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永专利>正文

内置过滤网和无需外置配管的倒流防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81122 阅读:2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置过滤网和无需外置配管的倒流防止器,该倒流防止器包括有阀体一和阀体二通过螺纹连接并连通;关闭阀时阀板一在弹簧一的作用下向左直线移动紧贴阀体一上的密封面;同时阀板二在弹簧二的作用下向左直线移动紧贴阀座上的密封面。泄水口的控制室内设有膜片,膜片四周平铺在密封垫的顶端面上,用下盖覆盖并紧固在阀体一泄水口处,形成控制室,进水口的水通过阀体一上的通孔进入控制室推动膜片向上或向下移动。有益效果是该结构的倒流防止器能严格限定管道中的压力介质只能作单向流动,它结构紧凑,节省安装空间,能满足在任何工况下均能将管道中的倒流介质或处于临界倒流的介质“导”出管外并形成空气隔断,无需外挂配件,确保供水安全,防止污染。(*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阀门结构,特别是一种内置过滤网和无需外置配管的倒流防止器
技术介绍
目前的倒流防止器采用“Y”型直流式结构,结构较长,很多改造工程由于尺寸问题不能如期进行,泄水阀采用“柱”形腔结构或“葫芦”形腔的结构,所有控制旁通管均采用外挂配管。此结构一方面使其水头损失一般为7-9米,因为有重要结构设计问题没获得突破,所以无法降低其水头损失,在现有的供水条件下如使用此结构产品,由于水头损失大则有太多用户不能喝上自来水,这是此类产品不能推广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当膜片有损坏时,很难判定倒流水是否通过旁通管路进入上游,不利于供水安全,旁通管是薄弱点,容易丢失,被破坏,或被坏人利用投毒,是该类产品至今未能解决的致命问题,各国政府明知此种类型产品的重要性,却因为此类产品的致命弱点而无法保证居民的用水安全,使整个城镇供水带来重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通过提供一种内置过滤网和无需外置配管的倒流防止器,能达到真正节能、安全、防污染,占地小的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内置过滤网和无需外置配管的倒流防止器,其中该倒流防止器包括有阀体一和阀体二通过螺纹连接并连通,所述倒流防止器包括阀体一、阀板一、密封圈一、弹簧一、阀板二,阀座、密封圈二、密封圈三、密封圈四、弹簧二、 阀体二、膜片、密封垫、下盖、过滤网;所述阀板一设置在阀体一进水口支撑的中间,关闭时阀板一在弹簧一的作用下向左直线移动紧贴阀体一的密封面上,阀板二通过弹簧二向左直线移动紧贴阀座的密封面上;阀体一下部控制室内设有膜片、密封垫,通过下盖覆盖并紧固在阀体一的下部;进水口的水通过阀体一上的通孔直接进入控制室上腔,压力水推动膜片由上向下接触下盖密封口,进水口失压时回水推动膜片上移。本技术的效果是该结构的倒流防止器是一种严格限定管道中的压力介质作单向流动的组合装置,其内部有两个止回用的止回阀板,阀板一与阀板二之间下部有一个用作泄水的孔,该孔有一个液控机构控制关闭和开启泄水。阀门开启时,所述泄水口的水可经过膜片和密封垫外围四周接触面流出。由于在阀体一内表面泄水口上方设置有过滤网, 使过滤杂质无法从泄压口通过。它能满足在任何工况下均能将管道中的倒流介质或处于临界倒流的介质“导”出管外,确保供永安全,防止污染。直通式、大过流面积设计确保低水头损失;超短型结构保证节省安装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常供水的剖视3图2为本技术停止供水的剖视图。图中1、阀体一 2、阀板一 3、密封圈一 4、弹簧一 5、阀板二6、阀座 7、密封圈二 8、密封圈三9、密封圈四 10、弹簧二11、阀体二 12、膜片 13、密封垫 14、下盖 15、过滤网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内置过滤网和无需外置配管的倒流防止器结构加以说明。本技术的内置过滤网和无需外置配管的倒流防止器是有
重大突破的结构。如图1、2所示,图1中箭头表示介质流动方向。本技术的内置过滤网和无需外置配管的倒流防止器,该倒流防止器包括有阀体一 1和阀体二 11通过螺纹连接并连通, 所述倒流防止器包括阀体一 1、阀板一 2、密封圈一 3、弹簧一 4、阀板二 5,阀座6、密封圈二 7、密封圈三8、密封圈四9、弹簧二 10、阀体二 11、膜片12、密封垫13、下盖14、过滤网15 ;所述阀板一 2设置在阀体一 1进水口支撑的中间,关闭时阀板一 2在弹簧一 4的作用下向左直线移动紧贴阀体一 1的密封面上,阀板二 5通过弹簧二 10向左直线移动紧贴阀座6的密封面上;阀体一 1下部控制室内设有膜片12、密封垫13,通过下盖14覆盖并紧固在阀体一 1的下部;进水口的水通过阀体一 1上的通孔直接进入控制室上腔,压力水推动膜片12由上向下接触下盖14密封口,进水口失压时回水推动膜片上移。其内部有两个止回用的止回阀板即阀板一 2与阀板二 5,阀板一 2与阀板二 5之间下部有一个用作泄水的孔,该孔有一个液控机构控制关闭和开启泄水。所述控制室在该阀体的下方,由膜片和挡板组成,膜片向上运动离开密封面开启泄压,向下运动接触密封面停止泄压,膜片12中部凸起部分所接触的密封面是下盖的凸起部分。进水口的水通过该阀体一 1上的通孔进入控制室内腔,无需外挂配件,控制室内腔与泄水口相对密封隔绝。所述下部泄水口,开启时,该泄水口的水可经过膜片和密封垫外围四周接触面流出,膜片向下关闭时,泄水口的水不能流出。阀体一 1内表面泄水口上方有过滤网,可以过滤杂质使杂质无法从泄压口通过。开启阀时阀板一 2和阀板二 5向右移动,关闭阀时两块阀板向左移动紧贴各自基座。正常流动时,介质从进口端一边流入泄水部分膜片控制室,推动膜片12关闭,一边流经阀板一 2、阀板二 5流向出水端,两组止回阀正常开启,往前供水。如图2所示,停止供水时阀板一 2和阀板二 5向左移动紧贴各自基座;当进水端失压或阀板损坏时,两块用作止回的阀板之间的水推动膜片(12)向上运动,开始泄水。权利要求1.一种内置过滤网和无需外置配管的倒流防止器,其特征是该倒流防止器包括有阀体一(1)和阀体二(11)通过螺纹连接并连通,所述倒流防止器包括阀体一(1)、阀板一 (2)、密封圈一 (3)、弹簧一 (4)、阀板二 (5),阀座(6)、密封圈二(7)、密封圈三(8)、密封圈四(9)、弹簧二(10)、阀体二(11)、膜片(12)、密封垫(13)、下盖(14)、过滤网(15);所述阀板一(2)设置在阀体一(1)进水口支撑的中间,关闭时阀板一(2)在弹簧一的作用下向左直线移动紧贴阀体一(1)的密封面上,阀板二( 通过弹簧二(10)向左直线移动紧贴阀座(6)的密封面上;阀体一(1)下部控制室内设有膜片(12)、密封垫(13),通过下盖(14) 覆盖并紧固在阀体一(1)的下部;进水口的水通过阀体一(1)上的通孔直接进入控制室上腔,压力水推动膜片(1 由上向下接触下盖(14)密封口,进水口失压时回水推动膜片上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过滤网和无需外置配管的倒流防止器,其特征是所述倒流防止器内部有两个止回用的止回阀板即阀板一⑵与阀板二(5),阀板一⑵与阀板二 (5)之间下部有一个用作泄水的孔,该孔有一个液控机构控制关闭和开启泄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过滤网和无需外置配管的倒流防止器,其特征是所述控制室在该阀体的下方,由膜片和挡板组成,膜片向上运动离开密封面开启泄压,向下运动接触密封面停止泄压,控制室中膜片(1 中部凸起部分所接触的密封面是下盖(14)的凸起部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过滤网和无需外置配管的倒流防止器,其特征是进水口的水通过阀体一(1)上的通孔直接进入控制室上腔,无需外挂配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过滤网和无需外置配管的倒流防止器,其特征是阀体一 (1)内表面泄水口上方设有过滤网,使过滤杂质无法从泄压口通过。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内置过滤网和无需外置配管的倒流防止器,该倒流防止器包括有阀体一和阀体二通过螺纹连接并连通;关闭阀时阀板一在弹簧一的作用下向左直线移动紧贴阀体一上的密封面;同时阀板二在弹簧二的作用下向左直线移动紧贴阀座上的密封面。泄水口的控制室内设有膜片,膜片四周平铺在密封垫的顶端面上,用下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腔,压力水推动膜片(12)由上向下接触下盖(14)密封口,进水口失压时回水推动膜片上移。1)的密封面上,阀板二(5)通过弹簧二(10)向左直线移动紧贴阀座(6)的密封面上;阀体一(1)下部控制室内设有膜片(12)、密封垫(13),通过下盖(14)覆盖并紧固在阀体一(1)的下部;进水口的水通过阀体一(1)上的通孔直接进入控制室上密封圈三(8)、密封圈四(9)、弹簧二(10)、阀体二(11)、膜片(12)、密封垫(13)、下盖(14)、过滤网(15);所述阀板一(2)设置在阀体一(1)进水口支撑的中间,关闭时阀板一(2)在弹簧一(4)的作用下向左直线移动紧贴阀体一(1.一种内置过滤网和无需外置配管的倒流防止器,其特征是:该倒流防止器包括有阀体一(1)和阀体二(11)通过螺纹连接并连通,所述倒流防止器包括阀体一(1)、阀板一(2)、密封圈一(3)、弹簧一(4)、阀板二(5),阀座(6)、密封圈二(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
申请(专利权)人:刘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