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充电电池和可再充电电池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13025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30 13:48
本公开涉及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和可再充电电池模块。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隔板的电极组件;容纳电极组件的壳体;密封壳体的开口的盖板;包括第一部分和与第一部分一体形成的第二部分的第一子端子,第一部分被布置在盖板的一端,第二部分被布置在壳体的外表面;以及包括第三部分和与第三部分一体形成的第四部分的第二子端子,第三部分被布置在盖板的另一端,第四部分被布置在壳体的另一外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所描述的技术总地来说涉及可再充电电池和可再充电电池模块
技术介绍
可再充电电池不同于没有被设计成被再充电的一次电池之处在于,可再充电电池被设计成被重复充电和放电,已经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将可再充电电池应用于各种高科技领域并且广泛商用。例如,最近已经开发出使用非水电解质并具有相对高的能量密度的高功率可再充电电池,多个高功率可再充电电池可以被彼此串联联接,以被用在需要电力存储或大量电功率的设备中,从而形成高功率、大容量的电池模块。这样的可再充电电池被制造成各种形状,其典型形状包括圆柱形形状、矩形形状和袋形形状。圆柱形和矩形形状的高容量电池通常被用在需要相对大量功率的大中型模块中。每个可再充电电池通常包括:通过将作为绝缘体的隔板插入在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形成的电极组件、接纳电极组件和电解质溶液的壳体、被联接到壳体并封闭和密封壳体的盖板以及从盖板突出并被电连接到电极组件的正电极和负电极之一的电极端子。通常,当通过将多个可再充电电池彼此电连接来配置大型或中型电池模块时,通过在将板型端子附着到突出到每个电池外(例如,突出到每个电池上方的上部空间)的电极端子后使用连接构件或者通过在各自电池上方的上部空间中设置电池模块的连接线和电路结构,可再充电电池被彼此电连接,这样电池模块的高度增加。然而,在使用大型或中型电池模块的电动汽车中,当如上所述电池模块的高度增加时,电池模块的合适的放置位置和/或方位受限。此外,因为应用有该电池模块的电动车辆的车身高度增加,存在可能不能满足顾客的各种要求的问题。在此背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所描述技术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能包含不形成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提供了具有下述结构的可再充电电池,通过利用其上部空间和侧部空间而具有相对低的高度以提供具有相对低的高度的电池模块。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隔板的电极组件;容纳电极组件的壳体;密封壳体的开口的盖板;包括第一部分和与第一部分一体形成的第二部分的第一子端子,第一部分被布置在盖板的一端,第二部分被布置在壳体的外表面;以及包括第三部分和与第三部分一体形成的第四部分的第二子端子,第三部分被布置在盖板的另一端,第四部分被布置在壳体的另一外表面。可再充电电池可以进一步包括延伸穿过盖板并从盖板突出的第二端子,并且第二端子可以被电连接到第二电极。第三部分可以在其中具有开口,并且第二端子可以延伸到开口中。可再充电电池可以进一步包括被电连接到第一电极的第一端子,并且第一部分可以包括插入部分,并且第一端子可以被插入插入部分中。可再充电电池可以进一步包括延伸穿过盖板并从盖板突出的第一端子,第一端子可以被电连接到第一电极。第一部分可以在其中具有第一端子可以穿过的开口。第二子端子可以具有其中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相对于彼此被弯曲的形状。第一子端子可以具有其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对于彼此被弯曲的形状。第四部分和第二端子可以被分别布置在彼此垂直的表面上。第二部分和第一端子可以被分别布置在彼此垂直的表面上。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再充电电池模块,包括多个可再充电电池以及电连接多个可再充电电池中的一些可再充电电池的连接构件。连接构件可以包括:被联接到可再充电电池中的相邻可再充电电池的第一子端子的第二部分的外表面的第一连接构件;以及相对于第一连接构件被交替布置、并且被联接到可再充电电池中的相邻可再充电电池的第二子端子的第四部分的外表面的第二连接构件。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隔板的电极组件;容纳电极组件的壳体;密封壳体的开口的盖板;在盖板的一端上并延伸以与壳体的外表面相邻的第一子端子;以及在盖板的另一端上并延伸以与壳体的另一外表面相邻的第二子端子。在本公开的可再充电电池的一个实施例中,被联接到将可再充电电池中的相邻可再充电电池彼此电连接的连接构件的端子的形状使得端子的一部分在壳体的垂直于电极端子的一侧,从而使用根据此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减小了电池模块的高度。此外,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包括弯曲的端子,使得与电池相邻的上部空间和侧部空间可被利用,从而使用根据此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减小了电池模块的高度,并对用户提供了增加的易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模块的透视图。图2是沿图1的线II-II截取的剖视图。图3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透视图。图4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子端子的分解透视图。图5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子端子的分解透视图。图6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模块的透视图。图7是沿图6的线VII-VII截取的剖视图。图8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透视图。图9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端子的分解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考其中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附图更充分地描述本公开。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那样,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修改,所有这些都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图和描述将被视为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元件。将理解的是,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被连接到”或“被联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被直接连接到或联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或者还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中间元件或中间层。当元件或层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被直接连接到”或“被直接联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或中间层。例如,当第一元件被描述为“被联接”或“被连接”到第二元件时,第一元件可以被直接联接或连接到第二元件,或者第一元件可以经由一个或多个中间元件被间接联接或连接到第二元件。如本文所用,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的一个或多个的任意和所有组合。此外,当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时,使用“可以”指的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当放在一列元件之前时,诸如“至少一个”的表述修饰的是整列元件,而不是修饰该列中的单独元件。此外,术语“示例性”意指示例或例示。如本文所用,术语“使用”和“被用来”可以被认为分别与术语“利用”和“被利用来”同义。将理解的是,虽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可在本文中用来描述各种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该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来区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因此,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而不脱离示例实施例的教导。在图中,为了例示清楚,各个元件、层等的尺寸可能被夸大。出于易于描述的目的,诸如“之下”、“下方”、“下”、“上方”、“上”等的空间相对术语在本文中可用来描述如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将理解的是,除了图中描述的方位之外,空间相对术语意在包含设备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设备被翻转,被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元件将然后被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的“上方”或“之上”。因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可再充电电池和可再充电电池模块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隔板的电极组件;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壳体;密封所述壳体的开口的盖板;包括第一部分和与所述第一部分一体形成的第二部分的第一子端子,所述第一部分被布置在所述盖板的一端,所述第二部分被布置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和包括第三部分和与所述第三部分一体形成的第四部分的第二子端子,所述第三部分被布置在所述盖板的另一端,所述第四部分被布置在所述壳体的另一外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6.22 KR 10-2015-00883481.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隔板的电极组件;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壳体;密封所述壳体的开口的盖板;包括第一部分和与所述第一部分一体形成的第二部分的第一子端子,所述第一部分被布置在所述盖板的一端,所述第二部分被布置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和包括第三部分和与所述第三部分一体形成的第四部分的第二子端子,所述第三部分被布置在所述盖板的另一端,所述第四部分被布置在所述壳体的另一外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进一步包括:延伸穿过所述盖板并从所述盖板突出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端子被电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并且所述第三部分在其中具有开口,所述第二端子延伸到所述开口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四部分和所述第二端子被分别布置在彼此垂直的表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进一步包括:被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端子;并且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插入部分,并且所述第一端子被插入所述插入部分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进一步包括:延伸穿过所述盖板并从所述盖板突出的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被电连接到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致煐张明在卞相辕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