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拉索接头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所述拉索接头组件,包括:拉索调节杆;接头本体,所述接头本体内设有供所述拉索调节杆伸入的腔体;锁止部,所述锁止部设置成可选择性地锁止所述拉索调节杆以使所述拉索调节杆与所述接头本体可选择性地固定连接;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套设在所述拉索调节杆外,所述限位环设置成相对所述拉索调节杆沿轴向限位且可在所述腔体内沿轴向移动;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沿轴向弹性止抵在所述限位环与所述接头本体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拉索接头组件,通过设置限位环与弹性件,拉索接头组件的调节过程简单,易于操作,且依靠弹性件的弹性力,可以实现精准调节,调节误差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车辆制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拉索接头组件和具有该拉索接头组件的车辆。
技术介绍
手动变速器的拉索是一种传递选换挡操作力的零部件,拉索的一端与变速器相连,另一端与换挡器相连。拉索接头是连接拉索和换挡器的机构,分为选挡拉索接头和换挡拉索接头,其中选挡拉索接头需要进行长度(轴向)调节,以便提高换挡系统的操作准确性。相关技术中,拉索接头在进行轴向调节时,拉索调节杆与接头完全脱离,调节不方便,且调节精度低,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调节精度高的拉索接头组件。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拉索接头组件,包括:拉索调节杆;接头本体,所述接头本体内设有供所述拉索调节杆伸入的腔体;锁止部,所述锁止部设置成可选择性地锁止所述拉索调节杆以使所述拉索调节杆与所述接头本体可选择性地固定连接;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套设在所述拉索调节杆外,所述限位环设置成相对所述拉索调节杆沿轴向限位且可在所述腔体内沿轴向移动;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沿轴向弹性止抵在所述限位环与所述接头本体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接头本体的内周壁上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导向槽,所述限位环的外周壁上设有与所述导向槽滑动配合的导向凸起。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槽和所述导向凸起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导向槽和多个所述导向凸起一一对应,且均沿周向间隔开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拉索调节杆的外周壁上设有定位槽,所述限位环的内周壁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槽配合的定位凸起。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环具有台阶部,所述弹性件为弹簧,且弹性止抵在所述台阶部与所述接头本体之间。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环和所述弹性件均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环和两个所述弹性件一一对应,两个所述限位环沿轴向间隔开,两个所述弹性件沿轴向间隔开,两个所述弹性件中的一个止抵所述接头本体的内底壁,另一个止抵所述接头本体的内周壁上的限位肩。进一步地,所述拉索调节杆上具有螺纹段,所述锁止部包括:锁止块,所述锁止块上设有与所述螺纹段螺纹配合的螺纹槽,且所述接头本体上设有供所述锁止块插入的锁止槽;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沿轴向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接头本体上以可选择性地锁止所述锁止块;复位件,所述复位件弹性连接在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限位接头本体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接头本体上设有用于限制所述限位块径向移动的卡脚,所述限位块可滑动地卡设于所述卡脚上。进一步地,所述复位件为扁簧,且一端卡入所述接头本体上的止挡凸台,另一端沿轴向弹性止抵所述限位块。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拉索接头组件具有以下优势: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拉索接头组件,通过设置限位环与弹性件,直接操纵换挡器即可实现拉索接头组件的调节,拉索接头组件的调节过程简单,易于操作,且依靠弹性件的弹性力,可以实现精准调节,减少调节误差。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设置有上述任一种所述的拉索接头组件。所述车辆与上述的拉索接头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拉索接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拉索接头组件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选挡摇臂与弹性部铰接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接头本体与弹性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接头本体与弹性部在一个视角的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选挡摇臂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拉索接头组件在一个视角的侧视图;图8为图7中A-A处的剖视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拉索调节杆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限位环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限位环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0-拉索接头组件,1-选挡摇臂,11-选挡铰接部,12-引导槽,13-弧形端面,2-接头本体,21-腔体,23-限位肩,24-锁止槽,25-卡脚,26-止挡凸台,27-限位槽,3-弹性部,31-主体部,311-接头铰接部,32-连接部,321-缺口,33-手柄部,4-拉索调节杆,41-定位槽,42-螺纹段,43-开槽,5-锁止部,51-锁止块,511-螺纹槽,52-限位块,53-复位件,6-限位环,61-定位凸起,62-导向凸起,63-台阶部,7-弹性件,8-防尘罩。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首先参照附图来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拉索接头组件100,如图1-图11所示,拉索接头组件100包括拉索调节杆4、接头本体2、锁止部5、限位环6和弹性件7,接头本体2适于与换挡器的选挡摇臂1相连,选挡摇臂1用于选挡,拉索调节杆4与拉索的芯线相连,拉索的芯线与变速器相连。其中,接头本体2内设有供拉索调节杆4伸入的腔体21,拉索调节杆4伸入接头本体2的腔体21内并与锁止部5相连,锁止部5设置成可选择性地锁止拉索调节杆4以使拉索调节杆4与接头本体2可选择性地固定连接,限位环6套设在拉索调节杆4外,限位环6设置成相对拉索调节杆4沿轴向限位且可在腔体21内沿轴向移动,在锁止部5不锁止拉索调节杆4时,限位环6可沿轴向移动并带动拉索调节杆4沿轴向移动,弹性件7沿轴向弹性止抵在拉索调节杆4与接头本体2之间。在调节拉索接头组件100时,需要先解锁锁止部5,限位环6连同拉索调节杆4沿拉索调节杆4的轴向与接头本体2发生相对移动,弹性件7在轴向被压缩或拉伸,弹性件7在轴向上平衡后,锁止锁止部5,拉索调节杆4与接头本体2保持固定,完成拉索接头组件100的调节。调节拉索接头组件100的方式有多种,在其中一种调节方式中,先解锁锁止部5,然后将变速器和换挡器均挂入指定的调节档位,限位环6连同拉索调节杆4即可沿轴向移动,此时弹性止抵在限位环6与接头本体2之间的弹性件7通过弹性力自动进行行程调节,在弹性件7平衡时,选挡行程在最佳准确位置,锁止锁止部5,完成拉索接头组件100的调节。在另一种调节方式中,先解锁锁止部5,限位环6连同拉索调节杆4可在弹性件7的形变范围内沿轴向移动,操纵换挡器,并通过拉索调节杆4带动变速器摇臂挂入指定调节档位,待弹性件7平衡后,锁止锁止部5,完成拉索接头组件100的调节。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拉索接头组件100,通过设置限位环6与弹性件7,直接操纵换挡器即可实现拉索接头组件100的调节,拉索接头组件100的调节过程简单,易于操作,且依靠弹性件7的弹性力,可以实现精准调节,减少调节误差。在本技术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8-图11所示,拉索调节杆4的外周壁上设有定位槽41,限位环6的内周壁上设有定位凸起61,定位凸起61与定位槽41配合,且限位环6可在腔体21内沿轴向移动。在将限位环6套设在拉索调节杆4外时,定位凸起61与定位槽41配合,使限位环6与拉索调节杆4在轴向上定位,即限位环6沿轴向移动时可以带动拉索调节杆4沿轴向移动。优选地,定位凸起61可以构造为环形,定位槽41也构造为环形,也就是说,限位环6只在轴向上限定拉索调节杆4,拉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拉索接头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拉索调节杆(4);接头本体(2),所述接头本体(2)内设有供所述拉索调节杆(4)伸入的腔体(21);锁止部(5),所述锁止部(5)设置成可选择性地锁止所述拉索调节杆(4)以使所述拉索调节杆(4)与所述接头本体(2)可选择性地固定连接;限位环(6),所述限位环(6)套设在所述拉索调节杆(4)外,所述限位环(6)设置成相对所述拉索调节杆(4)沿轴向限位且可在所述腔体(21)内沿轴向移动;弹性件(7),所述弹性件(7)沿轴向弹性止抵在所述限位环(6)与所述接头本体(2)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索接头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拉索调节杆(4);接头本体(2),所述接头本体(2)内设有供所述拉索调节杆(4)伸入的腔体(21);锁止部(5),所述锁止部(5)设置成可选择性地锁止所述拉索调节杆(4)以使所述拉索调节杆(4)与所述接头本体(2)可选择性地固定连接;限位环(6),所述限位环(6)套设在所述拉索调节杆(4)外,所述限位环(6)设置成相对所述拉索调节杆(4)沿轴向限位且可在所述腔体(21)内沿轴向移动;弹性件(7),所述弹性件(7)沿轴向弹性止抵在所述限位环(6)与所述接头本体(2)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索接头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本体(2)的内周壁上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导向槽,所述限位环(6)的外周壁上设有与所述导向槽滑动配合的导向凸起(6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索接头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和所述导向凸起(62)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导向槽和多个所述导向凸起(62)一一对应,且均沿周向间隔开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拉索接头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索调节杆(4)的外周壁上设有定位槽(41),所述限位环(6)的内周壁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槽(41)配合的定位凸起(6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索接头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6)具有台阶部(63),所述弹性件(7)为弹簧,且弹性止抵在所述台阶部(63)与所述接头本体(2)之间。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士龙,史麒祥,李景富,贾楠,刘文超,姜忠山,冉飞,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