向上运行而后折返到底部又反向朝上运行;上法兰盖(4)设置在套筒(1)的上方,并有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研究气液传质机理的湿壁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壁塔包括:套筒(1)、液体分布装置(2)、气体分布装置(3)、上法兰盖(4)和下法兰盖(5);套筒(1)为具有容置腔的壳体;液体分布装置(2)放置在套筒(1)内的容置腔中,且与套筒(1)之间形成供保温液流动通路的夹套;液体分布装置(2)包括受液腔和气液反应腔,液体自下流入受液腔并向上运行到设定的间隙处溢流到气液反应腔落下形成液膜;气体分布装置(3)设置在所述液体分布装置(2)内的中空部,包括进气管(31),从进气管(31)进入的气体自下流入并向上运行而后折返到底部又反向朝上运行;上法兰盖(4)设置在套筒(1)的上方,并有出气管向下延伸与液体分布装置(2)的中空部相通,以将气液反应后的烟气及时排到外部;下法兰盖(5)设置在套筒(1)的底部,吸收液入口管(21)、废液出口管(22)和进气管(31)穿过该下法兰盖(5)并延伸向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研究气液传质机理的湿壁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分布装置(2)包括:湿壁壁部(20)、吸收液入口管(21)、废液出口管(22)、溢流体(23)、帽件(24)、积聚板(25);湿壁壁部(20)围绕形成中空部,积聚板(25)设在湿壁壁部(20)的底部;溢流体(23)设置在所述中空部中,溢流体(23)的外侧与湿壁壁部(20)内侧和底部的积聚板(25)之间形成受液腔;溢流体(23)的内侧与和底部的积聚板(25)之间形成气液反应腔;帽件(24)一端部与湿壁壁部(20)接在一起,且位于溢流体(23)的上方并与溢流体(23)之间有间隙;废液出口管(22)设置在积聚板(25)的底部与所述气液反应腔相通,另一端与外部废液收集设备连通;吸收液入口管(21)设置在积聚板(25)的底部且通向所述受液腔,吸收液入口管(21)另一端连通外部的溶液供给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研究气液传质机理的湿壁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积聚板(25)上开有环形凹槽(251)与所述气液反应腔相通;所述废液出口管(22)设置在积聚板(25)的底部且与环形凹槽(251)相通。4.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清海,刘振,张衍国,谭中超,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谭中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