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称架体串联式外悬爬塔机支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358516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9 01:46
一种非对称架体串联式外悬爬塔机支护系统,属于建筑机械领域。包括上下两组支护结构、两对称斜撑杆及两竖直拉杆,所述两组支护结构上下平行设置,采用串联式支撑,一端分别连接在墙体上,靠近另一端的上下两组支护结构间对称连接两竖直拉杆,形成框架结构,两斜撑杆对称设置,一端连接在上支护结构上,另一端连接在上下支护结构间的墙体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塔机工作时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两组支护结构,之间通过拉杆连接,并且支护结构的安装位置可以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和塔机自身的需求进行调整。适用于下支护结构无可用斜撑杆支点,由上支护结构的两根主梁通过拉杆为下支护结构提供竖直约束,提高了外悬爬支护系统对异型建筑现场施工的适应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外悬爬塔式起重机支护系统。技术背景目前应用的塔式起重机外悬爬支护系统主要有三种固定形式:上拉杆式、下撑杆式、上拉杆与下撑杆相结合的形式。随着建筑结构越来越复杂,现有这三种悬爬支护系统形式无法完全满足安全可靠支护塔式起重机工作的需求。在实际现场施工中塔式起重机采用外悬爬方案时,由于建筑物核心筒结构复杂或外墙法向承载能力有差异,塔机悬爬支护系统时常无法对称安装水平支撑杆件,并且下支护结构也无法在墙体上进行下部斜支撑和上部斜拉。为解决这两个问题,研究了非对称架体串联式悬爬支护系统,解决了现场施工的需求。本案采用两根竖直拉杆将下支护结构与上支护结构连接到一起,将下支护结构的垂直载荷传递到上支护结构上,实现上下两架体串联协同工作,构造形式上采用非对称架体,对异型建筑结构适应性更强,满足了塔机悬挂在外墙体上安全可靠作业的要求。由于非对称架体两主梁在墙体上产生的法向力最大值不相同,本案采用斜跨连接杆,可以有效协调两主梁对墙体的法向作用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建筑施工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非对称架体串联式悬爬支护系统,以满足建筑施工中对塔机安全可靠的支护。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非对称架体串联式外悬爬塔机支护系统,包括上下两组支护结构、两对称斜撑杆及两竖直拉杆,所述两组支护结构上下平行设置,采用串联式支撑,一端分别连接在墙体上,靠近另一端的上下两组支护结构间对称连接两竖直拉杆,形成框架结构,两斜撑杆对称设置,一端连接在上支护结构上,另一端连接在上下支护结构间的墙体上。进一步地,所述上下两组支护结构相同,均包括两主梁、斜跨连接杆、爬升支撑框及在水平方向支撑主梁的第一、第二撑杆,所述第一、第二撑杆为非对称布置,所述爬升支撑框设置两主梁间的一端,两主梁另一端连接墙体,第一撑杆一端连接在墙体上,另一端连接在主梁Ⅱ一侧,靠近爬升支撑框近墙体的位置,第二撑杆一端连接在墙体上,另一端连接在主梁Ⅱ上对应爬升支撑框的远离墙体边框的位置;斜跨连接杆连接在两主梁间,一端连接在主梁Ⅰ连接墙体的连接处,另一端连接在主梁Ⅱ上连接爬升支撑框的连接处。进一步地,所述的竖直拉杆结构包括杆体及上拉耳板,上拉耳板一端连接在下支护结构的主梁上,另一端连接杆体的一端,杆体的另一端连接在上支护结构的主梁下方与斜撑杆相连接位置的下方耳板上。进一步地,所述上拉耳板端部采用双耳板,并将主梁下方耳板夹在内部与主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斜跨连接杆包括杆体和杆体两端的端部接头,两端的端部接头分别通过第一销轴连接靠近主梁Ⅰ墙体上的第四耳板和主梁Ⅱ靠近爬升支撑框的耳板。进一步地,在建筑墙体有足够支撑空间时,所述主梁Ⅰ还连接支撑有第三撑杆,所述第三撑杆一端连接在墙体第三耳板上,另一端连接在主梁Ⅰ的连接耳板上。进一步地,所述的斜撑杆包括杆体、法兰、调整垫及两接头,所述杆体一端焊接接头,另一端通过法兰连接接头,法兰与接头间设置有调整垫,所述的斜撑杆通过接头与墙体上的第二耳板连接。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在塔机工作时采用本专利技术两组支护结构,之间通过拉杆连接,并且支护结构的安装位置可以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和塔机自身的需求进行调整。适用于下支护结构无可用斜撑杆支点,由上支护结构的两根主梁通过拉杆为下支护结构提供竖直约束,提高了外悬爬支护系统对异型建筑现场施工的适应能力。2、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支撑主梁和斜撑杆构成的承载结构都与建筑物内预埋件上的耳板铰接。4、本专利技术在支护结构的两根主梁间设计了一根斜跨连接杆,使载荷可通过该斜跨连接杆由主梁Ⅱ传递到主梁Ⅰ的支座,协调两主梁所受载荷对墙体形成的法向作用力。5、本专利技术每组支护结构采用不对称配置,一侧主梁连接两根水平撑杆组成强支撑结构,另一侧采用一根水平撑杆实现辅助支撑,在建筑墙体没有足够支撑空间,不允许连接的情况下,可以去掉这一根水平撑杆。在两主梁之间的斜跨连接杆可以通过调整截面特性,改变两主梁在墙体上产生的法向力。6、本专利技术两主梁上端面分别设有两个与爬升支撑框连接的支座,每个支座预留24个螺栓孔位,爬升支撑框每次与每个支座采用8个高强螺栓连接,按顺序依次对齐可使上下支护结构分别适应不同厚度的墙体。在主梁的上翼缘板直接设置水平撑杆耳板,可以减少塔身在主梁上形成的扭矩。7、本专利技术斜撑杆的长度可以通过法兰连接形式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整,并且调整垫采用了特殊的开口结构,能够有利于主梁的现场调平工作。8、本专利技术的工作情况是高空作业,因为销轴的重量较大,为防止掉落,在第二销轴上安装链环,能有效保证施工现场生命财产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支护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A-A剖视图。图4为图2中的B-B剖视图。图5为图2中的C-C剖视图。图6为图2的俯视图。图7为图6中的D-D剖视图及链环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6的主梁Ⅰ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的俯视图。图10为图6的主梁Ⅱ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俯视图。图12为图6中斜跨连接杆示意图。图13为图12的俯视局部剖示意图。图14为图6中的E-E剖视图。图15为图2中斜撑杆示意图。图16为图15的俯视局部剖示意图。图17为图15中调整垫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塔身,2.爬升支撑框,3.支护结构,4.墙体,5.第一耳板,6.斜撑杆,7.第二耳板,8.拉杆,9.上拉耳板,10.主梁Ⅰ,11.主梁Ⅱ,12.支座,13.第三耳板,14.第一销轴,15.第四耳板,16.第一撑杆,17,斜跨连接杆,18.第二撑杆,19.第三撑杆,20.第五耳板,21.接头,22.调整垫,23.法兰,24.杆体,25.螺栓,26.销柱,27.开口销,28.接头耳板,29.加强板,30.钢管,31.第二销轴,32.链环,33.第三销轴,34.第四销轴,35.第五销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图2、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是一种非对称架体串联式外悬爬塔机支护系统,包括上下两组支护结构3、两对称斜撑杆6及两竖直拉杆8,所述两组支护结构上下平行设置,采用串联式支撑,一端分别连接在墙体4上,靠近另一端的上下两组支护结构3间对称连接两竖直拉杆8,形成框架结构,两斜撑杆6对称设置,一端连接在上支护结构3上,另一端连接在上下支护结构3间的墙体4上,支撑点位置可随建筑结构或塔机需要调节。如图6所示,所述上下两组支护结构3相同,均包括两主梁、斜跨连接杆17、爬升支撑框2及在水平方向支撑主梁的第一、第二撑杆16、18,在所述水平方向支撑主梁的一、第二撑杆16、18为非对称布置,第一撑杆16一端连接在墙体4上,另一端连接在主梁Ⅱ11一侧,靠近爬升支撑框2近墙体4的位置,第二撑杆18一端连接在墙体4上,另一端连接在主梁Ⅱ11上对应爬升支撑框的远离墙体边框的位置;所述爬升支撑框2设置两主梁间的一端,两主梁另一端连接墙体4,斜跨连接杆17连接在两主梁间,一端连接在主梁Ⅰ10连接墙体4的连接处,另一端连接在主梁Ⅱ11连接爬升支撑框2的连接处。图8、图9为主梁Ⅰ10的结构示意图;图10、图11为主梁Ⅱ1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主梁Ⅱ11的上翼缘板直接设置有连接第一、第二撑杆16、18的耳板。如图7所示,所述连接两主梁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非对称架体串联式外悬爬塔机支护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对称架体串联式外悬爬塔机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两组支护结构、两对称斜撑杆及两竖直拉杆,所述两组支护结构上下平行设置,采用串联式支撑,一端分别连接在墙体上,靠近另一端的上下两组支护结构间对称连接两竖直拉杆,形成框架结构,两斜撑杆对称设置,一端连接在上支护结构上,另一端连接在上下支护结构间的墙体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对称架体串联式外悬爬塔机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两组支护结构、两对称斜撑杆及两竖直拉杆,所述两组支护结构上下平行设置,采用串联式支撑,一端分别连接在墙体上,靠近另一端的上下两组支护结构间对称连接两竖直拉杆,形成框架结构,两斜撑杆对称设置,一端连接在上支护结构上,另一端连接在上下支护结构间的墙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对称架体串联式外悬爬塔机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两组支护结构相同,均包括两主梁、斜跨连接杆、爬升支撑框及在水平方向支撑主梁的第一、第二撑杆,所述第一、第二撑杆为非对称布置,所述爬升支撑框设置两主梁间的一端,两主梁另一端连接墙体,第一撑杆一端连接在墙体上,另一端连接在主梁Ⅱ一侧,靠近爬升支撑框近墙体的位置,第二撑杆一端连接在墙体上,另一端连接在主梁Ⅱ上对应爬升支撑框的远离墙体边框的位置;斜跨连接杆连接在两主梁间,一端连接在主梁Ⅰ连接墙体的连接处,另一端连接在主梁Ⅱ上连接爬升支撑框的连接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对称架体串联式外悬爬塔机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直拉杆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斌郑思玉邢健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