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级二氧化钛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臭氧化水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37194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纳米级二氧化钛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臭氧化水处理方法,它涉及纳米级二氧化钛催化剂的制备及以纳米级二氧化钛作为催化剂的水处理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将钛酸四丁酯缓慢溶于无水乙醇溶剂中制得溶胶,将粒径大小为100目到10目之间的活性炭浸于该溶胶中,或将活性三氧化二铝、白色硅胶、分子筛或沸石浸于该溶胶中,在室温条件下振荡5~48小时,过滤后在105℃下干燥或老化2~18小时,然后制得固体催化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水处理方法中纳米级二氧化钛催化剂与水、臭氧的接触时间为1~50分钟,催化臭氧化接触反应器中臭氧投量为0.5~6.5毫克/升水。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纳米级二氧化钛催化剂具有不易团聚、易回收、易后续处理的优点;水处理方法对难降解污染物具有去除能力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纳米级二氧化钛催化剂的制备工艺,及以纳米级二氧化钛(TiO2)作为臭氧氧化过程中的催化剂,在反应器中分解去除难降解有毒有害的有机物的方法。
技术介绍
臭氧氧化是一种传统的水处理技术,最早于1893年在荷兰水厂应用,目前在国外已被广泛用于水处理领域,国内也有臭氧应用于水处理的实例。臭氧氧化技术是利用臭氧的氧化性氧化分解水中的部分易氧化物质达到除污染的目的。但近年来,由于水源水水质恶化,大量难降解的有毒有害的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其中较典型的如农药、藻毒素、除草剂、腐殖质、苯系化合物、塑料增塑剂等。这些物质有些已经被证明属于危害人体健康的“三致”物质,而且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其中有相当大部分属于环境激素类物质,可以通过饮用或使用对人体生理系统产生长期的、不可修复的危害。根据国内外相关报道,这部分有机污染物在常规的水处理工艺中几乎不能被去除,而且常规水处理工艺中的氯化消毒工艺会增加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毒性作用。另一方面,随工业生产的发展,含有各种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多,污染物质种类逐年增加,直接将污水排入水体将造成更严重的污染,因此对此类污水必须进行处理。传统的臭氧氧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纳米级二氧化钛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活性炭为担体,活性部分为纳米级TiO↓[2],将钛酸四丁酯缓慢溶于无水乙醇溶剂中制得溶胶,将粒径大小为100目到10目之间的活性炭浸于该溶胶中,在室温条件下振荡5~48小时,过滤后在105℃条件下老化2~18小时即为固体催化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军杨忆新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