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吸附模块及其水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37680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离子吸附模块,具有至少具有被处理水流入的开口的容器和有机多孔质离子交换体。上述有机多孔质离子交换体具有三维网孔结构,该三维网孔结构的全细孔容积为1ml/g~50ml/g、离子交换基均匀分布、离子交换容量为0.5mg当量/g干燥多孔质体或以上,该三维网孔结构具有连续气泡结构,该连续气泡结构具有填充在上述容器中且相互连接的大孔和位于大孔的壁内的平均直径为1~1000μm的中孔离子交换体的充填非常容易,而且即使在向上流,填充层也不会移动,使用该离子交换体的离子吸附模块和水处理方法具有很高的实用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离子交换带的长度明显短的。
技术介绍
以往,离子交换体作为总称为离子交换树脂的高分子合成树脂代表,若按其制品形状进行分类,则可以分类成粒状或片状的离子交换树脂、膜状的离子交换膜、以及纤维状的离子交换纤维等。离子交换树脂有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这些进一步根据离子交换基的酸碱度的强弱分为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及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众所周知,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官能团中具有磺酸基(R-SO3-H+),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官能团中具有羧酸基(R-COO-H+)、膦酸基(R-P(O)(O-H+)2)、次膦酸基(R-PH(O)(O-H+))、亚砷酸基(R-OAsO-H+)、酚盐基(R-C6H4O-H+)等。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是以四级铵盐基(R-N+R1R2R3)或叔锍基(R-S+R1R2)为官能团而持有的树脂,在季铵盐基的情况下,当与氮结合的基团仅为烷基(例如只有甲基)的情况称为I型,当与该氮结合的基团中包含烷醇基(例如-C2H4OH等)的情况称为II型。I型比II型显示出稍强的碱性。众所周知,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官能团是一级~三级胺,根据胺的种类的不同,具有很多种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如上所述,离子交换树脂根据其酸碱度基本上分成四大类,作为构成它们的高分子母体,可以使用苯乙烯系、苯酚系、丙烯酸系、异丁烯系等的合成高分子,根据其合成方法的不同,母体结构区分为凝胶型、扩大网孔凝胶型(多孔型)和MR型(大网孔型)。所谓凝胶型离子交换树脂是,例如在催化剂和分散剂共存的状态下,使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DVB)共聚合而得到的具有三维网孔结构的共聚合体中,导入官能团而得到的离子交换树脂。所谓多孔型离子交换树脂是通过在可以使共聚合体溶胀的有机溶剂存在的情况下进行共聚合,使生成的共聚合体溶胀扩大,制造在共聚合体内具有比凝胶型更大的空间(凝胶气孔)的共聚合体,并在其中导入官能团而得到的离子交换树脂。所谓MR型离子交换树脂是通过在是单体溶剂并起共聚合体的沉淀剂的作用的有机溶剂共存的情况下进行共聚合,制造作为小球状的凝胶粒子的集合体的共聚合体,即制造在该粒子间具有巨大的孔(大孔)的母体,并在其中导入官能团而得到的离子交换树脂。另外,除了粒状的离子交换树脂之外,已知有具有连续孔的有机多孔质离子交换体。如在F.Svec,Science,273,205~211(1996)等中公开的具有粒子凝聚型结构的多孔质体。还有在特开平10-216717号公报、特开平10-192717号公报、特开平10-192716号公报、特开平8-252579号公报中所记载的,采用结合材料聚合物使阳离子交换树脂及阴离子交换树脂的混合物结合的粒子凝聚型多孔质离子交换体。这些粒子凝聚型多孔质离子交换体是,采用结合材料聚合物使有机系微粒子或预先导入有离子交换基的粒状离子交换树脂结合或在规定的模型中充填该微粒子,加热溶融而使其结合,来形成多孔质结构体,并且根据情况,也在结合材料聚合物部分导入有离子交换基来进行制造。但是,上述的粒子凝聚型多孔质离子交换体由于是粒子凝聚结构,细孔的容积小,又由于中孔也不能大,故在低压进行大流量处理时受到制约。而且,所述的粒子凝聚型多孔质体离子交换基等在多孔质体中不是均匀地分布。即这些多孔质结构体在结合聚合物部分中不存在离子交换基,或即使存在时,离子交换树脂部分和聚合物母体及离子交换基的构造不同,而且离子交换基的存在密度比离子交换树脂部分低,不成为整体均质的离子交换体。因此,由于被吸附的离子在模块内容易沿流动方向扩散,作为模块内的离子吸附部分和未吸附部分的混合存在区域的离子交换带变长,容易发生吸附的离子的微量泄漏,故存在模块的更换频率变高的问题。另外,以前广泛使用的离子吸附塔模块充填了粒状的混合离子交换树脂,使被处理水在该离子交换树脂充填层中流通,除去离子性不纯物。但把这样的粒状的混合离子交换树脂充填到塔内的作业必须要有搬运供给含有粒状的混合离子交换树脂的料浆的供给装置,同时必须使该料浆不泄漏到塔外那样地进行充填,充填作业决非容易。另外,该粒状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在向上流中进行,根据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的比重差区分后分别用药剂进行再生,而在向上流时,充填层容易移动,而且根据比重差区分也不容易,存在再生作业的效率差的问题。因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子交换体的充填极为容易,且即使在向上流充填层也不移动的离子吸附模块,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子吸附模块及水处理方法,其即使流速提高也能使离子交换带的长度维持较短,可以实现减小离子交换体装置的容积,由于不发生吸附的离子的微量泄漏,可以使再生频率下降,处理效率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在实际情况中,本专利技术人精心研究的结果发现,如果将被处理水,最好是用以前广泛使用的粒状离子交换树脂预处理过的被处理水,用具有特定构造的有机多孔质离子交换体进行接触处理,则即使流速提高也能使离子交换带的长度维持较短,可以实现减小离子交换体装置的容积,由于不发生吸附的离子的微量泄漏,可以使再生频率下降,处理效率提高。以至完成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1)提供一种离子吸附模块,其具有容器和有机多孔质离子交换体。所述容器至少具有被处理水流入的开口;所述有机多孔质离子交换体具有三维网孔结构,该三维网孔结构的全细孔容积为1ml/g~50ml/g、离子交换基均匀分布、离子交换容量为0.5mg当量/g干燥多孔质体或以上,该三维网孔结构具有连续气泡结构,该连续气泡结构具有填充在上述容器中的相互连接的大孔和位于该大孔壁内的平均直径为1~1000μm的中孔。根据本专利技术,多孔质离子交换体可以很容易作成例如嵌在充填容器中的块状、填充也容易,而且即使向上流,填充层也不会移动。并且,能够适用于以往的模块中一般采用的连续通水处理方法以及投入到贮留容器和贮留槽等的水中来进行的分批处理方法中的任一种方法。另外,在连续通水处理方法中,当离子性杂质的含有量为微量时,即使用小型装置使流速提高,也能把离子交换带的长度维持在较短,可以实现减小离子交换体装置的容积,由于吸附的离子不发生微量泄漏,故可以使再生频率下降,处理效率提高。另外,本专利技术(2)是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所述的离子吸附模块中,所述容器具有与被处理水流入的开口接续的被处理水流入配管和处理水流出配管。根据本专利技术,除可以获得和上述专利技术同样的效果外,还特别适用于连续通水处理方法。另外,本专利技术(3)提供一种,所述有机多孔质离子交换体是有机多孔质阳离子交换体和有机多孔质阴离子交换体,并将该有机多孔质阳离子交换体和该有机多孔质阴离子交换体层叠填充而成。根据本专利技术,多孔质离子交换体的填充更容易,且再生时即使处于向上流,充填层也不移动。另外,本专利技术(4)提供一种离子吸附模块,其是将粒状的离子交换树脂填充层和有机多孔质离子交换体充填层从上游侧按该顺序进行层叠而成。所述有机多孔质离子交换体具有三维纲目结构,该三维纲目结构的全细孔容积为1ml/g~50ml/g、离子交换基均匀分布、离子交换容量为0.5mg当量/g干燥多孔质体或以上,该三维纲目结构具有连续气泡结构,该连续气泡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大孔和位于该大孔壁内的平均直径为1~1000μm的中孔。通过将粒状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离子吸附模块,其特征在于,具有容器和有机多孔质离子交换体,所述容器至少具有被处理水流入的开口,所述有机多孔质离子交换体具有三维网孔结构,该三维网孔结构的全细孔容积为1ml/g~50ml/g、离子交换基均匀分布、离子交换容量为0.5mg当量/g干燥多孔质体或以上,该三维网孔结构具有连续气泡结构,该连续气泡结构具有填充在上述容器中且相互连接的大孔和位于该大孔壁内的平均直径为1~1000μm的中孔。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田晃子山中弘次井上洋
申请(专利权)人:奥加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