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污水分散式厌氧接触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1915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针对城市住宅小区、宾馆、渡假村、养老院、机场以及农村而设计的生活污水处理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生活污水分散式厌氧接触处理工艺。该工艺采用以下步骤:①沉淀:生活污水通过管道流入沉淀池进行沉淀。②污水厌氧反应。③污泥厌氧消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为:1.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分散式处理方式,灵活性强,成本低,污泥量很少,管理方便。2.采用的厌氧接触工艺内部设置聚丙烯弹性立体填料,比表面积大,生物量大,强化了废水的处理效率;不易堵塞;无需设置后续沉淀设施。3.采用二级(或多级)厌氧接触工艺,使有机物降解充分,保证系统稳定运行达标排放。4.单体设置的沼气管整体连接后进行集中收集,无臭味,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针对城市住宅小区、宾馆、渡假村、养老院、机场以及农村而设 计的生活污水处理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生活污水分散式厌氧接触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当前,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歩伐加快,城市周边新建小区发展迅速, 城市污水管网的覆盖远不及这些区域,部分污水无序排放;同时,部分老城区无雨污 分流系统,雨污混流,污水无法得到有效处理。水体的污染加剧,很大程度是由于污 染源分散未及时采用污水处理造成的。然而,针对分散的污染源采用集中收集处理的 思路在这些区域是很难实行的。现住宅小区新建的污水处理系统由于运行成本高,污 水处理系统也很难达标正常运行。所以,采用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方式,设置灵活、 管理费用低、投资小,在这些区域易于实现。分散的生活污水处理方式多采用厌氧工艺或厌氧+好氧组合工艺。采用厌氧+好氧 工艺(《小规模高效污水处理设备》专利号:98104107.8采用此工艺),如若达到好的去 除效果,需要消耗一定的动力,充氧设施需要定期维护,具有电力供给困难、维护困 难等缺点,很难大面积推广应用,故开发重点应主要在厌氧工艺。目前针对污水处理 的厌氧工艺主要有厌氧污泥床、厌氧接触工艺、厌氧生物滤池工艺、UASB、 EGSB和 IC工艺等。厌氧(悬浮)污泥床(《无动力生活污水强化处理装置》专利号01206533.1 主要采用此工艺)具有处理效果好等优点,但需要较高的水力条件,如果没有充分的 搅拌混合,很难达到应有的出水效果;污泥床的膨胀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污泥流失现象, 一般需要配套后续沉淀设施,从而增加了建设成本。另一方面,由于生活污水的水量 不均衡,污泥床易造成短时的冲击,处理效果不稳定。厌氧生物滤池(《无动力生活污 水强化处理装置》专利号:01206533.1后续采用此工艺)内部设置滤料,对进水悬浮物 有较高要求,易堵塞、不易冲洗,不易管理,特别对水量水质波动较大的场合较难控 制。强化厌氧工艺如UASB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EGSB (厌氧膨胀流化床)和IC (厌 氧内循环反应器)针对生活污水应用很少,多用于集中式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一 次性投资大,对水温有严格要求,罐体高径比大,不适合生活污水的分散处理。3目前,国内外针对分散式的生活污水不管采用何种工艺技术虽然对水中的有机物 都有不同程度降解,但对处理系统中产生的污泥鲜有切实可行的处理设施, 一般进行 人工清理或机械收集后运往污水厂二次处理。从而增加了工人工作强度,并且清理次 数频繁,清理时对出水水质造成影响。对污泥的处理思路主要是减量化处理,主要工 艺有厌氧污泥床、中温或高温消化,大部分应用在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厌氧污泥床如 前面所述,用于污泥处理时往往设置搅拌设备,增加了运行和维护费用;中温或高温 消化要求更高,不仅需要搅拌还需加热熟化,不适合分散式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活污水分散式厌氧接触处理工艺,可以分别对污 水进行净化处理和对固体有机物进行降解, 一方面可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另一方面 可对污泥进行减量化处理,完全替代化粪池,从而保证整个系统稳定运行,并安全利 用沼气,实现资源循环和有效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处理工艺,采用单体设计,多级串联、 并联相结合,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本专利技术的处理工艺,不需要消耗能源,处理效率高, 效果稳定。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生活污水分散式厌氧接触处理工艺,采用以下步骤① 沉淀生活污水通过管道流入沉淀池进行沉淀,沉淀后的上部澄清液流入厌氧 反应器,沉淀后的下部污泥进入污泥消化反应器。所述的沉淀池的上端位于地面以下 0.8 1.0m。② 污水厌氧反应厌氧反应器通过底部配水器接纳沉淀池的上部澄清液,对污水 进行厌氧处理。所述厌氧反应器为二级或二级以上串联使用;所述的厌氧反应器的上 端位于地面以下0.8 1.0m;厌氧反应器连接有沼气出气管、出水管和进水管;厌氧反 应器的下端中心处设置有配水器,配水器与进水管连接;厌氧反应器的中部设置有聚 丙烯弹性立体填料,厌氧微生物以生物膜的形式生长在弹性立体填料上。③ 污泥厌氧消化污泥消化反应器通过底部的进水管接纳沉淀池的下部污泥,对 污泥进行厌氧消化,污泥厌氧消化后的上部澄清液通过上部的出水管流入第一级厌氧 反应器;所述的污泥消化反应器上端位于地面以下0.8 1.0m;所述的污泥消化反应器 的上端连接有沼气出气管,上部连接有出水管,下部连接有进水管;污泥消化反应器 的中部设置有聚丙烯弹性立体填料,厌氧微生物以生物膜的形式生长在弹性立体填料 上。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处理工艺,为了进一歩提高弹性立体填料的比表面积,提高厌氧微 生物与弹性立体填料的附着强度,进一歩提高污水的处理效率,所述的弹性立体填料 进行超声波处理,其处理工艺为振动频率30 40KHz,总功率为50 100W,处理 时间为5 8h。(一)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生活污水处理方法一分散式厌氧接触处理工艺,该工艺以厌 氧接触法为核心处理技术,采用单体构筑物(单元)组合设计,根据用户数量配套分 散处理单元,工艺设置灵活,多级厌氧接触处理,效果稳定,效率高。(二) 本专利技术工艺过程如下生活污水通过管道自流进入沉淀池,去除大部分悬 浮物,上部澄清液进入厌氧反应器,下部污泥进入污泥消化反应器;沉淀池出水和污泥消化反应器上清液先进入一级厌氧反应器,通过反应器内固定式生物膜厌氧微生物 的生物化学反应对有机物进行部分降解,出水进入二级(多级)厌氧反应器从而大量 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使出水达标排放。沉淀池污泥进入污泥消化反应器进行消化降 解。单体反应器设置沼气收集管进行集中收集,减少安全隐患,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三) 各处理单元如下1、 沉淀池(1),入口通过管道接纳生活污水的来水,采用淹没式进水避免有害气 体进入排水管道,沉淀后出水采用淹没式,避免浮渣影响出水水质增加后续负荷,下 部设排泥管道进入污泥消化反应器以便进行污泥减量化处理。2、 一级厌氧反应器(2),沉淀池出水进入该反应器,内部采用集中底部配水方式, 水力条件好,可以使底部厌氧污泥充分搅动;中部设置聚丙烯弹性立体填料,厌氧微 生物以生物膜的形式生长在填料上,对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同时截留水中的 悬浮物,减轻后续处理负荷,上部出水采用淹没出水方式防止沼气外溢。3、 二级(或多级)厌氧反应器(3),与一级厌氧反应器结构一样,主要针对工艺 组合的灵活性来设置,通过接纳前一级反应器的出水,延长了降解时间,使整个厌氧 过程彻底、充分。4、 污泥消化反应器(4),沉淀池底部污泥进入该反应器,采用下进上出的形式, 中部设聚丙烯弹性立体填料,通过接种厌氧污泥对污泥进行厌氧消化实现污泥的减量 化,上清液进入一级厌氧反应器进行进一步的生物降解。(四) 参数与控制条件整个工艺采用地埋式,液位控制地下0.8 1.0m,位于冻 土层下,设备内温度冬季7 15°C,夏季温度15 25。C。厌氧反应器与污泥消化反应 器接种厌氧菌种,本菌种采用城市污水未熟化污泥,经筛选驯化而成,在低温和常温下生长良好,投入接种后30天内可满负荷运转。采用聚丙烯弹性立体填料,挂膜快,在自然水流作用下即可完成挂膜。 技术优点1、 本专利技术采用分散式处理方式,在市政管网未覆盖区域具有较大的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活污水分散式厌氧接触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骤:①沉淀:生活污水通过管道流入沉淀池进行沉淀,沉淀后的上部澄清液流入厌氧反应器,沉淀后的下部污泥进入污泥消化反应器;所述的沉淀池的上端位于地面以下0.8~1.0m;②污水厌氧反应:厌氧反应器通过底部配水器接纳沉淀池的上部澄清液,对污水进行厌氧处理;所述厌氧反应器为二级或二级以上串联使用;所述的厌氧反应器的上端位于地面以下0.8~1.0m;厌氧反应器连接有沼气出气管、出水管和进水管;厌氧反应器的下端中心处设置有配水器,配水器与进水管连接;厌氧反应器的中部设置有聚丙烯弹性立体填料,厌氧微生物以生物膜的形式生长在弹性立体填料上;③污泥厌氧消化:污泥消化反应器通过底部的进水管接纳沉淀池的下部污泥,对污泥进行厌氧消化,污泥厌氧消化后的上部澄清液通过上部的出水管流入第一级厌氧反应器;所述的污泥消化反应器上端位于地面以下0.8~1.0m;所述的污泥消化反应器的上端连接有沼气出气管,上部连接有出水管,下部连接有进水管;污泥消化反应器的中部设置有聚丙烯弹性立体填料,厌氧微生物以生物膜的形式生长在弹性立体填料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克峰王全良王永磊陈鹏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