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金属颗粒制粒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08097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1 1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金属颗粒制粒机,包括搅拌研磨单元、加热熔融单元和压制造粒单元,搅拌研磨单元位于加热熔融单元的上游,加热熔融单元位于压制造粒单元的上游,搅拌研磨单元包括进料口、第一螺杆和等间距设于第一螺杆的表面的第一螺旋叶片,加热熔融单元包括控制器、第二螺杆和等间距设于第二螺杆的表面的第二螺旋叶片,压制造粒单元包括压模盘、第三螺杆和等间距设于第三螺杆的表面的第三螺旋叶片。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改进设备中螺旋叶片的抗冲击性和耐磨性,提高螺旋叶片的使用寿命,而且能够把控制粒过程中的各个流程的运行速率,有效提高混合物混合均匀度和颗粒压制进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制粒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混合金属颗粒制粒机
技术介绍
金属粉末常作为合金、涂料和电池等工业中的原材料,但是该类原料在运输过程中会影响金属粉末的稳定性,从而影响产品的生产性能。因此,销售商在销售金属材料的时候,多数选择将金属粉末制成金属颗粒来保证金属原料性能的稳定性。用于制成金属颗粒的制粒机在混制、输送和挤压的过程中,对螺旋叶片的要求非常高,因为设备在高速运行下加工物料会对螺旋叶片产生强烈的磨损,导致螺旋叶片损坏而需经常更换设备,增加生产成本,不适合小企业使用;另外,大多数制粒机均采用一体式结构,不能分别对搅拌过程、熔融过程和压制过程中的物料输送速度进行把控,输送速度过快会影响物料混合均匀度,输送速度过慢会影响颗粒的压制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混合金属颗粒制粒机,不仅改进设备中螺旋叶片的抗冲击性和耐磨性,提高螺旋叶片的使用寿命,而且能够把控制粒过程中的各个流程的运行速率,有效提高混合物混合均匀度和颗粒压制进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混合金属颗粒制粒机,包括搅拌研磨单元、加热熔融单元和压制造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混合金属颗粒制粒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合金属颗粒制粒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研磨单元、加热熔融单元和压制造粒单元,所述搅拌研磨单元位于所述加热熔融单元的上游,所述加热熔融单元位于所述压制造粒单元的上游,所述搅拌研磨单元和所述加热熔融单元之间以及所述加热熔融单元与所述压制造粒单元之间各自通过物料输送管连接;所述搅拌研磨单元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外部设有进料口,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设有第一螺杆和等间距位于所述第一螺杆的表面的第一螺旋叶片,所述第一螺旋叶片上均匀分布有钢珠,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连接第一变速箱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变速箱的输入端连接第一驱动电机;所述加热熔融单元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外部设有控制器,所述第二壳体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金属颗粒制粒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研磨单元、加热熔融单元和压制造粒单元,所述搅拌研磨单元位于所述加热熔融单元的上游,所述加热熔融单元位于所述压制造粒单元的上游,所述搅拌研磨单元和所述加热熔融单元之间以及所述加热熔融单元与所述压制造粒单元之间各自通过物料输送管连接;所述搅拌研磨单元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外部设有进料口,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设有第一螺杆和等间距位于所述第一螺杆的表面的第一螺旋叶片,所述第一螺旋叶片上均匀分布有钢珠,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连接第一变速箱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变速箱的输入端连接第一驱动电机;所述加热熔融单元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外部设有控制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设有第二螺杆和等间距位于所述第二螺杆的表面的第二螺旋叶片,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连接第二变速箱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变速箱的输入端连接第二驱动电机;所述压制造粒单元包括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的外部设有压模盘,所述第三壳体的内部设有第三螺杆和等间距位于所述第三螺杆的表面的第三螺旋叶片,所述第三螺杆的一端连接第三变速箱的输出端,所述第三变速箱的输入端连接第三驱动电机,所述第三螺杆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诚杰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聚贝机械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