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山东大学专利>正文

缺氧-好氧生物膜污水净化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3852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生物法处理污水的装置,进一步说是一种缺氧-好氧生物膜污水净化床。它包括床体、缺氧单元、好氧单元、分隔墙、连通管、进水管、出水管、回流管、填料、曝气管和膜片式微孔曝气器,床体的外侧为缺氧单元,床体的内侧为好氧单元,在缺氧单元的末端处与好氧单元之间设有连通管,在床体好氧单元的底部设有膜片式微孔曝气器,在出水管与进水管之间通过回流管连接。当污水进入缺氧单元,实现反硝化过程和部分有机物的去除,在好氧单元之中,污水中的残余有机物在好氧菌膜的作用下得到进一步降解,并通过硝化作用将氨氮转化为硝态氮。处理后出水再次回流至缺氧单元进行反硝化过程,较彻底脱除硝态氮。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床式结构,实现缺氧-好氧一体化,可有效处理高浓度的有机废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生物法处理污水的装置,进一步说是一种缺氧-好氧生物膜污水净化床
技术介绍
生物膜法是采用固着于载体表面的生物膜净化有机物的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它具有许多优点,如运行稳定、抗冲击负荷、经济节能、具有一定的硝化与反硝化功能、可实现封闭运转防止臭味等。根据在运行中是否需要供氧,生物膜法可被分为好氧法和缺氧法。好氧法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易于管理,但它负荷低,占地面积大,不适合处理负荷较高的污水,且其滤料易于堵塞;与好氧法相比,缺氧法适合处理高、中、低浓度的有机废水,能耗低,负荷高,剩余污泥少,但是它启动和处理时间长,出水难以达标排放,操作控制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将缺氧单元与好氧单元串联起来,提供了一种缺氧-好氧生物膜污水净化床。本专利技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缺氧-好氧生物膜污水净化床,包括床体、缺氧单元、好氧单元、分隔墙、连通管、进水管、出水管、回流管、曝气管及填料。床体的外侧为缺氧单元,内侧为好氧单元,床体的外壁与内壁之间的缺氧单元的进水管一侧设有分隔墙,在缺氧单元污水流经的末端处与好氧单元之间设有连通管,好氧单元的下侧设有出水管,在床体的底部设有曝气管道。在出水管与进水管之间连有回流管。好氧单元的底部曝气管道上均匀布有膜片式微孔曝气器。好氧单元与缺氧单元内用陶粒做填料,缺氧单元的顶部采用PVC板材或水泥板材密封。将该污水处理系统设计为将缺氧和好氧过程串联的床式结构。该床体俯视平面外观呈内外两个相似长方形,床体外壁与内壁之间的环状区域是缺氧单元,而内部的小长方体区域是好氧单元。污水从入水口进入缺氧单元,缺氧单元的反硝化细菌将进水和回流水中的硝态氮还原为N2,同时降解了大部分的有机物,降低了进入好氧单元的有机负荷。在好氧单元中,污水中的残余有机物在好氧菌膜的作用下得到进一步降解,同时通过硝化作用将氨氮转化成硝态氮。处理后出水回流至进水管,进入缺氧单元再次进行反硝化过程,完成水质净化。该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利用床式结构,实现了缺氧和好氧处理单元的串联,同时节省了占地面积;通过缺氧单元的反硝化过程和好氧单元的硝化过程,达到了脱氮的目的;通过缺氧--好氧串联处理可以来处理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并实现达标排放;缺氧床内生物膜停留时间长,剩余污泥产生量少,同时,填料层对剩余污泥和进水中的悬浮物有截流作用。附图说明图1缺氧-好氧生物膜污水净化床的立体示意图;图2缺氧-好氧生物膜污水净化床的俯视示意图; 图3缺氧-好氧生物膜污水净化床的剖面示意图。其中,1、床体,2、缺氧单元,3、好氧单元,4、分隔墙,5、连通管,6、出水管,7、进水管,8、填料,9、曝气管,10、膜片式微孔曝气器,11、回流管。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所示,该缺氧-好氧生物膜污水净化床由床体1、缺氧单元2和好氧单元3三大部分组成。分隔墙4将床体1外周的环状区域隔开,使污水在缺氧单元2完成一周流动之后自动进入好氧单元3进行后续处理。缺氧单元2和好氧单元3通过连通管5串联起来。最终从好氧单元3处理后的出水通过回流管11回流至缺氧单元2实现进一步净化。好氧单元3内部应该通过膜片式微孔曝气器(由曝气管9和微孔曝气膜片10组成)为好氧微生物提供充足的溶解氧。床体1和分隔墙4用水泥和砖垒制而成即可;进水管7、连通管5、回流管11和出水管6均采用PVC质材料制成,为了布水均匀,进水管7和连通管5均采用单管进水、并行双管出水的结构,而出水管6则采用并行双管进水、单管出水的结构;床内用陶粒作为填料8。运行时,污水从进水管7进入缺氧单元2,绕床体外周流动,将填料8全部淹没,异养型微生物将污水中的各种复杂有机物分解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同时通过反硝化细菌的作用将其中的硝态氮转变成N2,降低了有机废水的COD负荷,同时,由于缺氧环境中的微生物增长缓慢,床内生物膜停留时间较长,所以剩余污泥量少。污水流动至连通管5处,从此进入好氧单元3。在好氧单元3中,空气通过曝气管9进入装置之中,并通过膜片式微孔曝气器10扩散到污水当中,保证了好氧微生物生物分解作用所必需的富氧环境,进一步去除残余有机物,同时通过硝化作用将氨氮转化为硝态氮,填料层还可以将生物转化过程产生的剩余污泥和进水带入的悬浮物进一步截流在床层内,起到生物过滤作用。净化后的污水从出水管6排放。同时,部分处理后出水重新通过回流管11回流至进水管7,进入缺氧单元2,使硝化作用产生的硝态氮通过反硝化过程最终以氮气形式除去,实现污水处理后的达标排放。权利要求1.缺氧-好氧生物膜污水净化床,包括床体、厌氧单元、好氧单元、分隔墙、连通管、进水管、出水管、回流管、曝气管及填料,其特征在于床体的外侧为缺氧单元,内侧为好氧单元,床体的外壁与内壁之间的缺氧单元的进水管一侧设有分隔墙,在缺氧单元污水流经的末端处与好氧单元之间设有连通管,好氧单元的下侧设有出水管,在床体的底部设有曝气管道。在出水管与进水管之间通过回流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缺氧-好氧生物膜污水净化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好氧单元的底部曝气管道上均匀布有膜片式微孔曝气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缺氧-好氧生物膜污水净化床,其特征在于好氧单元与缺氧单元内用陶粒做填料。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生物法处理污水的装置,进一步说是一种缺氧-好氧生物膜污水净化床。它包括床体、缺氧单元、好氧单元、分隔墙、连通管、进水管、出水管、回流管、填料、曝气管和膜片式微孔曝气器,床体的外侧为缺氧单元,床体的内侧为好氧单元,在缺氧单元的末端处与好氧单元之间设有连通管,在床体好氧单元的底部设有膜片式微孔曝气器,在出水管与进水管之间通过回流管连接。当污水进入缺氧单元,实现反硝化过程和部分有机物的去除,在好氧单元之中,污水中的残余有机物在好氧菌膜的作用下得到进一步降解,并通过硝化作用将氨氮转化为硝态氮。处理后出水再次回流至缺氧单元进行反硝化过程,较彻底脱除硝态氮。本专利技术利用床式结构,实现缺氧-好氧一体化,可有效处理高浓度的有机废水。文档编号C02F3/10GK101062815SQ20071001445公开日2007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23日专利技术者张成禄, 张建, 辛佳, 王丽, 刘守亭 申请人:山东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缺氧-好氧生物膜污水净化床,包括床体、厌氧单元、好氧单元、分隔墙、连通管、进水管、出水管、回流管、曝气管及填料,其特征在于:床体的外侧为缺氧单元,内侧为好氧单元,床体的外壁与内壁之间的缺氧单元的进水管一侧设有分隔墙,在缺氧单元污水流经的末端处与好氧单元之间设有连通管,好氧单元的下侧设有出水管,在床体的底部设有曝气管道。在出水管与进水管之间通过回流管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成禄张建辛佳王丽刘守亭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