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去离子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44896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有机玻璃阴阳离子混合交换柱去离子水装置。装置内设置了在柱内进行阴、阳树脂再生处理和柱内分离阴阳树脂所需的酸碱泵和控制管路,电导仪、压力表等检测仪表安装在控制管路上,酸碱液和水均在容器和管路中运行,整个制备纯水和树脂再生工艺,完全在装置内进行。所以本装置不仅能保证纯水质量,环境清洁卫生,而且还具有配管走向合理,结构紧凑,阀门布局有序,系统残液少,操作方便等优点。(*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有机玻璃阴阳离子混合交换柱去离子水装置,适合于轻工、化工、电子、医药等工业部门水处理,污水处理及锅炉软水处理。现有技术中,去离子水装置,由阳离子交换柱、阴离子交换柱、混合离子交换柱配以若干阀门和配管组成,它的不足之处是装置中没有树脂再生系统,树脂再生采用人工倒柱工艺须将树脂从离子交换柱中取出在柱外人工处理后重新装入,这不仅增加了劳动强度,费工时,酸、碱、水滴漏流失严重,有害工人健康,且水质亦难以保证。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树脂再生不需倒柱直接在柱内进行,且结构紧凑,操作简便,确保水质,能杜绝酸、碱、水滴漏流失的去离子水装置。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由阳离子交换柱201、阴离子交换柱205、混合离子交换柱209若干阀门和连接管组成的去离子水装置,自来水管37通过阀F3与阳离子交换柱的进水口202连接,其出水口204通过阀F7与阴离子交换柱的进水口206连接,阴离子交换柱的出水口208通过阀F15与混合离子交换柱的进水口210连接,其出水口213通过阀F21与纯水箱220连接,阳、阴、混合三个离子交换柱的排气口203、207、211分别通过阀F2、F10、F18与排空管34连接,阳、阴离子交换柱的出水口204、208和混合离子交换柱的中排管212分别通过阀F8、F16、F24与排污管222连接。本技术的特殊之处在于酸泵217通过阀F4、F5分别与阳离子交换柱的进水口202和混合离子交换柱的出水口213连接。碱泵219通过阀F12、F13分别与阴离子交换柱的进水口206和混合离子交换柱的进水口210连接。本技术中阳、阴、混合三个离子交换柱的排气口203、207、211分别装上压力表223、224、225。本技术中、混合离子交换柱的出水口213通过阀F22、F21与纯水箱220连接,还通过阀F22、F23与排污管222连接,电导仪221安装在F22的出口配管的三通上。本技术中混合离子交换柱的进水口210通过阀F9与排污管222连接,其出水口213通过阀F20与自来水管37连接。本技术制取去离子水的方法是柱内树脂全部再生之后,打开阀F3、F7、F15,自来水依次进入阳离子交换柱、阴离子交换柱和混合离子交换柱内。打开阀F22、F23,同时观察电导仪221,当水质达到标准时,关闭阀F23,打开阀F21,去离子水就进入纯水箱220。本技术对阴、阳树脂的再生,可利用酸泵、碱泵、自来水及各控制阀门,按照所需树脂再生工艺在柱内进行,以阳树脂再生工艺为例打开阀F6、F4、F8同时启动酸泵217,将酸液打入阳柱内,清水排出,同时用阀F2调节液面淹没树脂,当排出液的PH值达到1时,关闭所有的阀门和泵,静再生2小时,之后再打开阀F6、F4、F8和酸泵,进行动再生,直到酸槽216中的酸液全部使用完后关闭所有阀门和泵,打开阀F3、F8用自来水冲洗,使排液PH值达到7时止。混合柱里的阴、阳树脂再生,首先打开阀F20F,让自来水通过混合树脂,使阴阳树脂分层,然后再按照树脂再生工艺分别对阴、阳树脂再生。附图描述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给予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流程图。图2为本技术的配管图。图中201、205、209分别为有机玻璃制的阳、阴、混合离子交换柱,配管和阀门是用ABS塑料制成,配管情况如图2所示,图中自来水管37经配管36与阀F3连接,再经过配管11、10、9与阳离子交换柱的进水口202连接,自来水管37经过配管77、76与阀F11连接,再经配管52、51、50与阴离子交换柱的进水口206连接;自来水管37经过配管77、122以后分成两支路,一路通过配管121与阀F19连接,再经配管91、90、89、88与混合离子交换柱的进水口210连接,另一路经过配管120与阀F20连接,再经配管97、98、99、101、102与混合离子交换柱的出水口213连接。阳离子交换柱的出水口204经过配管22、21、20与阀F7连接,再经配管44、45与配管51相接。阴离子交换柱的出水口208经过配管66、65、64与阀F15连接,再经配管82、83、84与配管90连接。阳离子交换柱的排气口203经过配管14、15、16与阀F2连接,再经过配管33与排空管34相连,阴离子交换柱的排气口207经过配管55、56与阀F10连接,再经过配管7374与排空管34相接,混合离子交换柱的排气口211经过配管93、94与阀F10连接,再经过配管118、119与配管74相接。阀F8的一端与配管21连接其另一端经过配管46、47通到检水槽。阴离子交换柱的出水口208通过配管66、65与阀F16连接,再经配管85、86通到检水槽。混合离子交换柱的中排管212经过配管112与阀F24连接,再经过配管111通到检水槽。阀F9的一端经过配管70与配管89连接,其另一端经配管59、60与配管86连接,酸泵217经配管3与阀F6连接,再经配管41、40与阀F5连接,再经配管24、25、26、27与配管99连接。阀F4的一端通过配管39与配管41相接,其另一端通过配管12与配管11连接。碱泵219通过配管7与阀F12连接,再经配管54与配管52连接阀F13的一端通过配管78与配管7连接,另一端通过配管61、62与配管83连接,阀F22的一端通过配管100与配管101连接,另一端与配管103连接,配管103再经过三通分别与配管126、127连接,电导仪221安装在该三通上。配管2216的另一端与阀F21连接,再经配管107、108通到纯水箱220,配管127的另一端与阀F23连接,再经过配管109、110与配管111连接。三只压力表223、224、225分别通过配管17、58、95与配管16、57、94连接阀F1的一端通过配管30、31与气源连接,另一端通过配管18、19与配管20连接。阀F14的一端通过配管63与配管64连接,其另一端通过配管80、81与配管31连接,阀F17的一端通过配管96与配管97连接,另一端通过配管115、116与配管81连接。本实施例中,自来水管37上安装了砂滤器215,酸泵通过配管2、1与酸槽216连接,碱泵通过配管6、5与碱槽218连接。本技术的优点是装置中专门配置了树脂再生系统。整个再生工艺过程均在柱内进行,酸、碱、水均在密封的管路和容器中运行,根本上杜绝了滴漏流失和水质受污染问题,离子交换柱的排气口上安装了压力表,能及时监督和调整柱内压力,可以防止因超压发生爆柱现象,本技术配管走向合理,紧凑阀门布局有序,系统残留液少,操作方便,酸碱液和清洗液分别通到检水槽,能及时检验再生时排放液的酸碱度,电导仪安装在生产线上,通过阀门控制,只有符合标准的水放入纯水箱中,所以,本技术能确保树脂再生最佳效果和纯水的质量。权利要求1.一种去离子水装置,由阳离子交换柱201,阴离子交换柱205,混合离子交换柱209和若干阀门、配管连接组成,自来水管37通过阀F3与阳离子交换柱的进口202连接,其出水口204通过阀F7与阴离子交换柱的进水口206连接,阴离子交换柱的出水口208通过阀F15与混合离子交换柱的进水口210连接,其出水口213通过阀F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去离子水装置,由阳离子交换柱201,阴离子交换柱205,混合离子交换柱209和若干阀门、配管连接组成,自来水管37通过阀F↓〔3〕与阳离子交换柱的进口202连接,其出水口204通过阀F↓〔7〕与阴离子交换柱的进水口206连接,阴离子交换柱的出水口208通过阀F↓〔15〕与混合离子交换柱的进水口210连接,其出水口213通过阀F↓〔21〕与纯水箱220连接,三个离子交换柱的排气口203、207、211分别通过阀F↓〔2〕、F↓〔10〕、F↓〔18〕与排空管34连接,阳、阴离子交换柱的出水口204、208和混合离子交换柱的中排管212分别通过阀F↓〔3〕、F↓〔16〕、F↓〔24〕与排污管222连接,其特征在于酸泵217通过阀F↓〔4〕、F↓〔5〕分别与阳离子交换柱的进水口202和混合离子交换柱的出水口213连接碱泵219通过阀F↓〔12〕、F↓〔13〕与阴离子交换柱的进水口206和混合离子交换柱的进水口210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冷述让
申请(专利权)人:丹东市日飞纯水设备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