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拟自然光催化降解雌激素类污染物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32923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拟自然光催化降解雌激素类污染物的方法,首先于质量浓度10↑[-3]-10mg/L的雌激素类污染物水溶液中加入催化剂,将溶液放入人工气候室中,保持12000-15000Lux的光照强度;采用于10-30℃、8-16小时光照,0-20℃、4-8小时黑暗,12-24小时为一循环的循环照射方式;循环一次或一次以上;所述催化剂由组分A和B组成,A为二价或三价可溶性铁盐,B为碱金属的可溶性盐;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01~1;催化剂与雌激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01~1。本发明专利技术反应条件温和,价格低廉,降解率高,没有二次污染,适用于分布广、浓度低的雌激素类污染物的降解,工业化应用前景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雌激素污染物的光降解去除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模拟自然光条 件下非生物因素催化,雌激素污染物的方法。
技术介绍
环境雌激素(eslrogen)是指一^卜源性化合物iSA丰几体后,具有千扰体内正常 分泌物质的合成、释放、运转、代谢、结合等过程,激活或者抑制内分泌系统功 能,从而破坏其维持机体稳定性和调控作用的物质。其干扰人类或动物内分泌系 统诸多环节并导致异常效应。环境激素分为天然雌激素、植物性雌、激素和真菌性雌激素、人工合成的雌激 素、环境化学污染物。环境雌激素的危害主要有在极低的浓度下就可以导致生物与人体性激素分 泌量及活性下降、精子数量M^、、生殖器官异常,并使生殖能力降低,后代的健 康与成活率下降、各种癌症的发病率增加、 一些动物雌性化现象严重。其次还会 导致一些神经毒性和免疫毒性((a) Ohko, Y.; luchi, K.-I.; Niw4 C.; Tatsuma,T.; Nakashima^ T.; Iguchi, T.; Kubota^ Y; Fujishima^ A. Environ. Sci. Technol. 2002, 36, 4175. (b) Hanselman, T. A.; Graeg D. A.; Wilkle, A. C. Environ. Sci. Technol. 2003,37, 5471. (c) Casey, X. M.; Larsen, G L.; Hakk, H.; Simfinek^ J. Environ. Sci. Technol. 2003, 37, 2400. (d) Rosenfeldt E. J.; Linden, K. G Environ. Sci. Technol. 2004, 38, 5476. (e) Science 2004, 303, 950. (f) Hess, R. A.; Bunic、 D.; Lee,;K. H.; Bahr,丄;Taylor, J. A.; Korach, K. S.; Lubahn, B. B. Nature 1997, 390, 509. (g) Science 1998, 279, 1631. (h) Spearow, J. L.; Doemeny, R; Ser^ R.; Le迅er, R.; Barkley, M. Science 1999, 285, 1259.,因此雌激素的环境行为及,研究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环境雌激素的污染途径-主要有(1) AX合成的环境激素很多是农药的成分,它们残留在农产品上I紋類 錄用;含有环境 激素的牧草和添加激素的配^S]糾皮畜、禽食用,向人类掛共含有环境激素的肉、蛋、奶。(2) 含有环境激素的生物舰亡以后,经腐败分解,再次iftA土壤、水体,通过多种渠織入人 体。(3)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大量f柳洗涤剂、消毒剂,以及口月隨孕药,污染水体。(4) 焚烧垃圾和塑料制品,释放出二恶英等多种环境激素。(5) 环境激素类物质的生产厂一排放出的废物。(6) 人类食用豆科植物和,蔬菜,SA植物雌激素,改z变人体的激素平衡。(7) 环境激素--般臉溶性好,微溶于7K,在糊链中进行生物i^i,再SA人体,在脂肪中存留,浓度进一歩增大。母亲可以Mii胎盘或乳汁把环境激素ft^子女。 (8)塑料制品。双酚A是聚碳酸酯、环氧树脂、聚彬嵐的原料,婴幼儿用品很多是塑料制品,有 人在聚碳酸酯的塑料奶瓶里倒进开水,水里双酚A的含量为3. 1 5. 5ug / 1.。环境雌激素的降解方法目前主要有光TO(a) Ohko, Y.; Iuchi, K.-I.; Niwa C.; TatsumaX; Nakashima^ T.; Iguchi, T.; Kubota^ Y; Fujishima, A. Environ. Sci. Technol. 2002, 36, 4175. (b) Rosenfeldt E. J. & Linden, K. G Environ. Sci. Technol. 2004, 38, 5476-5483. (c) Coleman, H. M., Eggins, B. Byrne, J. A., Palmer, F. L. & King, E. Appl. Catal. B: Environ. 2000, 24, 1-5.)、生物降斷(a)T. Tan麵K. Y麵da^ T. Tonosaki, T. Konishi, H. Goto, M. Taniguchi, ^zfewc/. Tec/zw/. 2000,42, 89-95. (b). C. Layton,B. W. Gregory, J. R. Seward, T. W. Schultz, G S. Sayler,五wz'ra" &/. 7^c/z"o/. 2000, 34, 3925-3931. (c) J. S. Vader, C. G雨Ginkel, R Sperling, W. de Jong, J" de Boer, J. S. de Graaf, M. van der Most, C/^way/ /^e 2000,41,1239-1243. (d) M. S. Colucci, H. Bork, E. Topp, / £wv/ra". 2001, 30, 2070-2076. (e) M. S. Colucci, E. Topp, 《/ 五w/證》/. 2001, 30, 2077-2080. (f) K. Fujii, S. Kikuchi, M. Satomi, R Ushio-Sata^ N. Morita^/ / /. £m#D". M/m 6/o/. 2002, 68,2057-2060.),其中光降解方 法主要是使用半导体材料TiO2及其改性材料,所使用的光源大多数是紫外光,而 直接利用太阳光或者可见光的只有少数的报道((a) Asahi, R.; Morikawa, T.; Ohwaki, T.; Aoki, K.; T, Y. Science 2001, 293, 269. (b) Khan, S. U M.; Al-Sh勿,M.; Ingler, W. B., Jr. Science 2002, 297, 2243. (c) Zhao, W.; Ma^ W. H.; Chen, C. C.; Zhao, J. C.; Shuai, Z. G J. Am. Chem. Soc. 2004,126,4782.)。生物降解雌激素效果较好,但必须 对污染物进行收集,这在实际应用中操作困难。另外,还有臭氧氧化、活性炭吸 附、紫外光照射等降解雌激素的方法,这些方法不仅成本高,而且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降解雌激素方法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 种催化活性高,处理效果好,反应割牛温和,处理成本低,工业化应用前景大, 可实现原位处理的光催化降解雌激素的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模拟自然光催化,雌激素类污染物的方法,首先于质量浓度103-10mg/L的雌激素类污染物水溶液中加入催化剂,将装 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拟自然光催化降解雌激素类污染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于质量浓度10↑[-3]-10mg/L的雌激素类污染物水溶液中加入催化剂,将装有溶液的容器放入人工气候室中,为模拟的自然光照射环境,保持12000-15000Lux的光照强度;采用于10-30℃、8-16小时光照,0-20℃、4-8小时黑暗,12-24小时为一循环的循环照射方式;循环一次或一次以上;所述催化剂由组分A和组分B组成,组分A为二价或三价可溶性铁盐,组分B为碱金属的可溶性盐;组分A、组分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01~1;催化剂与雌激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0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鑫淼王联芝刘仁华徐青薛兴亚章飞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1[中国|大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