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砌墙配电箱固定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66985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9 1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安装固定装置技术领域,为解决后砌墙上的配电箱在安装过程中安装不到位,观感质量差及安装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后砌墙配电箱固定模具,包括上固定杆、下固定杆、左调节杆和右调节杆,上固定杆和下固定杆平行设置,上固定杆和下固定杆的两端端部分别设置一固定孔,上固定杆和下固定杆的左右两端距端头50mm处分别设置一调节孔,左调节杆的两端分别穿过上固定杆和下固定杆左端的调节孔,右调节杆的两端分别穿过上固定杆和下固定杆右端的调节孔,左调节杆和右调节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紧固螺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使用方便,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大大提高了配电箱的安装效率,而且提高了配电箱的观感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安装固定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后砌墙配电箱固定模具
技术介绍
在建筑领域,后砌墙上的配电箱,一般的施工工艺是先砌墙,后放置配电箱,再砌墙或者先砌墙,预留配电箱箱洞,再安装配电箱,配电箱在安装过程中由于没有固定模具,导致配电箱安装不到位,观感质量差,而且安装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后砌墙上的配电箱在安装过程中安装不到位,观感质量差及安装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后砌墙配电箱固定模具。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后砌墙配电箱固定模具,整体为一井字结构,包括上固定杆、下固定杆、左调节杆和右调节杆,所述上固定杆和下固定杆的长度大于配电箱的长度,左调节杆和右调节杆的长度大于配电箱的高度,上固定杆和下固定杆平行设置,上固定杆和下固定杆的两端端部分别设置一固定孔,上固定杆和下固定杆的左右两端距端头50mm处分别设置一调节孔,左调节杆的两端分别穿过上固定杆和下固定杆左端的调节孔,右调节杆的两端分别穿过上固定杆和下固定杆右端的调节孔,左调节杆和右调节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紧固螺母,调节左调节杆和右调节杆两端的紧固螺母将配电箱固定在上固定杆和下固定杆之间。所述上固定杆和下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后砌墙配电箱固定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砌墙配电箱固定模具,其特征在于:整体为一井字结构,包括上固定杆(1)、下固定杆(2)、左调节杆(3)和右调节杆(4),所述上固定杆(1)和下固定杆(2)的长度大于配电箱的长度,左调节杆(3)和右调节杆(4)的长度大于配电箱的高度,上固定杆(1)和下固定杆(2)平行设置,上固定杆(1)和下固定杆(2)的两端端部分别设置一固定孔(5),上固定杆(1)和下固定杆(2)的左右两端距端头50mm处分别设置一调节孔(6),左调节杆(3)的两端分别穿过上固定杆(1)和下固定杆(2)左端的调节孔(6),右调节杆(4)的两端分别穿过上固定杆(1)和下固定杆(2)右端的调节孔(6),左调节杆(3)和右调节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砌墙配电箱固定模具,其特征在于:整体为一井字结构,包括上固定杆(1)、下固定杆(2)、左调节杆(3)和右调节杆(4),所述上固定杆(1)和下固定杆(2)的长度大于配电箱的长度,左调节杆(3)和右调节杆(4)的长度大于配电箱的高度,上固定杆(1)和下固定杆(2)平行设置,上固定杆(1)和下固定杆(2)的两端端部分别设置一固定孔(5),上固定杆(1)和下固定杆(2)的左右两端距端头50mm处分别设置一调节孔(6),左调节杆(3)的两端分别穿过上固定杆(1)和下固定杆(2)左端的调节孔(6),右调节杆(4)的两端分别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建军朱旭东李晓利李海宾刘建营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