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436645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4 14: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取料装置,设置有驱动装置,以及连接于驱动装置的取料座,取料座受驱动装置带动呈圆弧型来回摆动,取料座下表面设置有圆弧状的第一抵靠面,第一抵靠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吸气孔,且取料座摆动的半径相等于第一抵靠面的半径,当表面承载有软板的载板移动通过取料装置下方时,驱动装置会带动取料座移动至载板上,并随着载板移动,使第一吸气孔靠近于软板,利用第一吸气孔持续吸气吸附软板,使第一吸气孔内形成负压状态,让软板脱离载板并吸附于第一抵靠面,以避免软板受到损伤,并且可有效节省工时,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取料装置,尤其涉及利用圆弧型运动,进而吸附以及移载可挠性软板的取料装置。
技术介绍
聚酰亚胺薄膜具有优良的耐高低温性、电气绝缘性、粘结性、耐辐射性以及耐介质性,适用于液晶显示板、软性电路板和各种耐高温电机电器绝缘材料。在液晶显示板的制造流程中,于载板上附着形成厚度均匀的膜层,然后进行各流程而制成软板,再以人工方式由载板上剥取出软板。然而,利用人工方式剥取软板时,容易使软板产生损伤,并且浪费人力与工时。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与缺陷,并可增进功效,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亟待改善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取料装置的取料座以圆弧型运动方式来回摆动,让多个吸气孔依序的接近软板表面,并以负压方式吸附软板,避免软板受到挤压而损伤,并且可有效节省工时,提高工作效率。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取料装置,设置有驱动装置,以及连接于驱动装置的取料座,取料座受驱动装置带动呈圆弧型来回摆动,取料座下表面设置有圆弧状的第一抵靠面,第一抵靠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吸气孔,且取料座摆动的半径相等于第一抵靠面的半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当表面承载有软板的载板移动通过取料装置下方时,驱动装置会带动取料座移动至载板上,并随着载板移动,使第一吸气孔靠近于软板,利用第一吸气孔持续吸气吸附软板,使第一吸气孔内形成负压状态,让软板脱离载板并吸附于第一抵靠面。前述的取料装置,其中该驱动装置具有基座,基座上设置有枢转轴,以及驱动枢转轴来回转动的驱动器,且枢转轴上连接有摆臂,摆臂末端连接于取料座的上表面。前述的取料装置,其中该取料座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抵靠面,第二抵靠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吸气孔。前述的取料装置,其中该取料座设置有多个连通于各第一吸气孔的气道,以及多个连通于各气道的出气口与导气孔,且取料座凹设有多个连通各出气口与导气孔的贯孔,在气道、导气孔与贯孔的开口处设有塞体封闭,并于出气口连接有吸气管。前述的取料装置,其中该取料座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抵靠面,第二抵靠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吸气孔,且取料座设置有多个连通于各第一吸气孔与第二吸气孔的气道,以及多个连通于各气道的出气口与导气孔,且取料座凹设有多个连通各出气口与导气孔的贯孔,在气道、导气孔与贯孔的开口处设有塞体封闭,并于出气口连接有吸气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又一视角的立体外观图。图3为本技术取料座的立体外观图。图4为本技术取料座又一视角的立体外观图。图5为本技术取料座的立体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于吸取软板时的第一动作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于吸取软板时的第二动作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于吸取软板时的第三动作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于吸取软板时的第四动作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又一吸取软板方式的第一动作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又一吸取软板方式的第二动作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取料座的部份第一吸气孔遮蔽时的立体外观图。附图标记说明:1、驱动装置11、基座111、透孔12、轴座13、驱动器14、枢转轴15、摆臂16、连接板17、皮带2、取料座21、第一抵靠面211、第一吸气孔22、第二抵靠面221、第二吸气孔23、气道24、出气口25、导气孔26、塞体27、贴封膜28、贯孔3、吸气管4、软板4’、导引段5、载板6、输送装置。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技术设置有驱动装置1以及取料座2,其中:该驱动装置1具有基座11,基座11上设置有透孔111,驱动装置1于基座11上表面设置有两轴座12以及驱动器13,轴座12位于透孔111侧方,两轴座12之间枢接有枢转轴14,枢转轴14通过皮带17连接于驱动器13,且枢转轴14上连接有两摆臂15,两摆臂15末端穿过透孔111,且由基座11下方露出,并于两摆臂15末端之间连接有连接板16。该取料座2的上表面连接于驱动装置1的连接板16,取料座2下表面设置有圆弧状的第一抵靠面21,且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抵靠面22,第一抵靠面2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吸气孔211,多个第一吸气孔211以间隔排列方式布满第一抵靠面21,而第二抵靠面22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吸气孔221,多个第二吸气孔221以间隔排列方式布满第二抵靠面22;再者,取料座2是由侧方凹设有多个连通于各第一吸气孔211与第二吸气孔221的气道23,以及由上表面凹设有多个连通于各气道23的出气口24与导气孔25,且取料座2侧方凹设有多个连通各出气口24与导气孔25的贯孔28,使出气口24与第一吸气孔211及第二吸气孔221形成连通状,且气道23、导气孔25及贯孔28开口处各以塞体26封闭。请参阅图1与图5至图9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技术于使用时,将连接有真空装置(图中未示出)的吸气管3连接于取料座2的出气口24,吸气管3会持续由第一吸气孔211与第二吸气孔221进行吸气,而取料座2会受驱动装置1的摆臂15带动摆移,且取料座2摆动的半径相等于第一抵靠面21的半径。如上,请参阅图5至图9所示,当表面承载有具挠性的软板4的载板5利用输送装置6通过取料座2下方时,驱动装置1的驱动器13会驱动枢转轴14,以带动取料座2朝相同于载板5移动的方向弧形位移,从而让取料座2的第一抵靠面21前端靠近于载板5的软板4前端,通过第一吸气孔211持续吸气进而吸附软板4,使第一吸气孔211内形成负压状态,并通过取料座2与载板5同向运动,让各第一吸气孔211依序的吸附软板4,使软板4依序剥开脱离载板5,并吸附于第一抵靠面21,且于软板4脱离载板5之后,使用者即可停止吸气管3吸气,让软板4可取出脱离第一抵靠面21,并使取料座2回复至原位,即可重复上述步骤,将软板4一一脱离载板5。请参阅图10与图11所示,为本技术利用第二吸气孔221与第一吸气孔211吸附软板4的方式,由图中可清楚看出,软板4前端连接有导引段4’或胶带,当载板5通过取料座2下方时,驱动装置1带动取料座2朝相同于载板5移动的方向弧形位移,让取料座2的第二抵靠面22前端靠近于软板4前端的导引段4’,此时,将导引段4’弯折贴靠于第二吸气孔221,进而吸附于第二抵靠面22,再配合取料座2与载板5同向运动,并且导引段4’会与软板4形成较大的角度,让软板4容易脱离载板5,从而使第一吸气孔211可顺利的吸附软板4,使软板4剥开脱离载板5,并吸附于第一抵靠面21。请参阅图12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当取料座2的第一吸气孔211过多时,或欲吸附的材料面积较小或是较轻时,即可以贴封膜27遮蔽部份的第一吸气孔211。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于方便说明本技术,而并非加以限制,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构思的范围,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作的各种简易变化与修饰,均应包含在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取料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取料装置,设置有驱动装置,以及连接于驱动装置的取料座,其特征在于:该取料座受驱动装置带动呈圆弧型来回摆动,取料座下表面设置有圆弧状的第一抵靠面,第一抵靠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吸气孔,且取料座摆动的半径相等于第一抵靠面的半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料装置,设置有驱动装置,以及连接于驱动装置的取料座,其特征在于:该取料座受驱动装置带动呈圆弧型来回摆动,取料座下表面设置有圆弧状的第一抵靠面,第一抵靠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吸气孔,且取料座摆动的半径相等于第一抵靠面的半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装置具有基座,基座上设置有枢转轴,以及驱动枢转轴来回转动的驱动器,且枢转轴上连接有摆臂,摆臂末端连接于取料座的上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取料座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抵靠面,第二抵靠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吸气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茂协
申请(专利权)人:增缙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