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船舶水余热回收系统的水锤冲击波脉动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398193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1 1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船舶水余热回收系统的水锤冲击波脉动换热装置,包含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一路由柴油机缸套水热源产生的热量经过板式换热器换热,通过第一水泵在板式换热器中循环换热,另一路通过离心水泵驱动冷却介质流经设置在主回路上的流量调节阀、冲击阀进入到板式换热器中吸热,在流量调节阀与冲击阀之间设有三通阀,三通阀的一个端口与弹簧单向阀连接,弹簧单向阀位于储能罐中,储能罐中通过支路管道与主回路连接,在主回路上设有对升温后的冷却介质进行降温的取热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主管道中产生脉动,脉动的冷却介质击打板式换热器的内壁,具有余热利用效率高、换热器尺寸小、不易结垢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应用于船舶水余热回收系统的水锤冲击波脉动换热装置,属于余热回收领域。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IMO对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DDI)的强化要求,船用设备的节能问题日益得到关注。近年来,船用换热设备的传热强化和防结垢问题已越来越引起重视。船舶余热利用目前主要的方向是:主副机废气余热和缸套冷却水余热的利用。废气余热大部分是被发动机废气涡轮和废气锅炉利用,而缸套水的热量是在中央冷却器中被海水带走。一些余热利用设备,比如船舶经济器等,因受空间的限制,在现实中应用并不广泛。换热的强化对这些装置体积的减小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体积是很多节能装置在船舶进一步推广的重要前提。目前船舶上很多换热设备,为节省空间和提高换热效率,也趋于用板式换热器替代壳管式换热器。中国专利号[201210145569.8],公开(公告)日2012.09.19,公开了一种可调往复式脉动流强化传热换热器,通过调整电机的转速控制脉动流的平均流速、脉动频率、脉动振幅,可以强化换热。但是由于需要通过电机和调频管道泵输送流体需要电能,并且能源消耗很高。传统脉动发生装置一般采用电磁阀或往复泵等方法,但这些脉动方式属于有源强化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应用于船舶水余热回收系统的水锤冲击波脉动换热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船舶水余热回收系统的水锤冲击波脉动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一路由柴油机缸套水热源产生的热量经过板式换热器换热,通过第一水泵在板式换热器中循环换热,另一路通过离心水泵驱动冷却介质流经设置在主回路上的流量调节阀、冲击阀进入到板式换热器中吸热,在流量调节阀与冲击阀之间设有三通阀,三通阀的一个端口与弹簧单向阀连接,弹簧单向阀位于储能罐中,储能罐中通过支路管道与主回路连接,在主回路上设有对升温后的冷却介质进行降温的取热设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船舶水余热回收系统的水锤冲击波脉动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一路由柴油机缸套水热源产生的热量经过板式换热器换热,通过第一水泵在板式换热器中循环换热,另一路通过离心水泵驱动冷却介质流经设置在主回路上的流量调节阀、冲击阀进入到板式换热器中吸热,在流量调节阀与冲击阀之间设有三通阀,三通阀的一个端口与弹簧单向阀连接,弹簧单向阀位于储能罐中,储能罐中通过支路管道与主回路连接,在主回路上设有对升温后的冷却介质进行降温的取热设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船舶水余热回收系统的水锤冲击波脉动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阀包含进口端、钢制阀体、轴、冲击垫片、O型密封圈、螺母和出口端,所述钢制阀体为空腔结构,在钢制阀体上设有进口端和出口端,在钢制阀体内设有沿钢制阀体运动的轴,在轴上安装有O型密封圈和冲击垫片,冲击垫片通过安装在轴上的螺母固定,流体从进口端流入,当流体压力过大时,冲击垫片向上推动关闭出口端,流体截止;当流体压力逐渐减小或流体回流时,流体作用力不足以克服冲击垫片的重量,冲击垫片与O型密封圈分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船舶水余热回收系统的水锤冲击波脉动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单向阀包含钢制弹簧阀体、钢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东辉吴明发冯国增王军丁玉鑫张凤梅王剑桥周丽包国治刘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