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广赫专利>正文

一种气包式救生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44868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4 16: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救生伞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包式救生伞,所述气包式救生伞包括伞体与伞带,所说的伞体为一个充气的气包,所述气包上连接有一个伞体气包充气管,所述伞体气包充气管通过一个送气管与一个装有其比重小于空气的气体储气罐相连接,储气罐设有阀门,送气管与伞体气包充气管间有接口,所述气包的内壁之间由相通的数条带状充气通道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减少用气量的气包式救生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救生伞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包式救生伞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飞行员降落伞或滑翔俱乐部所用伞一般均为单层布片及伞绳结构,该结构仅适合于飞行员高空跳伞需要,如果用于较高处救生,则其存在问题为:1、体积过大,现有所用伞其直径有5米与8米两种,显然不能适应各种地势条件下的救生:2、使用中打开困难,所需拉动力很大,打开伞的最短距离至少也要50米。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专利CN2475660U于2002年2月6日公开了一种气包式救生伞,包括伞体与伞带,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伞体为一充气气包,气包上有一伞体气包充气管,伞体气包充气管依一送气管与一装有其比重小于空气的气体储气罐相连接,储气罐设有阀门及开关,送气管与伞体气包充气管间有接口。本技术的优越性在于:1.使用该伞可实现全方位救生,不论是高层脱险还是登山遇险或旅游遇险等,均能用该救生伞逃生;2.该救生伞使用方便,操作时间短,逃生迅速:3.设计安全系数大,提供浮力的1/2来自于充好气的伞体的浮力,另一部分来自于伞体下落时所受到的空气阻力,同时由于伞体是事先打开故而避免了打不开伞所造成危险。然而,该技术存在用气量大而导致储气罐体积大的缺点。因此,基于这些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减少用气量的气包式救生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减少用气量的气包式救生伞。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气包式救生伞,所述气包式救生伞包括伞体与伞带,所说的伞体为一个充气的气包,所述气包上连接有一个伞体气包充气管,所述伞体气包充气管通过一个送气管与一个装有其比重小于空气的气体储气罐相连接,储气罐设有阀门,送气管与伞体气包充气管间有接口,所述气包的内壁之间由相通的数条带状充气通道组成。在上述的气包式救生伞中,进一步的,所述气包的内壁之间的带状充气通道通过边缘与所述气包内壁相连的隔膜相隔。在上述的气包式救生伞中,进一步的,所述隔膜与气包的材质均为塑料,所述隔膜与气包的连接处通过热塑的方式进行密封。在上述的气包式救生伞中,进一步的,所述气包的材质为塑料,所述气包上壁与下壁之间通过热塑的方式进行粘连,形成数条密封条,相邻两个密封条之间形成所述带状充气通道。在上述的气包式救生伞中,进一步的,所述数条带状充气通道呈收尾相通的折线形排列,所述折线形尽头与所述伞体气包充气管相通。在上述的气包式救生伞中,进一步的,所述数条带状充气通道呈辐射状排列,所述辐射状中央与所述伞体气包充气管相通。在上述的气包式救生伞中,进一步的,所述伞带的末端连接有一个座椅,所述座椅上设有安全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气包的内壁之间由相通的数条带状充气通道组成,通过减小气包充满气体时的体积,减少空气的使用量,使充气过程更加快速。2、本专利技术的气包上壁与下壁之间通过热塑的方式进行粘连,形成数条密封条,具有制造方法简单和成本低廉的优点。附图说明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知道,这些附图仅是为解释目的而设计的,因此不作为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限定。此外,除非特别指出,这些附图仅意在概念性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构造,而不必要依比例进行绘制。图1是气包式救生伞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气包式救生伞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气包式救生伞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气包、2.伞带、3.伞体气包充气管、4.送气管、5.储气罐、6.阀门、7.带状充气通道、8.隔膜、9.密封条、10.座椅、11.安全带、12.接口。具体实施方式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以示例方式来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气包式救生伞的具体结构、特点和优点等,然而所有的描述仅是用来进行说明的,而不应将其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形成任何限制。此外,在本文所提及各实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者被显示或隐含在各附图中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仍然可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任意组合或删减,从而获得可能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专利技术的更多其他实施例。另外,为了简化图面起见,相同或相类似的技术特征在同一附图中可能仅在一处进行标示。将理解,当据称将部件“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可以存在中间部件。相反,当据称将部件“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时,则表示不存在中间部件。图1给出了气包式救生伞的结构示意图,并且通过图2示出了气包式救生伞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并且通过图3示出了气包式救生伞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下面就结合图1至图3来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3所示,一种气包式救生伞,所述气包式救生伞包括伞体与伞带2,所说的伞体为一个充气的气包1,所述气包1上连接有一个伞体气包充气管3,所述伞体气包充气管3通过一个送气管4与一个装有其比重小于空气的气体储气罐5相连接,储气罐5设有阀门6,送气管4与伞体气包充气管3间有接口12,所述气包1的内壁之间由相通的数条带状充气通道7组成。作为举例,在本专利技术中,首先,储气罐5内应备足可充起伞体气包1的小于空气比重的气体,当险情出现的时候,迅速取出伞体气包1和储气罐5且连接好伞体气包充气管3与储气罐5的送气管4,之后打开阀门6使气体快速充进伞体气包1,然后使用人座在座椅10上扣好安全带11再将座椅10的吊带与伞体的伞带2相连接,准备完毕则断开储气罐5送气管4与伞体气包充气管3间的连接即可实现救生。本专利技术的气包1的内壁之间由相通的数条带状充气通道7组成,通过减小气包1充满气体时的体积,减少空气的使用量,使充气过程更加快速。更进一步来讲,还可以在本专利技术中考虑,所述气包1的内壁之间的带状充气通道7通过边缘与所述气包1内壁相连的隔膜8相隔。需要指出的是,所述隔膜8与气包1的材质均为塑料,所述隔膜8与气包1的连接处通过热塑的方式进行密封。更进一步来讲,还可以在本专利技术中考虑,所述气包1的材质为塑料,所述气包1上壁与下壁之间通过热塑的方式进行粘连,形成数条密封条9,相邻两个密封条9之间形成所述带状充气通道7。本专利技术的气包1上壁与下壁之间通过热塑的方式进行粘连,形成数条密封条9,具有制造方法简单和成本低廉的优点。在本专利技术的另外一些实施例,还可以针对气包式救生伞进行自由灵活的配置,以便能够充分发挥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优势。下面就对此进行举例性说明。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考虑所述数条带状充气通道7呈收尾相通的折线形排列,所述折线形尽头与所述伞体气包充气管3相通。在本专利技术的另外一些实施例,还可以针对气包式救生伞进行自由灵活的配置,以便能够充分发挥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优势。下面就对此进行举例性说明。再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考虑所述数条带状充气通道7呈辐射状排列,所述辐射状中央与所述伞体气包充气管3相通。这样可以更快速的充气,防止因气包1折叠而形成褶皱,充气通道过长等因素导致的充气时间长的问题。在本专利技术的另外一些实施例,还可以针对气包式救生伞进行自由灵活的配置,以便能够充分发挥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优势。下面就对此进行举例性说明。又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考虑所述伞带2的末端连接有一个座椅10,所述座椅10上设有安全带11。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减少用气量的气包式救生伞。以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气包式救生伞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包式救生伞,所述气包式救生伞包括伞体与伞带,所说的伞体为一个充气的气包,所述气包上连接有一个伞体气包充气管,所述伞体气包充气管通过一个送气管与一个装有其比重小于空气的气体储气罐相连接,储气罐设有阀门,送气管与伞体气包充气管间有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包的内壁之间由相通的数条带状充气通道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包式救生伞,所述气包式救生伞包括伞体与伞带,所说的伞体为一个充气的气包,所述气包上连接有一个伞体气包充气管,所述伞体气包充气管通过一个送气管与一个装有其比重小于空气的气体储气罐相连接,储气罐设有阀门,送气管与伞体气包充气管间有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包的内壁之间由相通的数条带状充气通道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包式救生伞,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包的内壁之间的带状充气通道通过边缘与所述气包内壁相连的隔膜相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包式救生伞,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与气包的材质均为塑料,所述隔膜与气包的连接处通过热塑的方式进行密封。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广赫
申请(专利权)人:李广赫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