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FANUC数控系统I/O模块检测仪,属于数控系统检测维护技术领域。该I/O模块检测仪包括开关电源、智能处理器、编码器、软键盘板面、I/O转接板、LCD显示屏和I/O模块;所述智能处理器的显示控制信号输出端与LCD显示屏的控制信号输入端相连;开关电源通过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分压,再通过稳压管形成稳定的5V电压为智能处理器和软键盘板面供电;软键盘板面的信号输出端与LCD显示屏的信号输入端相连;LCD显示屏的信号输入端、信号输出端以及I/O模块的信号输出端均通过50排线与FANUC系统的信号输入端相连。具有抗干涉能力强,响应快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FANUC数控系统I/O模块检测仪,属于数控系统检测维护
技术介绍
日本FANUC数控系统在中国数控机床市场占有率非常之高,其主轴及伺服驱动器经过几代发展,但外置I/0输入输出模块基本不变,据不完全统计,I/O模块故障率约占12-20%左右,其故障形式主要有两种,即电源不工作不正常与输入输出点信号不正常。电源的维修相对简单,后者维修较为复杂,对其测试需与系统及PMC相连接。因I/O的输入输出由FANUC系统内置PMC梯形图程序所定义,并且PMC梯形图程序与I/O的输入输出并非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而且,FANUC并没有将单独的PMC作为可编程控制器PLC模块推向市场,其内部工作机理不为外人知,所以I/O模块输入输出点信号测试非常困难。同时,由于各数控机床所使用I/O端子数量各不相同,对各端子定义也不相同,因此,更加提高了I/O模块输入输出点信号检测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FANUC数控系统I/O模块检测仪,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I/O模块检测仪与FANUC数控系统的I/O模块相连,所述I/O模块检测仪包括开关电源、智能处理器、编码器、软键盘板面、I/O转接板、LCD显示屏和I/O模块;所述智能处理器的显示控制信号输出端与LCD显示屏的控制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开关电源通过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分压,再通过稳压管形成稳定的5V电压为智能处理器和软键盘板面供电;所述软键盘板面的信号输出端与LCD显示屏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LCD显示屏的信号输入端、信号输出端以及I/O模块的信号输出端均通过50排线与FANUC系统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FANUC系统内导入自编撰PMC梯形图;所述FANUC系统的输出端通过LED显示灯与智能处理器相连;所诉I/O转接板的输入口对应I/O模块的输入点,I/O转接板的输出口对应I/O模块的输出点;所述编码器的信号输出端与I/O转接板的输入口相连;所述I/O转接板的输入口与软键盘板面相连;所述编码器的编码信号输入端通过I/O转接板的输入口与I/O模块输入点相连;所述编码器的编码信号输出端与智能处理器的数据输入端相连;其中,所述自编撰PMC梯形图的输入输出信号对应关系为:输入信号X0.0—X0.7分别与输出信号Y0.0—Y0.7一一对应;输入信号X1.0—X1.7分别与输出信号Y1.0—Y1.7一一对应;输入信号X2.0—X2.7分别与Y0.0+Y1.0、Y0.1+Y1.0、Y0.2+Y1.0、Y0.3+Y1.0、Y0.4+Y1.0、Y0.5+Y1.0、Y0.6+Y1.0、Y0.7+Y1.0一一对应。优选地,所述智能处理器采用80C51单片机芯片。优选地,所述I/O模块检测仪包括三个编码器,所述编码器均采用74LS147编码器。优选地,所述软键盘板面采用24键输入结构。优选地,所述I/O转接板包括24个输入口和16个输出口;所述16个输出口上均设有串联的限流电阻和LED发光显示器。优选地,所述LCD显示屏采用LCD1602型号显示屏。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集成化程度高;LCD文字显示与LED指示灯显示输入输出状态,十分直观;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不需培训即可操作;同时,其工作可靠,稳定性高,抗干涉能力强,响应快,并且生产成本较低。2)本专利技术不仅能检测FANUC数控系统I/O输入电路是否正常,同时能够检测I/O输出电路是否正常,并能实时将检测结果迅速的、清晰的显示出来。3)FANUC数控系统在中国数控机床市场占具重要工业应用位置,但是其I/O故障率高达12-20%,影响生产。因此,其I/O电路的检测成为了使用方一直长期渴望解决的,但是指未获得成功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I/O模块检测仪有效的实现FANUC数控系统I/O模块输入输出电路的检测,并且其检测准确度高达98.7%,为FANUC数控系统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带来的极大的便利,提高了FANUC数控系统在工业生产中使用的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电路设计简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控制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不受实施例的限制。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电路设计简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控制框图。所述I/O模块检测仪与FANUC数控系统的I/O模块相连,所述I/O模块检测仪包括开关电源、智能处理器、编码器、软键盘板面、I/O转接板、LCD显示屏和I/O模块;所述智能处理器的显示控制信号输出端与LCD显示屏的控制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开关电源通过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分压,再通过稳压管形成稳定的5V电压为智能处理器和软键盘板面供电;所述软键盘板面的信号输出端与LCD显示屏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LCD显示屏的信号输入端、信号输出端以及I/O模块的信号输出端均通过50排线与FANUC系统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FANUC系统内导入自编撰PMC梯形图;所述FANUC系统的输出端通过LED显示灯与智能处理器相连;所诉I/O转接板的输入口对应I/O模块的输入点,I/O转接板的输出口对应I/O模块的输出点;所述编码器的信号输出端与I/O转接板的输入口相连;所述I/O转接板的输入口与软键盘板面相连;所述编码器的编码信号输入端通过I/O转接板的输入口与I/O模块输入点相连;所述编码器的编码信号输出端与智能处理器的数据输入端相连;其中,所述自编撰PMC梯形图的输入输出信号对应关系为:输入信号X0.0—X0.7分别与输出信号Y0.0—Y0.7一一对应;输入信号X1.0—X1.7分别与输出信号Y1.0—Y1.7一一对应;输入信号X2.0—X2.7分别与Y0.0+Y1.0、Y0.1+Y1.0、Y0.2+Y1.0、Y0.3+Y1.0、Y0.4+Y1.0、Y0.5+Y1.0、Y0.6+Y1.0、Y0.7+Y1.0一一对应。其中,自编撰PMC梯形图的对应表如表1所示。表1自编撰PMC梯形图的对应表X0.0Y0.0X1.0Y1.0X2.0Y0.0+Y1.0X0.1Y0.1X1.1Y1.1X2.1Y0.1+Y1.0X0.2Y0.2X1.2Y1.2X2.2Y0.2+Y1.0X0.3Y0.3X1.3Y1.3X2.3Y0.3+Y1.0X0.4Y0.4X1.4Y1.4X2.4Y0.4+Y1.0X0.5Y0.5X1.5Y1.5X2.5Y0.5+Y1.0X0.6Y0.6X1.6Y1.6X2.6Y0.6+Y1.0X0.7Y0.7X1.7Y1.7X2.7Y0.7+Y1.0其中,智能处理器采用80C51单片机芯片。I/O模块检测仪包括三个编码器,所述编码器均采用74LS147编码器。软键盘板面采用24键输入结构。I/O转接板包括24个输入口和16个输出口;16个输出口上均设有串联的限流电阻和LED发光显示器。LCD显示屏采用LCD1602型号显示屏。软键盘板面的24建输入通过I/O转接板的24个输入口与I/O模块的24个输入信号对应,经三只二十进制编码器74LS147编码将24个输入信号减少为三组ABCD二进制的12个信号,以减少单片机端口占用量。将软键盘面板的输入信号供给LCD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FANUC数控系统I/O模块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I/O模块检测仪与FANUC数控系统的I/O模块相连,所述I/O模块检测仪包括开关电源、智能处理器、编码器、软键盘板面、I/O转接板和LCD显示屏;所述智能处理器的显示控制信号输出端与LCD显示屏的控制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开关电源通过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分压,再通过稳压管形成稳定的5V电压为智能处理器和软键盘板面供电;所述软键盘板面的信号输出端与LCD显示屏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LCD显示屏的信号输入端、信号输出端以及I/O模块的信号输出端均通过50排线与FANUC系统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FANUC系统内导入自编撰PMC梯形图;所述FANUC系统的输出端通过LED显示灯与智能处理器相连;所诉I/O转接板的输入口对应I/O模块的输入点,I/O转接板的输出口对应I/O模块的输出点;所述编码器的信号输出端与I/O转接板的输入口相连;所述I/O转接板的输入口与软键盘板面相连;所述编码器的编码信号输入端通过I/O转接板的输入口与I/O模块输入点相连;所述编码器的编码信号输出端与智能处理器的数据输入端相连;其中,所述自编撰PMC梯形图的输入输出信号对应关系为:输入信号X0.0—X0.7分别与输出信号Y0.0—Y0.7一一对应;输入信号X1.0—X1.7分别与输出信号Y1.0—Y1.7一一对应;输入信号X2.0—X2.7分别与Y0.0+Y1.0、Y0.1+Y1.0、Y0.2+Y1.0、Y0.3+Y1.0、Y0.4+Y1.0、Y0.5+Y1.0、Y0.6+Y1.0、Y0.7+Y1.0一一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1.FANUC数控系统I/O模块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I/O模块检测仪与FANUC数控系统的I/O模块相连,所述I/O模块检测仪包括开关电源、智能处理器、编码器、软键盘板面、I/O转接板和LCD显示屏;所述智能处理器的显示控制信号输出端与LCD显示屏的控制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开关电源通过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分压,再通过稳压管形成稳定的5V电压为智能处理器和软键盘板面供电;所述软键盘板面的信号输出端与LCD显示屏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LCD显示屏的信号输入端、信号输出端以及I/O模块的信号输出端均通过50排线与FANUC系统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FANUC系统内导入自编撰PMC梯形图;所述FANUC系统的输出端通过LED显示灯与智能处理器相连;所诉I/O转接板的输入口对应I/O模块的输入点,I/O转接板的输出口对应I/O模块的输出点;所述编码器的信号输出端与I/O转接板的输入口相连;所述I/O转接板的输入口与软键盘板面相连;所述编码器的编码信号输入端通过I/O转接板的输入口与I/O模块输入点相连;所述编码器的编码信号输出端与智能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天堂,陈新,岳兴莲,王乐,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