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刹车管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57807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9 0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刹车管接头,属于合金材料技术领域。其包括头部、中间部以及通过中间部与头部连接的尾部,头部、中间部与尾部均为中空管状且互相贯通连接,中间部的一端为喇叭形开口;其组成元素为C0.15‑0.20%、Si0.05‑0.20%、Mn0.80‑1.10%、B0.005‑0.02%、Ti0.04‑0.08%、Al0.12‑0.35%、Mo0.6‑0.8%、V0.15‑0.25%、Nb0.005‑0.02%、La0.008‑0.02%、P≤0.02%、S≤0.02%,余量为Fe。刹车管接头采用冷镦钢,通过先淬火加高温回火的双重热处理,再脉冲电镀,提高硬度、强度、抗腐蚀性、耐温性等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刹车管接头,属于合金材料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自2002年以来我国汽车消费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私人汽车消费市场更是“井喷”式增长。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也正在与时俱进的不断研发更加安全、高效的汽车零部件。汽车结构主要由发动机、底盘、电器、车身组成;其中,发动机是汽车的的动力装置,由2大机构5大系组成: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燃料供给系、润滑系、点火系、起动系组成。其中,刹车管接头要保证耐磨、耐介质、耐氧化、耐腐蚀和使用寿命久等特点。现有技术中的刹车管接头多以研究结构为主,如中国台湾技术专利专利名称“碟式刹车汽油馆之快速接头装置”公开了一种刹车管接头,其主要元件包含有一公接头、一母接头,及一卡合装置,但是,各主要元件内部的零附件数量过多,不够精简,在成本效益上不具竞争效益。此外,现有的刹车器欲与车体(图未示出)组装时,必须将刹车器上的公接头、母接头先行分开,但在此过程中,母接头就会产生漏油现象。且现有的刹车管接头多采用常规的合金钢制成,耐磨性、耐介质、耐氧化、耐腐蚀较为一般,因此刹车管接头无论是在性能尤其是耐磨性、密封性,还是使用寿命都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表面硬度高、强度高、耐磨性好、耐腐蚀性好的刹车管接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刹车管接头,所述的刹车管接头包括头部、中间部以及通过中间部与头部连接的尾部,头部、中间部与尾部均为中空管状且互相贯通连接,中间部与头部连接的一端为喇叭形开口;所述刹车管接头的组成元素及质量百分比为:C:0.15-0.20%、Si:0.05-0.20%、Mn:0.80-1.10%、B:0.005-0.02%、Ti:0.04-0.08%、Al:0.12-0.35%、Mo:0.6-0.8%、V:0.15-0.25%、Nb:0.005-0.02%、La:0.008-0.02%、P≤0.02%、S≤0.02%,余量为Fe。本专利技术刹车管接头的合金钢为冷镦钢,在该冷镦钢中,若碳含量过低,在制备过程中的热处理后会严重影响冷镦钢的强度和硬度,若碳含量偏高,则塑性低,在冷挤压过程中极其造成开裂。在本专利技术冷镦钢中加入适量的Si可以提高冷锻钢的强度,若Si含量低于0.05%,会影响刹车管接头的屈服强度。尽管Mn是固溶强化元素,但在刹车管接头的合金钢中,若锰含量过高,大于1.1%,则会大幅度降低刹车管接头的塑性和韧性。Ti在刹车管接头的合金钢中可提高钢的强度与韧性,特别是可以固氮,消除钢中氮元素的危害。在刹车管接头的合金钢中加入0.12-0.35%的Al作强脱氧剂,降低钢中的氧含量,提高刹车管接头的质量。本专利技术刹车管接头的合金钢中加入了0.005-0.02%B,用以改善钢的致密性和热轧性能,提高刹车管接头的强度。因为本专利技术刹车管接头的合金钢中添加有适量的B,因此在制备过程中无需进行退火处理。虽然含硼冷镦钢有淬透性好、成本低的特点,但由于硼元素是一个敏感元素,其成分范围需要较好的确定。若硼含量过低,达不到提高钢材淬透性的作用;若硼含量过高,又会使钢发脆,钢材在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裂纹。另外,如果加入钢中的硼元素被氧化或氮化,都会使硼失去淬透性,因此含硼冷镦钢要与加入的0.12-0.35%铝产生协同作用,防止硼被氧化,同时加入0.04-0.08%Ti防止硼元素被氮化。在本专利技术刹车管接头的合金钢中同时加入了可细化晶粒的Mo、Nb、V,弥散强化,三种元素的同时添加,以及与其他组分的之间的配比,可将使各元素及其元素之间的有益作用同时最大化地发挥出来,大幅度提高合金钢的强度、硬度、耐腐蚀性、耐磨性。其中,加入0.6-0.8%Mo,使钢晶粒细化,提高淬透性和热强性能,抑制合金钢由于淬火引起的脆性,还可在高温时保持足够的强度和抗蠕变能力,固有蠕变强度受Mo、Mn与C原子对浓度的支配,其强化机理是这些原子对妨碍位错上升运动的结果。Nb在细化晶粒的同时降低钢的过热敏感性及回火脆性,提高强度及耐腐蚀性。加入0.15-0.25%V细化组织晶粒,提高强度和韧性。钒不仅是强化合物形成元素,还是钢材优良的脱氧剂,能与碳的结合,形成高熔点、高硬度、高弥散度且稳定的VC碳化物,且Ti、V与Mn元素起协同作用,共同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其原因在于Ti、V与Mn配合使用不仅可以细化晶粒,还可以得到更高体积分数的弥散分布析出颗粒,同时起到细晶强化和弥散强化的作用,还可以提高刹车管接头的强度、韧性以及抗腐蚀能力。另外,本专利技术刹车管接头合金钢中加入有0.008-0.02%La,La在碳结钢中的存在形式有稀土硫化物、稀土硫氧化物、固溶与稀土金属间化合物,其中稀土硫化物、固溶与稀土金属间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极易溶解于腐蚀介质中,释放出稀土La3+并在阴极区域沉淀从而减缓腐蚀的进行。碳结钢中加入稀土使钢腐蚀电位负移,自腐蚀电流密度减小,阴极反应受到阻碍,耐蚀性能得到提高,加入钢中的稀土元素起到了阴极缓蚀剂的作用。随着稀土含量的增加其锈层厚度减小所造成的。电荷迁移电阻与钢基体的腐蚀速度直接相关,电荷迁移电阻的增加表明随着稀土含量的增加,钢基体的腐蚀程度减轻,耐蚀性能得到提高。钢中硫、磷等杂质元素直接影响刹车管接头冷镦钢冷镦性能。在冷镦钢的冶炼过程中针对不同钢种应去除相应杂质。某些非金属夹杂破坏了钢的基体连续性,在静载荷和动载荷的作用下,往往成为冷镦钢裂纹的起点。因此,应尽量降低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减少其在钢中的危害。在上述刹车管接头中,中间部与尾部连接一端的开口直经小于尾部内径,也小于头部内径。在上述刹车管接头中,喇叭形开口的角度为100-160°。在上述刹车管接头中,作为优选,所述刹车管接头的组成元素及质量百分比为:C:0.18-0.20%、Si:0.08-0.12%、Mn:0.85-1.00%、B:0.01-0.18%、Ti:0.05-0.06%、Al:0.18-0.30%、Mo:0.68-0.75%、V:0.18-0.22%、Nb:0.008-0.14%、La:0.01-0.018%、P≤0.02%、S≤0.02%,余量为Fe。在上述刹车管接头中,所述刹车管接头的表面电镀有5-20μm的镀锌层。作为优选,所述的镀锌层通过脉冲电镀而成。进一步优选,脉冲电镀中脉冲频率为3.2-3.5Hz,电流密度60-68A/dm2,镀液温度为50-55℃。在上述刹车管接头中,所述刹车管接头通过冷挤压制成。作为优选,所述刹车管接头通过如下方法制得:原料炼钢:按刹车管接头成分的质量百分比配料,并在1300-1350℃下熔炼成钢水,钢水经冶炼、采用氩封全保护浇注,并轧制成钢板;冷挤压成型:将钢材依次进行表面酸洗除锈、石灰石涂层、磷化处理,然后冷挤压成型得刹车管接头坯件;热处理:将刹车管接头坯件先加热到520-540℃,然后加热至780-860℃,再加热至980-1050℃用淬火油进行淬火处理,保温1-3小时,然后在350-420℃回火处理,保温1-2小时,得刹车管接头半成品;电镀铬层:将刹车管接头半成品经过脉冲电镀制得表面有铬镀层的刹车管接头,其中脉冲频率为3.2-3.5Hz,电流密度60-68A/dm2,镀液温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刹车管接头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刹车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刹车管接头包括头部、中间部以及通过中间部与头部连接的尾部,头部、中间部与尾部均为中空管状且互相贯通连接,中间部与头部连接的一端为喇叭形开口;所述刹车管接头的组成元素及质量百分比为:C:0.15‑0.20%、Si:0.05‑0.20%、Mn:0.80‑1.10%、B:0.005‑0.02%、Ti:0.04‑0.08%、Al:0.12‑0.35%、Mo:0.6‑0.8%、V:0.15‑0.25%、Nb:0.005‑0.02%、La:0.008‑0.02%、P≤0.02%、S≤0.02%,余量为Fe。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刹车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刹车管接头包括头部、中间部以及通过中间部与头部连接的尾部,头部、中间部与尾部均为中空管状且互相贯通连接,中间部与头部连接的一端为喇叭形开口;所述刹车管接头的组成元素及质量百分比为:C:0.15-0.20%、Si:0.05-0.20%、Mn:0.80-1.10%、B:0.005-0.02%、Ti:0.04-0.08%、Al:0.12-0.35%、Mo:0.6-0.8%、V:0.15-0.25%、Nb:0.005-0.02%、La:0.008-0.02%、P≤0.02%、S≤0.02%,余量为Fe。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车管接头,其特征在于,中间部与尾部连接一端的开口直经小于尾部内径,也小于头部内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刹车管接头,其特征在于,喇叭形开口的角度为100-16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车管接头,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阿能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鄞州亚大汽车管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