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电保护器用接线自动纠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312284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8 0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漏电保护器用接线自动纠错装置,包括箱体(1)、电源输入A端、电源输入B端、电源输出L端、电源输出N端和控制电路,控制电路设置在箱体(1)内,电源输入A端、电源输入B端、电源输出L端、电源输出N端设置在箱体(1)外表面;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二极管VD1、二极管VD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晶体管V1、晶体管V2、晶体管V3、电容C1、电解电容C2和继电器K。只需将漏电保护器的相线接入端和零线接入端分别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源输出L端和电源输出N端连接,无需区分市电的相线和零线,就可保证漏电保护器正确连接,发生漏电时使保护器可正常断开,保护电器设备及人员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纠错装置,具体是一种漏电保护器用接线自动纠错装置
技术介绍
漏电保护器作为人们家庭电力系统必备的设备之一,具有在家庭内部电路发生电器漏电时,能及时断开与市电的连接,保障家庭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家用电器不会因漏电发生故障。漏电保护器工作原理是通过检测进入保护器的两条线路的电流是否相同而工作的。当进入漏电保护器的线路电流不相等时,即电器有漏电时,保护器跳闸。但是漏电保护器在断开只分断相线,而零线是没有进行控制的;因此漏电保护器的火线零线接反后,当发生漏电情况时开关会跳闸,但电源的相线并不会断开,会引起电器设备损坏及人员的身体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漏电保护器用接线自动纠错装置,能在漏电保护器接线时无需区分市电的相线和零线,就可保证漏电保护器正确连接,发生漏电时使保护器可正常断开,保护电器设备及人员的安全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种漏电保护器用接线自动纠错装置,包括箱体、电源输入A端、电源输入B端、电源输出L端、电源输出N端和控制电路,控制电路设置在箱体内,电源输入A端、电源输入B端、电源输出L端、电源输出N端设置在箱体外表面;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二极管VD1、二极管VD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晶体管V1、晶体管V2、晶体管V3、电容C1、电解电容C2和继电器K,电源输入A端与继电器K的双向触头K1的常闭点连接和继电器K的双向触头K2的常开点连接,电源输入B端与继电器K的双向触头K1的常开点、继电器K的双向触头K2的常闭点和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VD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VD1的负极与电阻R3的一端和晶体管V1的基极连接,晶体管V1的发射极与晶体管V2的基极和电解电容C2的正极连接,电解电容C2的负极与电阻R3的另一端、晶体管V2的发射极、继电器K的电磁线圈一端和二极管VD2的正极连接并接地,晶体管V1的集电极与电阻R1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和晶体管V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晶体管V3的基极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晶体管V3的发射极和+6V电源连接,晶体管V3的集电极与继电器K的电磁线圈另一端和二极管VD2的负极连接。进一步,所述晶体管V1和晶体管V2均为NPN型三极管。进一步,所述晶体管V3为PNP型三极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采用箱体、电源输入A端、电源输入B端、电源输出L端、电源输出N端和控制电路相结合的方式,将电源输入A端和电源输入B端分别与市电的两条线任意连接,若电源输入A端和电源输入B端分别与市电的相线和零线相连接时,此时电源输入B端为低电平,使晶体管Vl~V3均处于截止状态,继电器K的电磁线圈不得电,继电器K的双向触头K1和K2均处于常闭点,此时电源输出A端通过继电器K的双向触头K1与电源输出L端连通,电源输入B端通过继电器K的双向触头K2与电源输出N端连通,从而使电源输出L端为市电的相线,电源输出N端为市电的零线。若电源输入A端和电源输入B端分别与市电的零线和相线相连接时,此时电源输入B端为高电平,使晶体管Vl~V3均处于导通状态,继电器K的电磁线圈得电,使继电器K的双向触头K1和K2均处常开点,此时电源输出A端通过继电器K的双向触头K2与电源输出N端连通,电源输入B端通过继电器K的双向触头K1与电源输出L端连通,从而使电源输出L端为市电的相线,电源输出N端为市电的零线。只需将漏电保护器的相线接入端和零线接入端分别与本技术的电源输出L端和电源输出N端连接,无需区分市电的相线和零线,就可保证漏电保护器正确连接,发生漏电时使保护器可正常断开,保护电器设备及人员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图中:1、箱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箱体1、电源输入A端、电源输入B端、电源输出L端、电源输出N端和控制电路,控制电路设置在箱体1内,电源输入A端、电源输入B端、电源输出L端、电源输出N端设置在箱体1外表面;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二极管VD1、二极管VD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晶体管V1、晶体管V2、晶体管V3、电容C1、电解电容C2和继电器K,电源输入A端与继电器K的双向触头K1的常闭点连接和继电器K的双向触头K2的常开点连接,电源输入B端与继电器K的双向触头K1的常开点、继电器K的双向触头K2的常闭点和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VD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VD1的负极与电阻R3的一端和晶体管V1的基极连接,晶体管V1的发射极与晶体管V2的基极和电解电容C2的正极连接,电解电容C2的负极与电阻R3的另一端、晶体管V2的发射极、继电器K的电磁线圈一端和二极管VD2的正极连接并接地,晶体管V1的集电极与电阻R1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和晶体管V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晶体管V3的基极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晶体管V3的发射极和+6V电源连接,晶体管V3的集电极与继电器K的电磁线圈另一端和二极管VD2的负极连接。进一步,所述晶体管V1和晶体管V2均为NPN型三极管。进一步,所述晶体管V3为PNP型三极管。先将漏电保护器的相线接入端和零线接入端分别与本技术的电源输出L端和电源输出N端连接,然后将电源输入A端和电源输入B端分别与市电的两条线任意连接,若电源输入A端和电源输入B端分别与市电的相线和零线相连接时,此时电源输入B端为低电平,使晶体管Vl~V3均处于截止状态,继电器K的电磁线圈不得电,继电器K的双向触头K1和K2均处于常闭点,此时电源输出A端通过继电器K的双向触头K1与电源输出L端连通,电源输入B端通过继电器K的双向触头K2与电源输出N端连通,从而使电源输出L端为市电的相线,电源输出N端为市电的零线。若电源输入A端和电源输入B端分别与市电的零线和相线相连接时,此时电源输入B端为高电平,使晶体管Vl~V3均处于导通状态,继电器K的电磁线圈得电,使继电器K的双向触头K1和K2均处常开点,此时电源输出A端通过继电器K的双向触头K2与电源输出N端连通,电源输入B端通过继电器K的双向触头K1与电源输出L端连通,从而使电源输出L端为市电的相线,电源输出N端为市电的零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漏电保护器用接线自动纠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电源输入A端、电源输入B端、电源输出L端、电源输出N端和控制电路,控制电路设置在箱体(1)内,电源输入A端、电源输入B端、电源输出L端、电源输出N端设置在箱体(1)外表面;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二极管VD1、二极管VD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晶体管V1、晶体管V2、晶体管V3、电容C1、电解电容C2和继电器K,电源输入A端与继电器K的双向触头K1的常闭点连接和继电器K的双向触头K2的常开点连接,电源输入B端与继电器K的双向触头K1的常开点、继电器K的双向触头K2的常闭点和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VD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VD1的负极与电阻R3的一端和晶体管V1的基极连接,晶体管V1的发射极与晶体管V2的基极和电解电容C2的正极连接,电解电容C2的负极与电阻R3的另一端、晶体管V2的发射极、继电器K的电磁线圈一端和二极管VD2的正极连接并接地,晶体管V1的集电极与电阻R1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和晶体管V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晶体管V3的基极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晶体管V3的发射极和+6V电源连接,晶体管V3的集电极与继电器K的电磁线圈另一端和二极管VD2的负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漏电保护器用接线自动纠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电源输入A端、电源输入B端、电源输出L端、电源输出N端和控制电路,控制电路设置在箱体(1)内,电源输入A端、电源输入B端、电源输出L端、电源输出N端设置在箱体(1)外表面;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二极管VD1、二极管VD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晶体管V1、晶体管V2、晶体管V3、电容C1、电解电容C2和继电器K,电源输入A端与继电器K的双向触头K1的常闭点连接和继电器K的双向触头K2的常开点连接,电源输入B端与继电器K的双向触头K1的常开点、继电器K的双向触头K2的常闭点和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VD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VD1的负极与电阻R3的一端和晶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凤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