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片的接触头铆接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32745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2 0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接触片的接触头铆接模具,包括有上模、下模,用于驱动上模升降的驱动装置,所述的下模上设有用于定位接触头的定位装置,所述的上模上设有用于冲压接触头的冲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接触片的接触头铆接模具,其可以自动对接触头定位后再将接触头与接触片铆接,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接触片的接触头铆接模具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接触片的接触头用于实现两接触片之间的通断,其包括有同轴设置的上凸台1’、下凸台2’,下凸台2’的直径大于上凸台1’的直径,在将接触头与接触片铆接时,需要将接触头先定位,再通过铆压机一个个铆接,其操作麻烦,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接触片的接触头铆接模具,其可以自动对接触头定位后再将接触头与接触片铆接,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接触片的接触头铆接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模、下模,用于驱动上模升降的驱动装置,所述的下模上设有用于定位接触头的定位装置,所述的上模上设有用于冲压接触头的冲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待铆接的接触片放置在下模上,然后,由定位装置对接触头进行定位,再通过冲头对接触头进行冲压实现铆接,因此,这种结构的铆接模具,其可以自动对接触头定位后再将接触头与接触片铆接,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的定位装置包括有支撑座,所述的支撑座上设有用于定位接触头下凸台的定位槽,所述的上模上设有驱动件,下模上设有用于在驱动件下降时驱动支撑座上升的传动机构以及用于复位支撑座的第一复位件。采用上述进一步设置,接触头置于定位槽内,定位槽与下凸台外壁抵触,可以防止接触头产生位置偏移,当上模下降时,驱动件经传动机构带动支撑座上升将接触头顶出下模,从而使得接触头的上凸台穿过接触片上的铆接孔,其结构简单,第一复位件可以在铆接完成后将支撑座复位,便于下一接触头落入定位槽。本技术的再进一步设置:所述的定位装置还包括有用于压设在接触头下凸台上的压板,所述的压板与驱动件之间设有用于在驱动件下降时推动压板向偏离接触头方向运动的驱动结构,下模上还设有用于复位压板的第二复位件。采用上述再进一步设置,设置的压板可以防止接触头脱出定位槽,从而使得接触头的定位更加稳定;上模下降时,驱动件经驱动结构推动压板向偏离接触头方向运动,从而方便接触头被支撑座顶出下模;第二复位件在铆接完成后将压板复位,便于对下一接触进行定位。本技术的再更进一步设置:传动机构包括有传动板,传动板与下模滑动配合,驱动件上设有第一斜面,传动板上设有与第一斜面相匹配的第二斜面,传动板上还设有第三斜面,支撑座上设有与第三斜面相匹配的第四斜面。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驱动件随上模下降时,驱动件上的第一斜面、第二斜面相配合带动传动板向支撑座方向滑动,再由第三斜面、第四斜面推动支撑座上升将接触头顶出,这种传动机构结构简单,传动性能可靠。本技术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所述的驱动结构包括有设置在驱动件上的第五斜面,压板上设有与第五斜面相匹配的第六斜面。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驱动件随上模下降时,驱动件上的第五斜面与第六斜面相配合,从而推动压板向偏离接触头方向运动,这种驱动结构,结构简单,传动性能可靠。本技术的再更进一步设置:第一复位件、第二复位件均采用弹簧,第一复位件两端分别与压板、下模抵触,第二复位件的两端分别与支撑座、下模抵触。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使得第一复位件、第二复位件的安装方便,复位性能稳定。本技术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所述的压板上设有供接触头的上凸台放置的凹口。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可以使得接触头的定位更加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接触头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主视图;图3为图1中I部分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支撑座的主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压板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一种接触片的接触头铆接模具,包括有上模1、下模2,用于驱动上模1升降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可以为气缸也可以通过电机实现,在此不再做详细阐述,所述的下模2上设有用于定位接触头的定位装置,所述的上模1上设有用于冲压接触头的冲头3。其中,所述的定位装置包括有支撑座4,所述的支撑座4上设有用于定位接触头下凸台2’的定位槽41,所述的上模1上设有驱动件5,驱动件5为杆件,下模2上设有用于在驱动件5下降时驱动支撑座4上升的传动机构以及用于复位支撑座4的第一复位件6;所述的定位装置还包括有用于压设在接触头下凸台2’上的压板8,所述的压板8上设有供接触头的上凸台1’放置的凹口81,所述的压板8与驱动件5之间设有用于在驱动件5下降时推动压板8向偏离接触头方向运动的驱动结构,下模2上还设有用于复位压板8的第二复位件7。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件6、第二复位件7均采用弹簧,第一复位件6两端分别与压板8、下模2抵触,第二复位件7的两端分别与支撑座4、下模2抵触。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传动机构包括有传动板9,传动板9与下模2滑动配合,驱动件5上设有第一斜面51,传动板9上设有与第一斜面51相匹配的第二斜面91,传动板9上还设有第三斜面92,支撑座4上设有与第三斜面92相匹配的第四斜面42;所述的驱动结构包括有设置在驱动件5上的第五斜面52,压板8上设有与第五斜面52相匹配的第六斜面82。工作时,先将接触片放置在下模2上,接触头置于定位槽41内,再控制上模1下降,驱动件5经第五斜面52、第六斜面82推动压板8向偏离接触头方向运动,驱动件5经第一斜面51、第二斜面91带动传动板9向支撑座4方向滑动,再经第三斜面92、第四斜面42推动支撑座4上升将接触头顶出下模2,使得接触头的上凸台1’穿过接触片上的铆接孔,再由冲头3对上凸台1’进行冲压铆接;冲压完成后,上模1上升,在第一复位件6、第二复位件7的复位作用下,支撑座4、压板8复位至初始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接触片的接触头铆接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接触片的接触头铆接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模、下模,用于驱动上模升降的驱动装置,所述的下模上设有用于定位接触头的定位装置,所述的上模上设有用于冲压接触头的冲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触片的接触头铆接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模、下模,用于驱动上模升降的驱动装置,所述的下模上设有用于定位接触头的定位装置,所述的上模上设有用于冲压接触头的冲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片的接触头铆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装置包括有支撑座,所述的支撑座上设有用于定位接触头下凸台的定位槽,所述的上模上设有驱动件,下模上设有用于在驱动件下降时驱动支撑座上升的传动机构以及用于复位支撑座的第一复位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片的接触头铆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装置还包括有用于压设在接触头下凸台上的压板,所述的压板与驱动件之间设有用于在驱动件下降时推动压板向偏离接触头方向运动的驱动结构,下模上还设有用于复位压板的第二复位件。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仇文奎张火贵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