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313376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30 14: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图像显示装置,能够提高佩戴性。图像显示装置(1)具备佩戴于使用者(US)的头部(HD)的装置主体(2)、以及使装置主体(2)佩戴于头部(HD)的佩戴部件(6),装置主体(2)具有与头部(HD)的前额接触的框架(头带部3)、以及设置于框架且显示图像的显示部(4),佩戴部件(6)由具有规定的硬度的材料形成,具有与头部(HD)的枕外隆突附近的接触部位(CS)接触并与框架一同夹持头部(HD)的佩戴带(6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图像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佩戴于使用者的头部的HMD(Head Mounted Display:头带式显示器)等虚像显示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虚像显示装置具备分别设置于使用者的左右的第一像形成主体部以及第二像形成主体部、和将由这些像形成主体部形成的图像光向使用者的右眼以及左眼分别引导的导光部件,构成为透视型的HMD。此外,虚像显示装置具备具有抵接于使用者的鼻子的鼻垫部件的框部、以及设置于该框部并抵接于使用者的太阳穴附近的镜腿部分。而且,该虚像显示装置使各自的镜腿部分配置于与左右的太阳穴对应的位置,并且使鼻垫部件与鼻子抵碰,从而佩戴为将各导光部件配置于使用者的眼前。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86201号公报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虚像显示装置中,通过镜腿部分以及鼻垫部件支承虚像显示装置,因此存在佩戴性以及佩戴感较低的问题。特别地,在实施规定的作业的使用者使用该虚像显示装置的情况下,存在虚像显示装置在作业过程中偏移等而无法适当地识别所显示的图像的担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以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为目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佩戴性较高的图像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显示部,显示图像以便使用者能够观察;框架,与上述使用者的头部的前额接触;以及佩戴部件,由具有规定的硬度的材料形成,与设定于上述头部的后脑勺部的下部的接触部位接触,并与上述框架一同夹持上述头部。此外,后脑勺部的下部是指在该后脑勺部中从向后方最突出的部位至脖颈的部位,例如,能够列举包含枕外隆突的部位。根据上述一方式,通过与前额接触的框架以及与设定于后脑勺部的下部的接触部位接触的佩戴部件夹持使用者的头部,从而能够佩戴图像显示装置。据此,能够在头部的成为相互相反的一侧的位置夹持该头部。因此,与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虚像显示装置那样,以通过镜腿部以及鼻垫部件放置于耳朵以及鼻子的方式佩戴的结构相比,能够将图像显示装置稳定地佩戴于使用者的头部。因此,能够构成具有较高的佩戴性的图像显示装置。在上述一方式中,优选上述佩戴部件相对于上述框架连接成能够以与上述使用者的双眼的并排方向平行的转动轴为中心转动。根据上述结构,佩戴部件能够以该转动轴为中心上下转动。据此,能够根据使用者的头部的大小、形状变更该佩戴部件的位置,以使得接触部件的一部分与上述接触部位接触。因此,能够将图像显示装置佩戴于适当的位置,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该图像显示装置的佩戴性。在上述一方式中,优选上述框架形成为沿着上述头部的形状的圆弧形状,上述转动轴包括第一转动轴以及第二转动轴,上述佩戴部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上述第一转动轴以及上述第二转动轴分别连接,上述第一转动轴以及上述第二转动轴位于上述框架的上述圆弧形状的一端侧以及另一端侧、且位于上述框架的与上述头部对置的面。此处,当在框架的中央附近安装佩戴部件的情况下,由具有规定的硬度的材料形成的佩戴部件难以挠曲,从而难以使该佩戴部件沿着头部。另外,即便在框架的同与头部对置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安装佩戴部件的情况下,也难以使该佩戴部件沿着头部。与此相对,根据上述结构,佩戴部件安装于框架的圆弧形状的两端附近,因此能够使佩戴部件容易挠曲,从而能够容易沿着头部。此外,佩戴部件连接于框架的与头部对置的一侧的面,因此能够使佩戴部件容易沿着该头部。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图像显示装置的佩戴性。在上述一方式中,优选上述图像显示装置具有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上述框架,并支承上述显示部。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支承部件转动,除了能够使显示部位于适于使用者的位置之外,还能够使该显示部位于使用者的视野外。因此,能够使显示部位于使用者所希望的位置。在上述一方式中,优选上述支承部件具有一对臂,上述一对臂分别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设置于上述框架的上述圆弧形状的两端附近的轴部连接,上述一对臂中的一方的臂的转动轴与上述第一转动轴以及上述第二转动轴中的一方的转动轴位于同轴上,上述一对臂中的另一方的臂的转动轴与上述第一转动轴以及上述第二转动轴中的另一方的转动轴位于同轴上。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将框架中的成为各臂的转动轴的轴部作为用于将佩戴部件安装为能够转动的轴部加以利用。因此,不需要另外设置用于安装该佩戴部件的轴部。因此,能够抑制框架以及图像显示装置的结构复杂化。在上述一方式中,优选上述框架形成为沿着上述头部的形状的圆弧形状,上述佩戴部件具有:一对第一伸出部,分别与上述框架连接,沿着上述框架的圆弧形状的延长线分别伸出;一对第二伸出部,从上述一对第一伸出部的各个向下方伸出;接触部,从上述一对第二伸出部的各个与上述一对第一伸出部的伸出方向平行地伸出,并与上述接触部位接触。此处,根据上述接触部位的位置,使耳朵位于连结该接触部位与前额的线上。在该情况下,若佩戴部件盖在耳朵上,则对使用者造成的负担增加,从而难以长期佩戴图像显示装置。与此相对,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以佩戴部件不盖在耳朵上的方式使接触部与上述接触部位接触。因此,能够抑制因图像显示装置的佩戴而引起的使用者的负担增加。在上述一方式中,优选上述接触部的上下方向的尺寸比上述一对第一伸出部的各个以及上述一对第二伸出部的各个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大。此外,此处言及的上下方向是连结使用者的下颚部与头顶部的方向。根据上述一方式,佩戴部件形成为:沿着颞颥部的部分的上下方向的尺寸较小,与上述接触部位接触的部分的上下方向的尺寸较大。据此,能够确保沿着该颞颥部的部分的可挠性,因此能够使佩戴部件容易沿着颞颥部。另外,能够增大与该接触部位接触的接触面积,因此能够使接触部稳定地与该接触部位接触。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图像显示装置的佩戴性。在上述一方式中,优选上述佩戴部件具有能够调节该佩戴部件的长度的调节机构。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根据使用者的头部的形状以及大小调整佩戴部件的长度尺寸,因此各个使用者能够适当地佩戴图像显示装置。在上述一方式中,优选上述佩戴部件具备:第一带,包括上述一对第一伸出部中的一方的第一伸出部、上述一对第二伸出部中的与该一方的第一伸出部连接的一方的第二伸出部、以及上述接触部的一部分;以及第二带,包括上述一对第一伸出部中的另一方的第一伸出部、上述一对第二伸出部中的另一方的第二伸出部、以及上述接触部的另一部分,上述调节机构设置于上述第一带以及上述第二带中的一方的带,以使得上述第一带以及上述第二带中的另一方的带能够相对于上述一方的带相对地滑动,上述调节机构具有:卡止部,相对于上述第一带以及上述第二带中的一方的带卡止另一方的带;以及解除部,解除上述卡止部对上述另一方的带的卡止状态。根据上述结构,在相对于第一带以及第二带中的一方的带使另一方的带相对地移动后,通过调节机构卡止另一方的带,从而能够维持被调整的佩戴部件的长度。另外,通过上述解除部能够解除卡止部进行卡止的卡止状态,因此能够将佩戴部件延长到能够从头部取下图像显示装置的程度。因此,能够可靠地实施图像显示装置相对于头部的拆装。在上述一方式中,优选上述调节机构具有限制上述第一带以及上述第二带中的一方从另一方脱落的限制部。根据上述结构,限制部限制第一带以及第二带中的一方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图像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显示部,显示图像以便使用者能够观察;框架,与所述使用者的头部的前额接触;以及佩戴部件,由具有规定的硬度的材料形成,与设定于所述头部的后脑勺部的下部的接触部位接触,并与所述框架一同夹持所述头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6.19 JP 2015-1236421.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显示部,显示图像以便使用者能够观察;框架,与所述使用者的头部的前额接触;以及佩戴部件,由具有规定的硬度的材料形成,与设定于所述头部的后脑勺部的下部的接触部位接触,并与所述框架一同夹持所述头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佩戴部件相对于所述框架连接成能够以与所述使用者的双眼的并排方向平行的转动轴为中心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形成为沿着所述头部的形状的圆弧形状,所述转动轴包括第一转动轴以及第二转动轴,所述佩戴部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第一转动轴以及所述第二转动轴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以及所述第二转动轴位于所述框架的所述圆弧形状的一端侧以及另一端侧、且位于所述框架的与所述头部对置的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具有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框架,并支承所述显示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部件具有一对臂,所述一对臂分别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设置于所述框架的所述圆弧形状的两端附近的轴部连接,所述一对臂中的一方的臂的转动轴与所述第一转动轴以及所述第二转动轴中的一方的转动轴位于同轴上,所述一对臂中的另一方的臂的转动轴与所述第一转动轴以及所述第二转动轴中的另一方的转动轴位于同轴上。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形成为沿着所述头部的形状的圆弧形状,所述佩戴部件具有:一对第一伸出部,分别与所述框架连接,沿着所述框架的圆弧形状的延长线分别伸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城武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