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箱养草净化水质技术的应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37662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网箱养草净化水质技术的应用方法,它涉及利用植物特性净化水质技术的应用方法。其应用方法包括:提高饮用水水源的水质;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对渔业污水的净化,改善水产业的水质;对城市生活污水的深度净化;实现湖滨栽培水生花卉和蔬菜;实现无泡供氧。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网箱养草净化水质技术的应用方法,不仅充分利用了天然水生植物具有明显的增氧效应的生物特性,降低水体污染,改善环境,而且大大地减少了治理水体污染的投资;其应用方法适用于各种水体污染的治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的生物法处理技术,具体来说,涉及利用植物特性净化水质技术的应用方法。
技术介绍
“网箱养草”,指的是不将沉水植物栽种在湖泊或河流底泥中,而将其置于类似网箱养鱼的网箱中,网箱置于水体之中的光补偿深度内,以满足水草光合作用的要求,网箱还装有沉子和浮子。网箱内按一定的密度植入水草。近年来,水生生物在治理水体环境和防治江河湖泊富营养化污染方面的应用得到广泛重视和逐步完善。人们在研究中发现,在水生生物中,水生植物尤其高等水生植物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工程方法以其良好的净化效果、独特的经济效益、低能耗、简单易行等特点,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网箱养草净化水质技术正是在此研究基础上的一项实用技术,记载在论文《水生植物净化水质生态工程研究》(谢田,等.新能源,1998,23(12)32-34)《“网箱养草”净化水质技术初步试验结果》(谢田,等.云南环境科学,2004,23(3).58-62),《“网箱养草”净化水质生物技术初步试验结果》(谢田,等.贵州环保科技,2004(3).5-8)。这些论文虽然介绍了“网箱养草”净化水质技术,但却未提出具体的应用方法。经过人们努力,水生生物净化水质也出现了一些专利技术方案,例如申请号98106999.1“人造水草结构”、01141689.0“间歇供水草类作物轮作轮收富营养劣质水净化装置”、200310111287.7“一种人造水草”等,这些方法虽然能为净化水质提供一些技术,但人们还在研究更简捷、更有效的技术方案,并逐步使之实际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之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提出在各种环境净化水质的具体技术方案。专利技术人提供的网箱养草净化水质技术包括(1)选用金鱼藻作为用于净化水质的高等水生植物;(2)将金鱼藻置于网箱之中养殖;(3)将养殖金鱼藻的网箱置于水体之中的适当深度,网箱还装有沉子和浮子控制网箱的深度。专利技术人在长期的科研工作中,从可以用于净化水质的高等沉水植物里,包括金鱼藻、黑藻、竹叶眼子菜、茨藻、狐尾藻、海菜花、苦草和菹草等,选择了双子叶植物纲毛茛目植物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L.)作为网箱养草净化水质技术的水草。因为金鱼藻是一种沉水植物,其根已严重退化,与其他沉水植物比较,其根退化最甚,因而可将其悬浮养殖于水体中,利于利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光能,一边吸污,一边通过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实现供氧;而且金鱼藻易生易换,废弃水草易处理,养殖与管理方便。只要冬季水面下的光照度和水温高于金鱼藻的光补偿点和最低耐受范围,金鱼藻就能安全越冬,保持生长。再者,金鱼藻比表面大,易生微生物形成生物膜,这也是专利技术人选用金鱼藻的原因之一。金鱼藻在网箱中养殖,可以使金鱼藻在网箱内自然悬浮在水体之中,这就可在光补偿深度范围内的垂直空间上下浮动,保证金鱼藻的光合作用和供氧,而且可按需要及时调整箱内水草的数量,达到净化水质目的。网箱可以制作成任意形状,但为制作方便并节约成本,网箱通常制成立方形,其方框周边采用竹子或塑料或不锈钢等材料围成,4个角加角铁固定其形状,并保证其有足够的刚性,再用鱼网固定在方框上。网箱还装有沉子和浮子。用石头作沉子、用泡沫塑料作浮子在开敞水域里将网箱悬置在水层中某一位置,此方式简称为网箱设置方式a;在封闭水泥池中底部或近底部设置框架,铺网等同a,此方式简称为网箱设置方式b。使用时,网内金鱼藻栽培方式有3种(1)撒在网箱内,粘在丝网上散养,不少植株呈平卧状,此方式简称为养殖方式A;(2)植株一端用夹子等固定在网底上,助其在网内竖直生长,此方式简称为养殖方式B;(3)撒在网箱内,静水,待其着床自发竖直生长,再让水缓慢流动,此方式简称为养殖方式C。水草植株按一定的密度植入。金鱼藻养殖过程中,有时会有附生藻生长。据研究,附生藻也有净化水质的作用,除了需要作观赏水草外,没有必要清除附生藻。网箱置于水体之中的适当深度,以满足金鱼藻的光补偿要求,确保网箱中金鱼藻的生长繁殖,实现对水体的净化。通常放置的深度为2~10m。水流速度较大时,金鱼藻要适当固定在网箱内,以免被水流冲向一侧。网箱的升降可以用浮子和沉子控制。本专利技术的网箱养草净化水质技术的应用领域和方法包括(1)提高饮用水水源的水质丁一等在论文《微污染水处理技术现状与展望》(西南给排水,2004,26(4)17-19)和李灵芝等在论文《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中国环境科学,2002,22(6)542-545)中指出饮用水水源的污染日益严重,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较大的威胁,在目前水源水难于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情况下,采用常规的饮用水处理技术难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微量有机污染物;由于水体的富营养化,往往使水源水里含藻毒素;又由于水源水水质差,自来水厂往往加大液氯量进行消毒处理,由此产生的卤代烃,以上三者可能产生具肝毒性、会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物质,可见采用化学法消毒有副作用。生产罐装水的厂家也有对水质进行处理的需要。在取水水源放置水草网箱,可以利用水草的光合放氧作用有效地去除水源中的毒素和有机物,提高水质。具体技术方案是在水源水体附近放置网箱,使水源水流流经网箱,并控制水力负荷在0.1~1m3/d·m2之内,让水流有足够的停留时间;水草养殖采用bA方式,每1~5个月更换一次水草;网箱采用网箱串联或并联方式,每个网箱面积为20~1000m2。(2)对渔业污水的净化人工养殖鱼、虾、蟹等水产品是近代渔业的重要内容。水中的氮、磷水平是水产养殖中水质管理的重要技术参数,尤其是水中的氨态氮和亚硝态氮对水产品的致毒效应显著,在养殖密度大的情况下,氨态氮和亚硝态氮经常造成鱼、虾、蟹等生病乃至死亡。目前有的养殖部门采用施用抗生素的办法抗病,但这又造成其体内抗生素含量高而影响出口。根据金鱼藻及其附生藻可以消除氮磷污染物尤其是氨态氮和亚硝态氮以及磷的原理,将金鱼藻网箱放置在渔业污水之中一段时间,通过金鱼藻及其附生藻的光合放氧作用,不但可迅速降低氨态氮、亚硝态氮浓度,还能逐渐降低水体中的总磷和总氮浓度,使水质达到利于水产品生长的要求;将金鱼藻网箱与养殖鱼类的网箱同时使用,使网箱养草与鱼、虾、蟹等构成良性生态系统,既能为所养鱼类供氧,又可为鱼、虾、蟹等动物产卵提供床层。具体的技术方案是在养殖鱼、虾、蟹等动物的水域里,如鱼塘、虾塘等,在适当深度布设网箱,在箱内养殖金鱼藻及其附生藻。通常情况下,应选择网眼小的鱼网作网箱,以避免水产动物迅速将水草吃完;网箱所占面积为水域面积的1/4~3/4为宜;其布设的冠层深度在距水面0.2~1m为宜;通常采用aC或bC方式,若短期增氧,也可采用A方式;还可采用bB和Bc方式进行以下组合工艺“水流由网箱养草净化水质的池子--流入养殖鱼、虾、蟹等的池子向动物供氧后--流入再次净化的水池--净化后的水流流入湖泊”。(3)对城市生活污水的深度净化目前对城市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通用的方法,是物理-化学法,由于成本高,一般不进行深度处理,这样排入受纳水体的水往往水质难达标;另外,城市许多高等的楼盘大都临水而建,而不少楼盘附近的水属于不流动或流速缓慢的水体,加之接纳居住小区内径流雨水或部分废水,容易造成水质腐臭。如果为避免此弊病,引自来水作景观水,又会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城市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网箱养草净化水质技术的应用方法,其特征是在提高城市水源水质方面,在水源水体附近放置网箱,使水源水流流经网箱,并控制水力负荷在0.1~1m↑[3]/d.m↑[2]之内;水草养殖采用bA方式,每1~5个月更换一次水草;网箱采用网箱串联或并联方式,每个网箱面积为20~1000m↑[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田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2[中国|贵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