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用水紫外线消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43986 阅读:3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水的生态保护领域,目前的紫外线消毒装置都是单纯的紫外线消毒器,且均专门针对饮用水或污水消毒的。包括提升部分、过滤部分和紫外线消毒部分,特征在于,回用水(7)经水泵(1)提升后,分经两条线路进入消毒系统,线路一是水进入过滤器(2),再通过单向阀(8)、三通阀(6)和流量计(4)进入紫外线消毒器(3);线路二是回用水不经过滤器(2),经单向阀(8)、三通阀(6)和流量计(4)直接进入紫外线消毒器(3);水泵(1)之前的三通阀(6)相连的另一个单向阀(8)与自来水管连接,为过滤器(2)提供反冲洗水,抽取的自来水进入过滤器(2),反冲洗后的污水由上方排出;过滤器(2)为密封装置,内装滤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更安全、更洁净,可用于建筑小区等中、小型回用水处理站。(*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回用水紫外线消毒装置事一种利用紫外线消毒系统对回用水进行消毒,从而为用户提供一种更安全、更洁净的回用水的装置,可广泛应用于建筑小区或家庭等中、小型回用水处理站,属于水的生态保护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所采用的回用水消毒装置通常是以氯或氯化物作为消毒剂。该技术的特点是,利用次氯酸其作用,次氯酸通过细菌的细胞壁穿透到细菌内部,破坏细菌的霉系统而使细菌死亡。其优点是氯消毒剂便宜,应用历史最久。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氯消毒的缺点也越来越明显,其主要缺点是,由于是通过向水中添加化学药剂,经氯消毒后往往会产生一些有害健康的副产物,如三卤甲烷已经被证实为能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物质;氯消毒剂的制备、储存、投加占地多,复杂麻烦,传统的液氯消毒剂的运输、储存都比较麻烦,且容易发生泄漏,非常危险;液氯消毒后的水中含有一些氯离子,会腐蚀配水管;由于回用水的浊度、污染物的含量等均较高,要达到回用水标准需要投加较多的氯消毒剂,这就导致回用水氯化物的含量较多,而回用水水质对氯化物的含量又有一定的要求(≤300-350mg/L),这也限制了氯消毒剂的广泛使用。目前的紫外线消毒装置都是单纯的紫外线消毒器,且都是专门针对饮用水消毒或污水消毒的。这些消毒器的特点是针对饮用水或污水水质提供一定的紫外线剂量,而回用水水质同饮用水和污水的水质有所不同。还没有专门针对回用水的紫外线消毒装置。与现有装置相比,本装置是针对回用水消毒的,在装置的组成上,还附加有过滤器,可随时根据回用水的水质情况变更工作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采用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作为工作系统,建设、运行费用经济的回用水消毒的装置。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它包括提升部分、过滤部分和紫外线消毒部分,其特征在于三通阀6的周围装有三个单向阀8,回用水7通过一个单向阀8连接三通阀6,再通过一个单向阀8连接水泵1;一个单向阀8与自来水管连接;水泵1通过两条线路与紫外线消毒器3连接;线路一是通过四通阀5、过滤器2、三通阀6和流量计4后与紫外线消毒器3连接;线路二是通过四通阀5后经过三通阀6和流量计4直接与紫外线消毒器3连接;在四通阀5的四周连接有四个单向阀8,四个单向阀8连接如下一个连接水泵1,两个连接过滤器2,一个连接三通阀6;过滤器2的上方接有管线,管线上装有单向阀8;过滤器2为密封装置,内装滤料。回用水7通过三通阀6和其前后的两个单向阀8进入水泵1,三通阀6的周围装有三个单向阀8,回用水7经水泵1提升后,由四通阀5分经两条线路进入紫外线消毒系统,线路一是水通过四通阀5进入过滤器2,过滤后的水通过单向阀8、三通阀6和流量计4进入紫外线消毒器3;线路二是回用水通过四通阀5后不经过滤器2,经单向阀8、三通阀6和流量计4直接进入紫外线消毒器3。在四通阀5的四周连接有四个单向阀8,水泵1、四通阀5和过滤器2之间连接有单向阀8。水泵1之前的三通阀6相连的另外的一个单向阀8与自来水管连接,为过滤器2提供反冲洗水,抽取的自来水经四通阀5周围的一个单向阀8进入过滤器2,反冲洗后的污水由过滤器2上方的管线排出。过滤器2内的回用水处于压力流状态,通过调节过滤器2前的单向阀8的开启度,控制过滤器2内回用水的压力,滤速的控制则是通过调节过滤器2和三通阀6之间的单向阀8实现的。紫外线消毒器3为密封的管式紫外线消毒器。紫外线灯管9位于紫外线消毒器3的中轴线部位,水在管式紫外线消毒器内处于紊流状态,避免了水深对消毒效果的影响。根据预处理后的回用水的水质情况,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具体分为两个过程过程一是过滤后再消毒。回用水7经水泵1提升后,由管线送入过滤器2中,通过调节控制过滤器2后的单向阀8调节滤速,过滤去除部分悬浮物和有机物,使得回用水的各项指标均满足紫外线消毒的最佳条件,再通过流量计4进入到紫外线消毒系统3。过程二是直接消毒。回用水7经水泵1提升后,不经过过滤器2,直接通过流量计4进入到紫外线消毒系统3进行消毒。由于回用水的水质情况不是很稳定,根据回用水的水质,选择合适的工作过程。当回用水的有机物含量、浊度、紫外穿透率等水质指标较差,即回用水水质超过紫外线消毒系统3的最佳运行条件时,启用过程一;当回用水的有机物含量、浊度、紫外穿透率等指标较好,即水质较好,回用水水质在紫外线消毒系统3的最佳运行条件范围内时,启用过程二。本技术达到了设计的目的。采用紫外线消毒系统对回用水消毒完全可以达到回用水的标准,细菌的灭菌率达99%~99.99%,细菌总数指标甚至可以达到饮用水的标准,能很好的为用户提供安全、卫生的回用水。采用紫外线消毒克服了氯消毒的不足,节省了土建投资费用,而且紫外线消毒的运行维护简单、方便,经济效益明显。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结构示意图1水泵,2过滤器,3紫外线消毒系统,4流量计,5四通阀,6三通阀,7预处理水,8单向阀,9紫外线灯管图2紫外线消毒器的安装具体实施方式根据图1所示,采用现有装置或加工技术,组装成即可投入使用。其中,依据处理水量的大小,过滤器可以采用市售的密闭过滤罐或内装滤料的密封有机玻璃滤柱,使过滤器内的回用水处于压力流状态。紫外线消毒器部分由紫外线消毒器和控制器两部分组成。紫外线消毒器由腔体和安装固定在腔体中轴线部位的紫外线灯管组成。腔体要采用不透光耐用材质,建议为圆柱状,避免消毒阴影区。根据处理水量,选用一根或多根紫外线灯管,但腔体的尺寸要满足每根灯管的有效灭菌半径,一般为40~75mm,因为紫外光强的会随着水深的增加而减弱,超过有效灭菌半径就达不到灭菌的效果。控制器可在线检测紫外线消毒器的状况显示紫外线灯管的使用时间、换灯提示、紫外线灯管的强度监视和报警器等,并对消毒效果进行实时检测,保证了紫外线消毒器的高效工作和回用水的消毒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回用水紫外线消毒装置,包括提升部分、过滤部分和紫外线消毒部分,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部分三通阀(6)的周围装有三个单向阀(8),回用水(7)通过一个单向阀(8)连接三通阀(6),再通过一个单向阀(8)连接水泵(1);一个单向阀(8)与自来水管连接;水泵(1)通过两条线路与紫外线消毒器(3)连接;线路一是通过四通阀(5)、过滤器(2)、三通阀(6)和流量计(4)后与紫外线消毒器(3)连接;线路二是通过四通阀(5)后不经过滤器(2),经过三通阀(6)和流量计(4)直接与紫外线消毒器(3)连接;在四通阀(5)的四周连接有四个单向阀(8),四个单向阀(8)连接如下一个连接水泵(1),两个连接过滤器(2),一个连接三通阀(6);过滤器(2)的上方接有管线,管线上装有单向阀(8);过滤器(2)为密封装置,内装滤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用水紫外线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紫外线消毒部分为密封的管式紫外线消毒器(3);紫外线灯管(9)位于紫外线消毒器(3)的中轴线部位。专利摘要本技术属水的生态保护领域,目前的紫外线消毒装置都是单纯的紫外线消毒器,且均专门针对饮用水或污水消毒的。包括提升部分、过滤部分和紫外线消毒部分,特征在于,回用水(7)经水泵(1)提升后,分经两条线路进入消毒系统,线路一是水进入过滤器(2),再通过单向阀(8)、三通阀(6)和流量计(4)进入紫外线消毒器(3);线路二是回用水不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回用水紫外线消毒装置,包括提升部分、过滤部分和紫外线消毒部分,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部分:三通阀(6)的周围装有三个单向阀(8),回用水(7)通过一个单向阀(8)连接三通阀(6),再通过一个单向阀(8)连接水泵(1);一个单向阀(8)与自来水管连接;水泵(1)通过两条线路与紫外线消毒器(3)连接;线路一是通过四通阀(5)、过滤器(2)、三通阀(6)和流量计(4)后与紫外线消毒器(3)连接;线路二是通过四通阀(5)后不经过滤器(2),经过三通阀(6)和流量计(4)直接与紫外线消毒器(3)连接;在四通阀(5)的四周连接有四个单向阀(8),四个单向阀(8)连接如下:一个连接水泵(1),两个连接过滤器(2),一个连接三通阀(6);过滤器(2)的上方接有管线,管线上装有单向阀(8);过滤器(2)为密封装置,内装滤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鑑刘红王俊娇何建平张英岳亮张岩孟光辉张莉汪宏玲高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