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4182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描述了一种过滤筒(1),尤其是吸滤筒,其中,入口区(10)和排出口(20)设置在底部区域。该排出口(20)与入口区(10)通过旁路连接,该旁路设置在排流室(2a)的下部区段中或者排流室(2a)的下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如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过滤筒、尤其是吸滤筒。这种过滤筒的入口区和排出口设置在过滤筒的底部区域,这也包括在下面的、靠近底部的上流室和排流室区段中的侧面入流和排流。吸滤筒用于饮料机的水容器中,例如用于热饮料,它们具有抽吸泵,例如咖啡机等。吸滤筒的入口和出口位于在其它处完全封闭的筒壳体的底部区域。与出口适配的底座元件位于设备的水容器内,该底座元件可以是独立的组成件或者成形在水容器上。该底座元件同样具有出口,通过它可以从水容器排出过滤后的水。该底座元件作为安装在该底座元件内的吸滤筒的接纳座。因为水容器的出口连接在设备的抽吸泵上,待过滤的水被从水容器吸入到过滤筒内,在过滤筒中流经过滤介质并在过滤后到达出口。由WO 99/01220已知一种吸滤筒,其中,水入口设置在下面并且存在用于水向上流过过滤介质的通道。此外具有倾斜的下落管道,用于将水引导到位于下面的水容器出口接管。在此,由活性炭和离子交换器组成的过滤介质混合物在运行期间被向上吸附,这对过滤床的床密封起相反作用。下落管道在中心设置在吸滤筒内部,因此吸滤筒的底部连接同样可以在中心进行。在此流入口环形地设置在吸滤筒内。根据取决于饮料机放置地点的水质和所选择的咖啡种类不同,完全脱碳的水有时对于发挥香味可能不是最佳的,并且也可能有损机器零件。即,如果不适宜地脱碳,则在最坏情况下可能发生金属件腐蚀,使得结果是高的维护和修理费用。由DE 44 22 709 A1已知一种过滤装置、尤其是过滤筒,通过它能够实现一般的未处理的原水的水过滤和/或水软化以及通流。该装置具有至少两个室,它们通过在空心体纵轴线方向上延伸的壁相互分开。一个室充注一种过滤介质,另一个室含有另一种过滤介质或者也可以是空的。在上面的入流区中设置一个具有孔的可旋转的环,这些孔可以与室的孔重合,以使带处理的水可流入相应室中。也可以选择,安置在下部区域中的排出口设置有可调节的装置。待处理的水的通流可以通过重力或者通过可以由水龙头取出的水的压力实现。因此不涉及吸滤筒。因此在任何情况下进入孔和排出口设置在过滤装置的相对置的侧上,使得在具有旁路的情况下必须提供一个空的室。但这种旁路对于吸滤筒是不实际的,吸滤筒必须装在狭窄的水容器内并且相应地必须紧凑设计。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过滤筒、尤其是吸滤筒,其中,所期望的炭化程度可以适配于当前原水的质量。该目的通过一种过滤筒、尤其是吸滤筒实现,其排出口与入口区通过旁路连接,该旁路设置在上流室和/或排流室的下部区段中或者设置在上流室和/或排流室的下方。旁路的横截面最好构造得可调整。可调整的旁路最好这样定尺寸,使得不是全部原水直接从入口区流进排出口。最好这样设计旁路,使得最多50%原水可向排出口分支。借助于旁路可以使过滤筒的效率适配于水质,由此可以取出对于口味和对于压力机最佳的水。旁路布置在排流室下部区段中或排流室下方还具有的优点是,无需附加的位置,因此可以遵守已知过滤筒、尤其是吸滤筒的水平尺寸。排出口最好具有排出接管,其中,入口区环形地包围排出接管。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排出接管具有至少一个可旋转的调整环。按照第一变型,所述排出接管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孔。所述调整环具有圆柱形的、贴靠在排出接管上的区段,优选一个封闭件位于该区段上或者优选至少一个第二孔位于该区段中,该第二孔可被置于与第一孔重合。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和第二孔共同构成旁路孔。无需附加的管道、管或室用于实现旁路。通过偏转调整环能够使排出接管的第一孔的横截面改变,由此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未处理的原水到通过过滤筒过滤介质处理的水中的混合量。借助于这种旁路可使过滤筒的效率适配于水质,由此可以取出对于口味和对于饮料机最佳的水。组合的旁路附加增加过滤筒的容量。如果由于水质需要更低的效率,则这是可调节的并且使过滤筒在更长的时间上以相同的水平软化。此外有利的是,调整环的第二孔大于等于排出接管的第一孔。所述调整环的圆柱形区段最好密封地贴靠在排出接管的外侧面上。由此防止在第一孔关闭时不经意地使原水尤其通过调整环的第二孔在调整环与排出接管之间进入到排出口内。第二变型规定,至少一个旁通孔设置在排流室的底壁内。该旁通孔最好由安置在调整环上的封闭件封闭,其中通过旋转调整环可以调节通过旁通孔流过的原水量。所述封闭件可以是设置在调整环上的部分环形的环圈,它最好密封地贴靠在排流室底壁的下侧面上。可以如在第一实施例中那样,代替封闭件,使环圈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二孔,它们可被置于与排流室底壁中的孔重合。与第一变型不同,原水不直接进入排出接管,而是被引导到排流室的内部,由此也产生使原水受到过滤的可能性。原水引导到排流室的内室中多远,可以通过包围旁通孔的上升管的长度确定。因此排流室的下部区域被已经过滤的和通过旁通孔导入的原水共同利用。该共同利用的区域可以具有用于使旁通水去氯的活性炭填料。根据填料材料的类型和形式可以在填料上设置分隔层,它例如可以由无纺布制成,以防止与可能安置在其上的例如用离子交换器材料制成的过滤介质混合。排流室内部的该共同利用的区域可以通过可透过液体的中间底分隔出。在底部与中间底之间构成的室中可以安置过滤介质、尤其是由活性炭布制成的过滤介质。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扩展结构中,带有调整环的排出接管也有利地用于使过滤筒固定在底座元件上,如果在排出口中设置向内指向的、环绕的快翻边缘,它可从下面的第一快翻位置翻转到上面的第二快翻位置和相反地翻转。从属的底座元件的特征是一个嵌入到过滤筒排出口内的管接头,它具有至少一个操作元件,该操作元件在放置上过滤筒时使快翻边缘从下面的第一快翻位置移动到上面的第二快翻位置,在该第二快翻位置快翻边缘密封地且夹紧地贴靠在管接头上。该操作元件最好是设置在管接头上的环形肩。所述吸滤筒带着位于下快翻位置中的快翻边缘从上面放置到底座元件上并且被这样程度地向下压,直到快翻边缘向上翻转并在此作用在底座元件的管接头上。底座元件这样适配于快翻边缘,使得在快翻边缘翻转的情况下吸滤筒密封地贴靠并固定在管接头的边缘上。所述翻转给使用者一个信号过滤筒已占据其预给定的密封位置。由此防止使用者错误定位。为了取出过滤筒仅需将过滤筒向上拉出来,其中快翻边缘翻回到其下快翻位置。通过快翻边缘的翻转过程使径向力施加到排出接管上,它可导致扩涨并且在上面的第二快翻位置可能导致夹紧力降低。因此所述调整环附加承担使排出接管稳定的功能。所述快翻边缘最好铰接在排出接管的下端部上。该快翻边缘可以通过薄膜铰链铰接上。所述快翻边缘最好是径向向内延伸的扁平的边缘带。该边缘带最好以环构成。所述快翻边缘占据两个稳定位置,即一个下面的位置和一个上面的位置。在中间位置,快翻边缘占据不稳定位置,它从该位置由于其应力自动地或者翻转到一个位置、或者翻转到另一位置。该快翻边缘以有利方式由弹性塑料制成。所述调整环以有利方式具有伸入排出口中的、折曲出来的环圈,快翻边缘在其下面的第一快翻位置贴靠在环圈上。由此保证快翻边缘的确定的初始位置。所述调整环最好密封地贴靠在排出接管上。由此防止尤其在第一孔关闭时不经意地使原水通过调整环的第二孔在调整环与排出接管之间进入到排出口内。不仅上流室、而且排流室可以具有至少一个过滤介质。已经证实有利的是,上流室具有流化床并且排流室具有固定床。配备两个具有过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过滤筒(1),尤其是吸滤筒,具有过滤介质,具有至少一个上流室(3a)和至少一个排流室(2a),它们在上部区域中相互连接,还具有一个连接在至少一个进入孔(14)前面的入口区(10)和一个排出口(20),这两者安置在底部区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口(20)与入口区(10)通过旁路连接,该旁路设置在上流室(3a)和/或排流室(2a)的下部区段中或上流室和/或排流室(2a)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克那慕尔
申请(专利权)人:布丽塔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