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伯索伯恩克专利>正文

废水净化工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43759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废水净化工艺,废水先经吸附阶段的高负荷活化.再澄清排出污泥,随后到低负荷活化阶段,排出污泥再到最终澄清阶段.微生物在吸附阶段工作,低负荷阶段进行硝化和反硝化.废水在吸附阶段经厌氧处理,流入中间澄清池之前被好氧处理.排出的污泥可以循环回去,也可以排走进行浓缩.污泥浓缩时及污泥脱水时产生的水在输送到滤池进水口之前要加入沉淀剂进行处理.(*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从种类上来说,本专利技术是有关废水,特别是生活废水净化的方法。需要净化的废水首先输送到高负荷的活化阶段,它作为吸附阶段进行处理。然后通过一个中间澄清池,将污泥浓缩。最后再输送到低负荷的阶段,在该阶段连接有最终澄清阶段,污泥被分离,其中,选择的厌氧微生物在吸附阶段进行工作。在中间澄清阶段污泥被去除,以便在初始阶段维持污泥量。低负荷阶段进行硝化,而后进行反硝化,中间澄清池的污泥作为循环污泥添加到吸附阶段,最后澄清阶段的污泥也可作为循环污泥循环进入到低负荷阶段。将剩余污泥排出和浓缩。“吸附阶段”表示生物阶段,是高负荷的活化阶段,即具有如下参数体积负荷Lv=2-20公斤BOD5/米3·天干物质含量DSv=1-10公斤/米3·天干污泥负荷LDS等于或大于2公斤BOD5/公斤DS·天另一方面,低负荷阶段运行的参数为体积负荷Lv=0.50-1.50公斤BOD5/米3·天干物质含量DSv=2-5公斤/米3·天,以及干污泥负荷LDS等于或小于0.50公斤/公斤DS·天,最好是干污泥负荷LDS=0.15公斤BOD5/公斤DS·天。在这方面本专利技术是从A级技术实践(德国专利2640875)已知的特点开始的。低负荷阶段可以是一座活化池,也可以是滴滤池加活化池。作为一个原则(但不必是必要的),就是要进行吸附阶段和低负荷阶段之间细菌群体的分离,特别是要在低负荷阶段的污泥还没有返回到吸附阶段时进行。术语“阶段”还包括若干个活化池,若干滴滤池等设备的组合,但它是用同一方法运行的,或者实际上在各个阶段是用同一方法运行的。采用已知的通常工艺就可以去除磷(德国offenlegungsschrift2640875)。所排出的污泥干重量中,磷的含量大约占1-4%,认为这是A级技术传统去除磷的水平。如果需要更大的磷去除水平,就要求采用其它的办法,即为众所周知的磷洗脱工艺(美国专利3236766,4042493,4141822),在这项工艺中,部分循环污泥通过一个厌氧消化池,用水冲洗的办法使磷洗脱。用石灰沉淀的方法去除洗脱水的磷。另外还知道有Bardenpho工艺(美国专利3964998),这是有关于生物性去除氮和磷的工艺。该工艺的运行在相互串联的五个阶段,以不同类型或在不同池子区域内进行。在第一阶段提供了去除磷所必需的厌氧条件。由于循环污泥也回流到第一阶段,所以必须注意污泥中不能含有硝酸盐。在第一个曝气池中所形成的硝酸盐与回流污泥一起送到第一个缺氧池进行反硝化,然后送到曝气阶段。回流量大约是400%。经过这一循环,废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输送到第二个缺氧阶段,对剩余的硝酸盐进行反硝化。为了避免在最终澄清阶段的厌氧情况,以改善污泥的沉淀能力和去除粘附硝酸盐的小气泡,第二个曝气阶段是必要的。在曝气过程中,欲处理的废水中当然要含有溶解氧。在缺氧工作条件下,尽管在欲处理的废水中不再发现有溶解氧,但它以NO3或NO2的结合形式存在。在既没有溶解氧又没有以NO3或NO2的结合形式存在的氧的情况下,厌氧条件才能存在。这是本项专利技术的基本问题,也是比普通除磷工艺更为有效的除磷工艺所面临的问题。对于磷洗脱工艺或Bardenpho工艺所必需的专门设备,本工艺可以完全不使用,或者是限制为使混浊水和过滤水中磷沉淀的设备。为解决这一问题,本项专利技术指出,将废水和活化的污泥的混合液首先在厌氧条件下的吸附阶段进行处理,并在流入中间澄清阶段之前在好氧条件下进行处理,这样微生物菌既在厌氧条件下又在好氧条件下工作。根据本项专利技术,在吸附阶段的微生物最好的和主要的是原生菌族(pro-tocytes)(西德offenlegunsschrift 3317371),因此是可供选择的厌氧或好氧微生物。厌氧条件是这样一种方法,即尽管有废水和活化的污泥混合液的循环,但不存在溶解氧或没有以NO3或NO2形式结合的氧。根据本项专利技术,好氧条件是指这样的一种程序方法,其中氧的含量明显大于零,至少为0.2毫克/升,或者是平均含氧量为1.0毫克/升。很明显,废水流入吸附阶段可含有氮的化合物,但是根据本项专利技术,当废水流入厌氧条件后很快控制了这一过程。本项专利技术从这一事实开始,即磷在澄清设备中不分解,而只能随污泥一起排走。因此要得到高的磷去除,只能是一方面使污泥量尽可能多;另一方面污泥中的磷含量尽可能地大。在废水生物净化工艺中产生的剩余污泥量取决于废水进水中的碳化物含量。因此本项专利技术基于这样的事实,在A阶段的A级技术,当去除BOD5时产生了大量剩余污泥。事实上剩余污泥量的范围在2-3公斤DS/公斤BOD5(分解的)。在很多设备中,剩余污泥产量大约为2.6-2.7公斤DS/公斤BOD5。很明显,在以后的低负荷阶段,剩余污泥的产量比此要少。本项专利技术基本这样的事实,即在A级阶段,除了已知的效果外,生物法还可以更大量地去除磷。根据本项专利技术的条件,在A级阶段的微生物在细胞内储存的磷比代谢所需的磷要多。细胞增殖所需要的磷量大约是每100克BOD5至少要一克磷,相等于在活化的污泥干物质中约含有1%的磷。如前所述,与A级技术通常的磷去除率相对照,所排出的剩余污泥干物质中含有1-4%的磷。令人惊奇的是,微生物在A级阶段反应是在交替的厌氧和好氧条件这种严重情况下进行的。在好氧情况下,他们能储存更多量的多磷酸盐。这一状况的生物学解释,估计是在厌氧区内,微生物以保持其新陈代谢的方法将这些储存的多磷酸盐变成了三磷酸腺苷(ATP)。根据本项专利技术,废水经过一段时间的好氧条件的处理后,一部分污泥排到中间澄清阶段。因此微生物夹带的剩余磷也同样从装置中去除。这样去除磷是可能的,所排出的剩余污泥干物质中磷的含量可达到8%。根据本项专利技术的程序,即开始在厌氧条件和以后在好氧条件下,其基本工作可以用各种途径来实现。实施本项专利技术的一种显著简单的形式是,在吸附阶段根据进水流动方向,在第一部分进行厌氧处理,第二部分进行好氧运行。根据水的流动方向,这两部分相互连接,这两部分的界限可以变化,可以适于不同的运行条件。吸附阶段在连续时间内也可以交替地进行厌氧和好氧运行,这样就可以在好氧运行后流入中间澄清池,如果必要时又进行厌氧运行。作为一项原则,停留在高负荷处理池中废水的厌氧处理时间,占其停留时间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其余时间进行好氧处理。废水在吸附阶段的平均时间约为30分钟。吸附阶段污泥令应在2至12小时之间,如果污泥令非常短,就可以得到大量的剩余污泥。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个实例,运行时形成了剩余污泥,它含有大量的化合物形式的磷,因而从废水中去除了磷。如果剩余污泥被浓缩,并且来自浓缩池的混浊水不能立即排放,则本项专利技术建议对来自浓缩池的水和过滤的水应输送到反应池进行磷酸盐的沉淀处理,反应池中排出的水再输送到A级阶段的进水口。总结本工艺的优点可以看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采用符合A级技术的处理设备能够大量去除磷。这取决于在A级阶段污泥令要短,剩余污泥产量要高。这种情况的发生,是因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在A级阶段建立了压力环境,使微生物进行工作,并导致高磷含量的污泥。如果按以上所述排放的话。根据本项专利技术运行时,在A级阶段发现不动杆菌属细菌量为5%或更多,表明增加了生物除磷的能力。最突出的优点是不存在硝化和反硝化问题。在低负荷阶段去除了很多氮,在此阶段需要较长的污泥令。根据本项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净化废水,特别是生活废水的方法,其中,要净化的废水首先输送到作为吸附阶段的高负荷活化阶段,然后通过一个中间澄清池,把污泥分离,最后输送到低负荷阶段,它与最后澄清阶段相联接,以分离污泥,在此工艺中,所选择的厌氧微生物在吸附阶段进行工作,在 初始阶段要维持低污泥令的污泥,方法是在中间澄清阶段将污泥分离,在低负荷阶段可进行硝化,继后采用废水和污泥混合液的再循环方法进行反硝化,在此工艺中,中间澄清阶段排出的剩余污泥可作为回流污泥再送入吸附阶段,而最终澄清阶段的污泥作为回流污泥可再送入低负荷阶段,将过量污泥排出并进行浓缩,其特征在于,废水和污泥的混合物首先在厌氧条件下的吸附阶段(第一阶段)进行处理,在进入中间澄清阶段之前在好氧条件下进行处理,在高负荷阶段的微生物要能经受厌氧和好氧两种条件。

【技术特征摘要】
DE 1985-3-2 P3507388.81.净化废水,特别是生活废水的方法,其中,要净化的废水首先输送到作为吸附阶段的高负荷活化阶段,然后通过一个中间澄清池,把污泥分离,最后输送到低负荷阶段,它与最后澄清阶段相联接,以分离污泥,在此工艺中,所选择的厌氧微生物在吸附阶段进行工作,在初始阶段要维持低污泥令的污泥,方法是在中间澄清阶段将污泥分离,在低负荷阶段可进行硝化,继后采用废水和污泥混合液的再循环方法进行反硝化,在此工艺中,中间澄清阶段排出的剩余污泥可作为回流污泥再送入吸附阶段,而最终澄清阶段的污泥作为回流污泥可再送入低负荷阶段,将过量污泥排出并进行浓缩,其特征在于,废水和污泥的混合物首先在厌氧条件下的吸附阶段(第一阶段)进行处理,在进入中间澄清阶段之前在好氧条件下进行处理,在高负荷阶段的微生物要能经受厌氧和好氧两种条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吸附阶段按照废水的流动方向,首先进行厌氧处理,第二阶段进行好氧处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伯索伯恩克伯恩德迪伦格
申请(专利权)人:伯索伯恩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