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流结构的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20899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1 2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分流结构的过滤器,包括壳体、滤芯和分水体;壳体形成容置腔,滤芯安装在壳体的容置腔中,壳体上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分水体安装在壳体的容置腔中,分水体与壳体的进水口连通并将水流分隔为主流和支流,支流流经滤芯后与主流汇合并经壳体的出水口流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控制出水中可溶解的功能性滤料的浓度,延长滤材使用寿命,节约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过滤
,尤其是指一种分流结构的过滤器。
技术介绍
自来水一般采用余氯进行消毒处理,然而,在用自来水过程中,余氯会让头发产生干涩、断裂及分叉,也会让人体肌肤漂白化、皮肤层脱落及产生皮癣过敏症。余氯受热后与水中的有机腐质产生三氯甲烷等致癌物质,危害身体健康。因此,需要对自来水进行过滤处理,现有技术中,过滤器滤材主要分两种:一种是不可溶解或者溶解性较差的滤材,如铜锌合金,亚硫酸钙,颗粒活性炭,活性炭纤维,矿化石,负离子球,能量石等;另一种是溶解性较强的滤材,如含维生素C颗粒,含维生素E颗粒,含香精颗粒等功能性滤材。然而,现有技术中过滤器的结构,主要是直通式或者外压式,当溶解性较强的滤材填充其中时,快速的水流导致该滤材加速溶解,从而缩短了滤材的使用寿命,也会导致出水中含有功能性滤料的浓度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流结构的过滤器,以有效控制出水中可溶解的功能性滤料的浓度,延长滤材使用寿命,节约使用成本。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为:一种分流结构的过滤器,包括壳体、滤芯和分水体;壳体形成容置腔,滤芯安装在壳体的容置腔中,壳体上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分水体安装在壳体的容置腔中,分水体与壳体的进水口连通并将水流分隔为主流和支流,支流流经滤芯后与主流汇合并经壳体的出水口流出。进一步,分水体安装在滤芯上方,分水体中形成上端开口的分水腔,分水腔的上端开口与壳体的进水口连通,分水腔的底部与滤芯连通,支流经分水腔的底部流经滤芯;滤芯与壳体之间形成过水腔,分水腔的侧壁与过水腔连通,主流经分水腔的侧壁流经过水腔后与支流汇合,然后由壳体的出水口流出。进一步,分水体设置为圆台状。进一步,分水体的分水腔的侧壁设置大过水孔,大过水孔连通过水腔,而分水体的分水腔的底部设置小过水孔,小过水孔连通滤芯。进一步,滤芯下方安装聚水体,聚水体中形成下端开口的聚水腔,聚水腔的下端开口与壳体的出水口连通,聚水腔的底部与滤芯连通,经滤芯的支流经聚水腔的底部进入聚水腔中;滤芯与壳体之间形成过水腔,聚水腔的侧壁与过水腔连通,主流经过水腔并经聚水腔的侧壁进入聚水腔后与支流汇合,然后由壳体的出水口流出。进一步,聚水体设置为倒圆台状。进一步,聚水体的聚水腔的侧壁设置大过水孔,大过水孔连通过水腔,而聚水体的聚水腔的底部设置小过水孔,小过水孔连通滤芯。进一步,滤芯下方安装缓流体,缓流体中沿竖直方向设置依次连通的多个缓流通道,汇合后的水流进入首个缓流通道,末尾缓流通道与壳体的出水口连通。进一步,分水体安装在滤芯之中,分水体中形成过水通道,过水通道的上端连通壳体的进水口,过水通道的下端连通壳体的出水口,主流流经该过水通道;过水通道的侧壁设置小孔,支流经该小孔流经滤芯后与主流汇合,然后经壳体的出水口流出。进一步,滤芯下方安装聚水体,聚水体中形成下端开口的聚水腔,聚水腔的下端开口与壳体的出水口连通,聚水腔的底部分别与滤芯和过水通道连通,经滤芯的支流和经过水通道的主流经聚水腔的底部进入聚水腔中汇合,然后由壳体的出水口流出。进一步,聚水体设置为倒圆台状。进一步,分水体由第一分水体和第二分水体组成,第一分水体安装在滤芯上方,第一分水体中形成上端开口的分水腔,分水腔的上端开口与壳体的进水口连通,分水腔的底部与第二分水体连通,滤芯与壳体之间形成过水腔,分水腔的侧壁与过水腔连通;第二分水体安装在滤芯之中,第二分水体中形成过水通道,过水通道的上端连通第一分水体的分水腔,过水通道的下端连通壳体的出水口;主流经第一分水体后分解为经第一分水体的分水腔的侧壁流经过水腔的第一主流和经第一分水体的分水腔的底部流经过水通道的第二主流;过水通道的侧壁设置小孔,经该小孔流经滤芯后的支流与第一主流和第二主流汇合,然后经壳体的出水口流出。进一步,滤芯下方安装聚水体,聚水体中形成下端开口的聚水腔,聚水腔的下端开口与壳体的出水口连通,聚水腔的底部分别与滤芯和第二分水体的过水通道连通,经滤芯的支流和经第二分水体的过水通道的第二主流经聚水腔的底部进入聚水腔中;第一主流经过水腔并经聚水腔的侧壁进入聚水腔后与支流和第二主流汇合,然后由壳体的出水口流出。进一步,聚水体设置为倒圆台状。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分水体与壳体的进水口连通并将水流分隔为主流和支流,支流流经滤芯后与主流汇合并经壳体的出水口流出。水流经过滤器后,大部分水进入进水口后,直接通过出水口流出,小部分水流(支流)从滤芯表面经过后再与大流量水流(主流)汇合,即仅用小水流去溶解稀释滤材,可以达到有效控制出水中可溶解的功能性滤料的浓度,延长其使用寿命,节约使用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壳体1容置腔11进水口12出水口13滤芯2分水体3分水腔31小过水孔311大过水孔312过水通道32小孔321第一分水体33分水腔331第二分水体34过水通道341小孔342过水腔4聚水体5聚水腔51小过水孔511大过水孔512缓流体6缓流通道61。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所述,本技术揭示的一种分流结构的过滤器实施例一,包括壳体1、滤芯2和分水体3。壳体1形成容置腔11,滤芯2安装在壳体1的容置腔11中,壳体1上设置进水口12和出水口13。分水体3安装在壳体1的容置腔11中,分水体3与壳体1的进水口12连通并将水流分隔为主流和支流,支流流经滤芯2后与主流汇合并经壳体1的出水口13流出。本实施例中,分水体3安装在滤芯2上方,分水体3中形成上端开口的分水腔31,分水腔31的上端开口与壳体1的进水口12连通,分水腔31的底部与滤芯2连通,通常在分水体3的分水腔31的底部设置小过水孔311,小过水孔311连通滤芯2。支流经分水腔31的底部流经滤芯2。滤芯2与壳体1之间形成过水腔4,分水腔3的侧壁与过水腔4连通,通常分水体3的分水腔31的侧壁设置大过水孔312,大过水孔312连通过水腔4,主流经分水腔31的侧壁流经过水腔4后与支流汇合,然后由壳体1的出水口13流出。分水体3优选设置为圆台状。本实施例中,滤芯2下方安装聚水体5,聚水体5中形成下端开口的聚水腔51,聚水腔51的下端开口与壳体1的出水口13连通,聚水腔51的底部与滤芯2连通,通常聚水体5的聚水腔51的底部设置小过水孔511,小过水孔511连通滤芯2。经滤芯2的支流经聚水腔51的底部进入聚水腔51中,滤芯2与壳体1之间形成过水腔4,聚水腔51的侧壁与过水腔4连通,通常,聚水体5的聚水腔51的侧壁设置大过水孔512,大过水孔512连通过水腔4,主流经过水腔4并经聚水腔51的侧壁进入聚水腔51后与支流汇合,然后由壳体1的出水口13流出。聚水体5优选设置为倒圆台状。如图2所示,本技术揭示的一种分流结构的过滤器实施例二,对实施例一进一步优化,滤芯2下方安装缓流体6,本实施例中,缓流体6安装在聚水体5下方,也可以直接安装在滤芯2下方,缓流体6中沿竖直方向设置依次连通的多个缓流通道61,汇合后的水流进入首个缓流通道61,末尾缓流通道61与壳体1的出水口13连通。所述多个缓流通道6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流结构的过滤器,包括壳体、滤芯和分水体;壳体形成容置腔,滤芯安装在壳体的容置腔中,壳体上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分水体安装在壳体的容置腔中,分水体与壳体的进水口连通并将水流分隔为主流和支流,支流流经滤芯后与主流汇合并经壳体的出水口流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流结构的过滤器,包括壳体、滤芯和分水体;壳体形成容置腔,滤芯安装在壳体的容置腔中,壳体上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分水体安装在壳体的容置腔中,分水体与壳体的进水口连通并将水流分隔为主流和支流,支流流经滤芯后与主流汇合并经壳体的出水口流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流结构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分水体安装在滤芯上方,分水体中形成上端开口的分水腔,分水腔的上端开口与壳体的进水口连通,分水腔的底部与滤芯连通,支流经分水腔的底部流经滤芯;滤芯与壳体之间形成过水腔,分水腔的侧壁与过水腔连通,主流经分水腔的侧壁流经过水腔后与支流汇合,然后由壳体的出水口流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流结构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分水体的分水腔的侧壁设置大过水孔,大过水孔连通过水腔,而分水体的分水腔的底部设置小过水孔,小过水孔连通滤芯。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流结构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分水体设置为圆台状。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流结构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滤芯下方安装聚水体,聚水体中形成下端开口的聚水腔,聚水腔的下端开口与壳体的出水口连通,聚水腔的底部与滤芯连通,经滤芯的支流经聚水腔的底部进入聚水腔中;滤芯与壳体之间形成过水腔,聚水腔的侧壁与过水腔连通,主流经过水腔并经聚水腔的侧壁进入聚水腔后与支流汇合,然后由壳体的出水口流出。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分流结构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聚水体设置为倒圆台状。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分流结构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聚水体的聚水腔的侧壁设置大过水孔,大过水孔连通过水腔,而聚水体的聚水腔的底部设置小过水孔,小过水孔连通滤芯。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流结构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滤芯下方安装缓流体,缓流体中沿竖直方向设置依次连通的多个缓流通道,汇合后的水流进入首个缓流通道,末尾缓流通道与壳体的出水口连通。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流结构的过滤器,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汉阳卢岳山倪旭武李明仁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建霖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