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及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5730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9 0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池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电池模组及终端,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管理器以及电芯,电池模组还包括接口检测模块、供电模块以及开关模块;通过设置接口检测模块检测与外部设备连接时,电池管理器控制开关模块导通,以使电芯为外部设备供电,接口检测模块检测到检测端处于悬空状态时,电池管理器控制开关模块关断,以使电芯停止向外输出电压,实现电池的放电接口在不连接外部设备时输出电压,即使外部放电接口短路,电池模组内部也不会出现任何短路问题,确保了电池模组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池
,尤其涉及电池模组及终端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电池模组一般只有充、放电接口,通过结合电池模组内部的电池管理器来完成电池的充放电控制与保护,有些电池模组甚至不带电池管理器,这些电池模组存在的一个共同的缺点是电池模组在默认情况下允许输出,即电池模组的放电接口带电,当电池模组单独放置时,其放电接口存在短路风险,若电池模组内部的电池管理器保护速度不够或是保护失效的情况下,则会出现整个电池模组损坏,甚至引起起火等问题。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电池的放电接口带电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电池模组及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电池模组的放电接口带电的问题。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管理器,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接口检测模块、供电模块以及开关模块;所述接口检测模块分别连接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电池管理器,所述供电模块连接所述电池管理器,所述电池管理器连接所述开关模块,所述开关模块连接所述电芯;所述接口检测模块包括检测端,所述接口检测模块通过所述检测端检测到与外部设备连接时,驱动所述供电模块向所述电池管理器供电,所述电池管理器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导通,以使所述电芯为所述外部设备供电;所述接口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检测端处于悬空状态时,使所述供电模块停止向所述电池管理器供电,所述电池管理器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关断,以使所述电芯停止向外输出电压。结合第一方面,作为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接口检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供电模块的控制端和所述电池管理器的信号输入端,所述供电模块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池管理器的供电端,所述电池管理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控制端,所述开关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芯的电压输出端。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作为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所述接口检测模块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二极管D1、三极管Q1、三极管Q2以及场效应管M1;所述电阻R3的第一端为所述接口检测模块的检测端,所述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第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电阻R4的第二端和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共接于地,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电阻R2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和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共接于电源电压,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电阻R5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第一端和所述场效应管M1的栅极,所述电阻R6的第二端与所述场效应管M1的源极共接于地,所述场效应管M1的漏极连接所述电阻R7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7的第一端为所述接口检测模块的信号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为所述接口检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场效应管M1的漏极为所述接口检测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作为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电压转换芯片U1、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二极管D2、稳压管D3、场效应管M2、场效应管M3、电容C1、电容C2、电容C3以及电容C4;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为所述供电模块的控制端,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所述电阻R13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1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稳压管D3的阴极、所述电阻R14的第一端以及所述场效应管M3的栅极,所述稳压管D3的阳极、所述电阻R14的第二端以及所述场效应管M3的源极共地连接,所述场效应管M3的漏极连接所述电阻R12的第一端和所述场效应管M2的栅极,所述场效应管M2的漏极连接所述电阻R15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15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场效应管M2的源极连接所述电阻R12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3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4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电压转换芯片的输出端,所述电压转换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容C1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2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电阻R11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11的第二端连接电源电压,所述电容C1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2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3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4的第二端以及电压转换芯片的接地端共地连接,所述电阻R12的第二端为所述供电模块的电压输出端。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电池模组和触发模块,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管理器、电芯、接口检测模块、供电模块以及开关模块;所述接口检测模块分别连接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电池管理器,所述供电模块连接所述电池管理器,所述电池管理器连接所述开关模块,所述开关模块连接所述电芯,所述电芯的电压输出端通过所述开关模块连接所述终端的电压输入端;所述接口检测模块包括检测端,所述接口检测模块通过所述检测端检测到与所述触发模块连接时,驱动所述供电模块向所述电池管理器供电,所述电池管理器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导通,以使所述电芯为所述终端供电;所述接口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检测端处于悬空状态时,使所述供电模块停止向所述电池管理器供电,所述电池管理器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关断,以使所述电芯停止向外输出电压。结合第二方面,作为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接口检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供电模块的控制端和所述电池管理器的信号输入端,所述供电模块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池管理器的供电段,所述电池管理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控制端,所述开关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芯的电压输出端。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作为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所述接口检测模块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二极管D1、三极管Q1、三极管Q2以及场效应管M1;所述电阻R3的第一端为所述接口检测模块的检测端,所述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第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电阻R4的第二端和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共接于地,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电阻R2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和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共接于电源电压,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电阻R5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第一端和所述场效应管M1的栅极,所述电阻R6的第二端与所述场效应管M1的源极共接于地,所述场效应管M1的漏极连接所述电阻R7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7的第一端为所述接口检测模块的信号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为所述接口检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场效应管M1的漏极为所述接口检测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作为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电压转换芯片U1、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二极管D2、稳压管D3、场效应管M2、场效应管M3、电容C1、电容C2、电容C3以及电容C4;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为所述供电模块的控制端,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所述电阻R13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1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稳压管D3的阴极、所述电阻R14的第一端以及所述场效应管M3的栅极,所述稳压管D3的阳极、所述电阻R14的第二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池模组及终端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管理器以及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接口检测模块、供电模块以及开关模块;所述接口检测模块分别连接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电池管理器,所述供电模块连接所述电池管理器,所述电池管理器连接所述开关模块,所述开关模块连接所述电芯;所述接口检测模块包括检测端,所述接口检测模块通过所述检测端检测到与外部设备连接时,驱动所述供电模块向所述电池管理器供电,所述电池管理器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导通,以使所述电芯为所述外部设备供电;所述接口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检测端处于悬空状态时,使所述供电模块停止向所述电池管理器供电,所述电池管理器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关断,以使所述电芯停止向外输出电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管理器以及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接口检测模块、供电模块以及开关模块;所述接口检测模块分别连接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电池管理器,所述供电模块连接所述电池管理器,所述电池管理器连接所述开关模块,所述开关模块连接所述电芯;所述接口检测模块包括检测端,所述接口检测模块通过所述检测端检测到与外部设备连接时,驱动所述供电模块向所述电池管理器供电,所述电池管理器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导通,以使所述电芯为所述外部设备供电;所述接口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检测端处于悬空状态时,使所述供电模块停止向所述电池管理器供电,所述电池管理器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关断,以使所述电芯停止向外输出电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检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供电模块的控制端和所述电池管理器的信号输入端,所述供电模块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池管理器的供电端,所述电池管理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控制端,所述开关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芯的电压输出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检测模块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二极管D1、三极管Q1、三极管Q2以及场效应管M1;所述电阻R3的第一端为所述接口检测模块的检测端,所述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第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电阻R4的第二端和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共接于地,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电阻R2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和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共接于电源电压,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电阻R5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第一端和所述场效应管M1的栅极,所述电阻R6的第二端与所述场效应管M1的源极共接于地,所述场效应管M1的漏极连接所述电阻R7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7的第一端为所述接口检测模块的信号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为所述接口检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场效应管M1的漏极为所述接口检测模块的第二输出端。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电压转换芯片U1、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二极管D2、稳压管D3、场效应管M2、场效应管M3、电容C1、电容C2、电容C3以及电容C4;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为所述供电模块的控制端,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所述电阻R13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1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稳压管D3的阴极、所述电阻R14的第一端以及所述场效应管M3的栅极,所述稳压管D3的阳极、所述电阻R14的第二端以及所述场效应管M3的源极共地连接,所述场效应管M3的漏极连接所述电阻R12的第一端和所述场效应管M2的栅极,所述场效应管M2的漏极连接所述电阻R15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15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场效应管M2的源极连接所述电阻R12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3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4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电压转换芯片的输出端,所述电压转换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容C1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2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电阻R11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11的第二端连接电源电压,所述电容C1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2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3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4的第二端以及电压转换芯片的接地端共地连接,所述电阻R12的第二端为所述供电模块的电压输出端。5.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电池模组和触发模块,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管理器、电芯、接口检测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明明黄嘉曦江旭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易马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