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仿生水草及其水质强化净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36227 阅读:3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仿生水草及其水质强化净化方法是环境工程学科中的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是应用于富营养化湖泊、微污染河道等水源地水质强化净化技术。仿生水草中浮球(1)与生态鱼礁(5)之间采用尼龙绳(4)柔性连接,使其能随水流360°摆动,尼龙绳(4)外套有可防止仿生水草缠绕在一起的塑料管(3);盘片(2)有多个,分别串接在浮球(1)与生态鱼礁(5)之间的尼龙绳(4)上。仿生水草的水质强化净化方法为:仿生水草直接投放到富营养化或微污染水体中,投放密度根据湖泊和河道的污染程度而定,一般体积比为20%左右;仿生水草的顶部采用浮球(1)浮于水面,底部固定于生态鱼礁(5)上,防止漂移,尼龙绳(4)的长度略长于水位高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环境工程学科中的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是应用于富营养化湖泊、微污染河道等水源地水质强化净化技术。
技术介绍
仿生水草净化技术是利用悬浮微生物富集材料作为载体进行水质净化的方法。该方法根据生物膜净化原理和物理整流与截留作用,增加水流与微生物载体的接触时间,使水中污染物与填料上的生物膜充分接触,提高水质净化效率。同时由于水体中的悬浮物质被仿生水草拦截沉降,水体的透明度得到极大的改善,为沉水植物的生长营造了适宜的生存条件,食物链和水生生态系统得到恢复。仿生水草净化技术在国外河道及湖泊治理工程中已得到了应用,在我国的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工程中也对本技术进行了工程规模研究与推广,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但传统的仿生水草采取固定式安装,柔性较差,不能适应水位变化,影响水体通航,且抗风浪能力较差,因此一般适用于不通航且风浪较小的水体。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仿生水草水质强化净化方法,该方法利用对微生物有较好富集作用的仿生水草作为生物载体进行水质强化净化的方法,提高仿生水草的柔性使其具备了随水流360度摆动的功能,能防止缠绕,随着水位高低能上下浮动,抗风浪能力强且不影响通航,并根据微生物在仿生水草上的分布特点,上下布置不同的密度,提高仿生水草对水质的净化效果。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仿生水草由浮球、盘片、塑料管、尼龙绳、生态鱼礁所组成,其中浮球与生态鱼礁之间采用尼龙绳柔性连接,使其能随水流360度摆动,尼龙绳外套有可防止仿生水草缠绕在一起的塑料管;盘片有多个,分别串接在浮球与生态鱼礁之间的尼龙绳上。盘片的间距上部为65mm,中部为60mm,下部为65mm。仿生水草每个盘片由塑料框架和丙纶丝组成,塑料框架的外圈为大环状塑料环片,中间为小环状塑料环片,最内侧为八边型的塑料环片,在各塑料环片上均置有小孔,丙纶丝匀布在各塑料环片的四周。仿生水草的水质强化净化方法为仿生水草直接投放到富营养化或微污染水体中,投放密度根据湖泊和河道的污染程度而定,一般体积比为20%左右;仿生水草的顶部采用浮球浮于水面,底部固定于生态鱼礁上,防止漂移,尼龙绳的长度略长于水位高度。本专利技术采用有较大比表面积和容积利用率的仿生水草作为生物载体对微生物进行有效富集,利用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分解作用,去除微污染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同时利用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去除部分氮磷营养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此外该材料表面还带有正负离子,对水中带电悬浮物具有较强的吸引作用,可加速悬浮颗粒的沉淀,提高水体的透明度。该材料由丙纶丝制成,比重小于水,浮力大,能随波浪起伏,材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环境安全性好。中心管采用塑料直管,能随水流360度摆动,可防止缠绕,并随着水位高低而上下浮动,具有抗风浪,防止底泥再悬浮作用。仿生水草顶部采用浮球浮于水面,底部固定于重物上,浮球与重物之间采用尼龙绳连接,提高了仿生水草的柔性。根据微生物在仿生水草上的分布特点,上部布置较密,下部布置较疏,达到节约投资,提高净化效果的目的。技术效果该方法利用对微生物有较好富集作用的仿生水草作为生物载体进行水质强化净化的方法,提高仿生水草的柔性使其具备了随水流360度摆动的功能,能防止缠绕,随着水位高低能上下浮动,并根据微生物在仿生水草上的分布特点,上下布置不同的密度,提高仿生水草对水质的净化效果。本专利技术还具有下述特点1.具有较高的低浓度河湖水有机物及氮磷等营养物去除效果。2.造价低廉,施工简便,易于实施。3.柔性构造可解决易折损和船只通航问题。4.待水生生态系修复后易于拆卸和移装,并能及时清淤。5.无天然水草所造成的二次污染问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仿生水草结构图,其中有1-浮球;2-盘片;3-塑料管;4-尼龙绳;5-生态鱼礁。图2是盘片结构图,其中有6-塑料框架;7-丙纶丝。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仿生水草由浮球1、盘片2、塑料管3、尼龙绳4、生态鱼礁5所组成,其中浮球1与生态鱼礁5之间采用尼龙绳4柔性连接,使其能随水流360℃摆动,尼龙绳4外套有可防止仿生水草缠绕在一起的塑料管3;盘片2有多个,分别串接在浮球1与生态鱼礁5之间的尼龙绳4上。本专利技术的仿生水草水质强化净化技术可应用于富营养化湖泊中风浪大、透明度小、无底泥淤积等难于恢复水生植物的区域;浮叶植物与沉水植物的中间区域;鱼类、蚌类控藻区域以及微污染河道水质强化净化区域等。仿生水草采取多个盘片2组合方式安装,盘片间距上部为65mm,中部为60mm,下部为65mm。顶部采用浮球1浮于水面,底部固定于生态鱼礁5上,防止漂移。浮球1与生态鱼礁5之间采用尼龙绳4柔性连接,使其能随水流360℃摆动,绳的长度根据水位高低而定。尼龙绳4外套塑料管3,可防止仿生水草缠绕在一起。仿生水草每个盘片由塑料框架6和丙纶丝7组合而成。外圈为大环状塑料环片,四周均置80个方孔,十六对丙纶丝匀布在四周。中间的小环状塑料环片,四周均置40个方孔,十六束丙纶丝匀布在四周。最内侧八边型的塑料环片,四周均置16个方孔,八束丙纶丝匀布在四周。塑料框架6采用宽度为5mm、厚度为6mm的硬塑料制成,直径在200mm~250mm。生态鱼礁的直径为Φ250。仿生水草可直接投放到富营养化和微污染水体,投放密度根据湖泊和河道的污染程度而定,一般体积比为20%左右,即可达到较好的水质净化效果。本专利技术结合“太湖梅梁湾水源地水质改善技术示范工程”中的研究成果,又对本技术进行了重大改进,提高了仿生水草的柔性使其具备了随水流360度摆动的功能,并能防止缠绕,设置浮球解决了以往仿生水草易折损和无法使船只通航的问题,并且能随着水位高低上下浮动,具有抗风浪、缓流及消波作用。权利要求1.一种仿生水草,其特征在于该仿生水草由浮球(1)、盘片(2)、塑料管(3)、尼龙绳(4)、生态鱼礁(5)所组成,其中浮球(1)与生态鱼礁(5)之间采用尼龙绳(4)柔性连接,使其能随水流360℃摆动,尼龙绳(4)外套有可防止仿生水草缠绕在一起的塑料管(3);盘片(2)有多个,分别串接在浮球(1)与生态鱼礁(5)之间的尼龙绳(4)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水草,其特征在于盘片(2)的间距上部为65mm,中部为60mm,下部为6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水草,其特征在于仿生水草每个盘片(2)由塑料框架(6)和丙纶丝(7)组成,塑料框架(6)的外圈为大环状塑料环片,中间为小环状塑料环片,最内侧为八边型的塑料环片,在各塑料环片上均置有小孔,丙纶丝(7)匀布在各塑料环片的四周。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水草的水质强化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仿生水草直接投放到富营养化或微污染水体中,投放密度根据湖泊和河道的污染程度而定,一般体积比为20%左右;仿生水草的顶部采用浮球(1)浮于水面,底部固定于生态鱼礁(5)上,防止漂移,尼龙绳(4)的长度略长于水位高度。全文摘要是环境工程学科中的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是应用于富营养化湖泊、微污染河道等水源地水质强化净化技术。仿生水草中浮球(1)与生态鱼礁(5)之间采用尼龙绳(4)柔性连接,使其能随水流360°摆动,尼龙绳(4)外套有可防止仿生水草缠绕在一起的塑料管(3);盘片(2)有多个,分别串接在浮球(1)与生态鱼礁(5)之间的尼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仿生水草,其特征在于该仿生水草由浮球(1)、盘片(2)、塑料管(3)、尼龙绳(4)、生态鱼礁(5)所组成,其中浮球(1)与生态鱼礁(5)之间采用尼龙绳(4)柔性连接,使其能随水流360℃摆动,尼龙绳(4)外套有可防止仿生水草缠绕在一起的塑料管(3);盘片(2)有多个,分别串接在浮球(1)与生态鱼礁(5)之间的尼龙绳(4)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锡武李先宁纪荣平朱光灿詹旭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