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油液单接口双级撑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333340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2 15: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油液单接口双级撑顶装置,所述移动支撑伸至最远端的整体长度为1055毫米,所述移动支撑复位后的整体长度为480毫米,所述初级活塞的直径为65~80毫米,所述次级活塞的直径为30~50毫米,所述油缸底面至最高处的油接口上端面的竖直高度为336毫米。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移动支撑复位时的整体长度、移动支撑延伸至最远端时的整体长度以及油缸底面至最高处的油接口上端面的竖直高度均经过精心设计,再配合初级活塞、次级活塞的尺寸,便于携带及现场操作,能够保持整体的刚性,能够更快速的投入救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双级撑顶器结构改进
,尤其是一种新型油液单接口双级撑顶装置
技术介绍
撑顶器可实现撑顶功能,可用于建筑物倒塌救援,通常在进入危险建筑物中实施救援前需用救援顶杆来支撑固定危险物,以保护救援者和被救者,当发生交通事故,可根据需要将车辆局部进行支撑稳定或举升,是消防队、交警队、工矿企业以及其他救灾抢险部门必备的破拆工具。其结构是:包括固定支撑、油缸、手控阀、初级活塞、次级活塞和移动支撑,油缸的后端安装固定支撑,油缸的前端通过双向液压锁连接手控阀的下端,该手控阀的上端连接油接口,油缸内嵌装的初级活塞连接一初级活塞杆,该初级活塞杆内嵌装的次级活塞连接一次级活塞杆,该次级活塞杆连接位于油缸前端的移动支撑。工作时,将固定支撑抵在坚固物上,然后转动手控阀,使油液进入油缸,两个活塞带动对应的活塞杆将移动支撑延伸至待撑顶处,通过活塞的不断移动,将待撑顶物撑开,但以上结构还存在一些问题:1.尺寸的匹配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不仅要增加撑顶距离,还要保证撑顶的力度;2.固定支撑和移动支撑的形状还有待进一步优化以保证撑顶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出力大、尺寸匹配合理且支撑稳定的一种新型油液单接口双级撑顶装置。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油液单接口双级撑顶装置,包括固定支撑、油缸、手控阀、初级活塞、次级活塞和移动支撑,油缸的后端安装固定支撑,油缸的前端通过双向液压锁连接手控阀的下端,该手控阀的上端连接油接口,油缸内嵌装的初级活塞连接一初级活塞杆,该初级活塞杆内嵌装的次级活塞连接一次级活塞杆,该次级活塞杆连接位于油缸前端的移动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支撑伸至最远端的整体长度为1055毫米,所述移动支撑复位后的整体长度为480毫米,所述初级活塞的直径为65~80毫米,所述次级活塞的直径为30~50毫米,所述油缸底面至最高处的油接口上端面的竖直高度为336毫米。而且,所述移动支撑中部制出一用于连接活塞杆外侧端部的安装孔,该安装孔外侧的朝向前方的端面上制出一凸台,每两个相邻的角之间的凸台上制出由上至下的钝角形凹陷,该钝角形凹陷下端的夹角为130~140度,所述凸台的四个外侧边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8度,位于移动支撑每个角处的最高点至移动支撑端面的长度为6~10毫米,每两个钝角形凹陷之间的凸台朝向安装孔的端面制成弧形凹陷。而且,所述固定支撑朝向后方的端面上制出一凸台,每两个相邻的角之间的凸台上制出由上至下的钝角形凹陷,该钝角形凹陷下端的夹角为130~140度,所述凸台的四个外侧边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8度,位于固定支撑每个角处的最高点至固定支撑端面的长度为6~10毫米,每两个钝角形凹陷之间的凸台朝向安装孔的端面制成弧形凹陷。而且,所述油接口为油液单接口。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中,移动支撑复位时的整体长度、移动支撑延伸至最远端时的整体长度以及油缸底面至最高处的油接口上端面的竖直高度均经过精心设计,再配合初级活塞、次级活塞的尺寸,使初级撑顶力达到200千牛以上,次级撑顶力达到100千牛以上,同时还满足体积较小、重量较轻,便于携带及现场操作,而且移动支撑、固定支撑端面上的凸台、钝角形凹陷等参数也经过精心设计,使移动支撑延伸至最远端时撑顶在待撑顶处、固定支撑撑顶在坚固物时能够保持整体的刚性,避免现有技术中极易出现的弯折问题,保证了工作的安全性,同时手控阀上的油接口采用油液单接口,只需要在使用前插上带有另一个油液单接口的油管即可,比现有技术中的需要插接两根油管节省了时间,能够更快速的投入救援。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图1的移动支撑的轴向示意图;图4是图3的A-A向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下述实施例是说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下述实施例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一种新型油液单接口双级撑顶装置,如图1、2、3、4所示,包括固定支撑11、油缸10、手控阀7、初级活塞9、次级活塞4和移动支撑1,油缸的后端安装固定支撑,油缸的前端通过双向液压锁8连接手控阀的下端,该手控阀的上端连接油接口5,油缸内嵌装的初级活塞连接一初级活塞杆3,该初级活塞杆内嵌装的次级活塞连接一次级活塞杆2,该次级活塞杆连接位于油缸前端的移动支撑,本专利技术的创新在于:所述移动支撑伸至最远端的整体长度L1为1055毫米,所述移动支撑复位后的整体长度L2为480毫米,所述初级活塞的直径H3为65~80毫米,所述次级活塞的直径H2为30~50毫米,所述油缸底面至最高处的油接口上端面的竖直高度H1为336毫米。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支撑的端面的宽度和高度W1均为50~60毫米,所述移动支撑中部制出一用于连接次级活塞杆外侧端部12的安装孔18,该安装孔外侧的朝向前方的端面上制出一凸台13,每两个相邻的角之间的凸台上制出由上至下的钝角形凹陷19,该钝角形凹陷两侧边15、16下端的夹角β为130~140度,两个钝角形凹陷相接形成的棱20向下倾斜并朝向安装孔,所述凸台的四个外侧边14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4~8度,位于移动支撑每个角处的最高点至移动支撑端面的长度X1为6~10毫米,每两个钝角形凹陷之间的凸台朝向安装孔的端面制成弧形凹陷17。同样的,上述凸台、钝角形凹陷等结构也出现在固定支撑上,具体来说是:所述固定支撑端面的宽度和高度W1均为50~60毫米,朝向后方的端面上制出一凸台13,每两个相邻的角之间的凸台上制出由上至下的钝角形凹陷19,该钝角形凹陷两侧边15、16下端的夹角β为130~140度,所述凸台的四个外侧边14与水平面的α夹角为4~8度,位于固定支撑每个角处的最高点至固定支撑端面的长度X1为6~10毫米,每两个钝角形凹陷之间的凸台朝向安装孔的端面制成弧形凹陷17。所述油接口为油液单接口,油液单接口为市售产品,其与另一个油液单接口相互插接配合,通过插接件将进油和回油的通道连通,在使用时,只需要插接一次即可,节省时间,不用像现有技术中需要分别插接两根油管。手控阀上端套装一调节柄,该调节柄的转动改变手动阀内的阀芯的位置,将油液的进油和回油的通道进行切换。本专利技术中,移动支撑复位时的整体长度、移动支撑延伸至最远端时的整体长度以及油缸底面至最高处的油接口上端面的竖直高度均经过精心设计,再配合初级活塞、次级活塞的尺寸,使初级撑顶力达到200千牛以上,次级撑顶力达到100千牛以上,同时还满足体积较小、重量较轻,便于携带及现场操作,而且移动支撑、固定支撑端面上的凸台、钝角形凹陷等参数也经过精心设计,使移动支撑延伸至最远端时撑顶在待撑顶处、固定支撑撑顶在坚固物时能够保持整体的刚性,避免现有技术中极易出现的弯折问题,保证了工作的安全性,同时手控阀上的油接口采用油液单接口,只需要在使用前插上带有另一个油液单接口的油管即可,比现有技术中的需要插接两根油管节省了时间,能够更快速的投入救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油液单接口双级撑顶装置,包括固定支撑、油缸、手控阀、初级活塞、次级活塞和移动支撑,油缸的后端安装固定支撑,油缸的前端通过双向液压锁连接手控阀的下端,该手控阀的上端连接油接口,油缸内嵌装的初级活塞连接一初级活塞杆,该初级活塞杆内嵌装的次级活塞连接一次级活塞杆,该次级活塞杆连接位于油缸前端的移动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支撑伸至最远端的整体长度为1055毫米,所述移动支撑复位后的整体长度为480毫米,所述初级活塞的直径为65~80毫米,所述次级活塞的直径为30~50毫米,所述油缸底面至最高处的油接口上端面的竖直高度为336毫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油液单接口双级撑顶装置,包括固定支撑、油缸、手控阀、初级活塞、次级活塞和移动支撑,油缸的后端安装固定支撑,油缸的前端通过双向液压锁连接手控阀的下端,该手控阀的上端连接油接口,油缸内嵌装的初级活塞连接一初级活塞杆,该初级活塞杆内嵌装的次级活塞连接一次级活塞杆,该次级活塞杆连接位于油缸前端的移动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支撑伸至最远端的整体长度为1055毫米,所述移动支撑复位后的整体长度为480毫米,所述初级活塞的直径为65~80毫米,所述次级活塞的直径为30~50毫米,所述油缸底面至最高处的油接口上端面的竖直高度为336毫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油液单接口双级撑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支撑中部制出一用于连接活塞杆外侧端部的安装孔,该安装孔外侧的朝向前方的端面上制出一凸台,每两个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雪宋志鹏高坤田立园
申请(专利权)人:艾迪斯鼎力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