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鲍志兴专利>正文

多工位辊筒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309553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7 1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多工位辊筒固定装置,包括机架、履带、传动轮、前轴、后轴、装夹器、伺服电机,机架设四件立柱,相邻立柱下端各设下侧挡与下横挡连接,上端各设上侧挡连接,上侧挡左上端前轴,右上端设后轴,上设上块,前轴、后轴两侧各设传动轮,外端各设两件与轴承孔一嵌入配合,履带上设若干装夹器,覆盖在共四件传动轮上并连接,构成一个拉长的圆,上块设若干能旋转的支撑轴,支撑轴的外端抵住所述履带的下沿口,后轴左端的轴头上设同步轮一,用同步带与伺服电机连接,伺服电机可以与外部设置的控制柜电源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安装多个辊筒,并依此交替使用,工作和拆装能不受干涉,外接控制柜能实现自动运行控制,提高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面布打卷时辊筒固定装置,尤其是多工位辊筒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面布在后续工艺加工中,需把先成卷的面布从辊筒上分离出,生产加工工艺或检验操作结束后,把面布重新打卷,然而,目前常用的面布打卷装置需先把辊筒安装在专用支架或专用推车上,面布打卷结束后再拆下、更换,耗时长,人工成本高,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多工位辊筒固定装置,包括机架、履带、传动轮、前轴、后轴、装夹器、伺服电机,机架设四件立柱,相邻立柱下端各设下侧挡与下横挡连接,上端各设上侧挡连接,上侧挡左上端前轴,右上端设后轴,上设上块,前轴、后轴两侧各设传动轮,外端各设两件与轴承孔一嵌入配合,履带上设若干装夹器,覆盖在共四件传动轮上并连接,构成一个拉长的圆,上块设若干能旋转的支撑轴,支撑轴的外端抵住所述履带的下沿口,后轴左端的轴头上设同步轮一,用同步带与伺服电机连接,伺服电机可以与外部设置的控制柜电源连接,应用时能安装多个辊筒,并依此交替使用,工作和拆装能不受干涉,外接控制柜能实现自动运行控制,提高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多工位辊筒固定装置,包括机架、履带、传动轮、前轴、后轴、装夹器、电机架、伺服电机,所述机架设四件立柱,侧边两件立柱下端各设下侧挡连接,,上端各设上侧挡连接,前后端的两件立柱下端各设下横挡,所述上侧挡左上端设前轴,右上端设后轴,上 设上块,所述前轴、后轴两侧各设传动轮,传动轮外端各设两件前轴承一,所述轴承一与上侧挡左右上端分别设的轴承孔一嵌入配合,所述履带上设若干装夹器,覆盖在共四件传动轮上并连接,构成一个拉长的圆,所述上块设若干轴承孔三,所述轴承孔三内设轴承二,所述轴承二内设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的外端抵住所述履带的下沿口,所述后轴左端的轴头上设同步轮一,所述同步轮一用同步带与伺服电机上设的同步轮二连接,所述伺服电机与机架左后的立柱上设的电机架固定。进一步设置,伺服电机与外部设置的控制柜电源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机架的设置,便于支撑辊筒固定滚动件;两侧立柱上轴承孔一和轴承一的设置,利于前轴、后轴的旋转;前轴、后轴的设置,利于各安装传动轮和前后支撑履带;两件传动轮的设置,利于同步传动履带;两侧履带上装夹器的对应设置,利于安装多个辊筒;上块的设置,利于安装若干件支撑轴;支撑轴的设置,利于支撑履带和工作时辊筒的承重力;轴承孔一、轴承二的设置,利于履带传动时,支撑轴同步旋转;同步轮一、同步轮二、同步带的设置,利于伺服电机与后轴同步传动,避免履带移动时打滑;伺服电机的设置,便于控制履带的移动速度、时间间隔和移动位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中:机架1、立柱101、轴承孔一1011、轴承一1012、下侧挡102、下横挡103、上块104、轴承孔三1041、轴承二1042、支撑轴1043、上侧挡105、履带2、传动轮3、前轴4、后轴5、轴头501、同步轮一5011、装夹器6、电机架7、伺服电机8、同步轮二801、同步带80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如图1~图2所示,多工位辊筒固定装置,包括机架1、履带2、传动轮3、前轴4、后轴5、装夹器6、电机架7、伺服电机8,所述机架1设四件立柱101,侧边两件立柱101下端各设下侧挡102连接,,上端各设上侧挡105连接,前后端的两件立柱101下端各设下横挡103,所述上侧挡105左上端设前轴4,右上端设后轴5,上设上块104,所述前轴4、后轴5两侧各设传动轮3,传动轮3外端各设两件前轴承一1012,所述轴承一1012与上侧挡105左右上端分别设的轴承孔一1011嵌入配合,所述履带2上设若干装夹器6,覆盖在共四件传动轮3上并连接,构成一个拉长的圆,所述上块104设若干轴承孔三1041,所述轴承孔三1041内设轴承二1042,所述轴承二1042内设支撑轴1043,所述支撑轴1043的外端抵住所述履带2的下沿口,所述后轴5左端的轴头501上设同步轮一5011,所述同步轮一5011用同步带802与伺服电机8上设的同步轮二801连接,所述伺服电机8与机架1左后的立柱101上设的电机架7固定,本技术机架1的设置,便于支撑辊筒固定滚动件;两侧立柱101上轴承孔一1011和轴承一1012的设置,利于前轴4、后轴5的旋转;前轴4、后轴5的设置,利于各安装传动轮3和前后支撑履带2;两件传动轮3的设置,利于同步传动履带2;两侧履带2上装夹器6的对应设置,利于安装多个辊筒;上块104的设置,利于安装若干件支撑轴1043;支撑轴1043的设置,利于支撑履带2和工作时辊筒的承重力;轴承孔三1041、轴承二1042的设置,利于履带2传动时,支撑轴1043同步旋转;同步轮一5011、同步轮二801、同步带802的设置,利于伺服电机8与后轴5同步传动,避免履带2移动时打滑;伺服电机8的设置,便于 控制履带2的移动速度、时间间隔和移动位置。伺服电机8与外部设置的控制柜电源连接。应用时,本技术和面布加工设备对接,在两侧位置对应的装夹器6上装入空的辊筒,从面布加工设备对接位置的第一件辊筒先应用打卷,第一件辊筒打卷满后,控制柜根据设定程序启动伺服电机8旋转,带动履带2往后移动,打卷满的第一件滚筒相应后移,另一个孔的辊筒进入原第一件滚筒位置后,伺服电机8停止旋转并锁定,面布打卷满的辊筒可以从本技术的后面取下,生产与辅助拆装无位置干涉,节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也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案例的限制,上述实施案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范畴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多工位辊筒固定装置

【技术保护点】
多工位辊筒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履带(2)、传动轮(3)、前轴(4)、后轴(5)、装夹器(6)、电机架(7)、伺服电机(8),所述机架(1)设四件立柱(101),侧边两件立柱(101)下端各设下侧挡(102)连接,上端各设上侧挡(105)连接,前后端的两件立柱(101)下端各设下横挡(103),所述上侧挡(105)左上端设前轴(4),右上端设后轴(5),上设上块(104),所述前轴(4)、后轴(5)两侧各设传动轮(3),传动轮(3)外端各设两件前轴承一(1012),所述轴承一(1012)与上侧挡(105)左右上端分别设的轴承孔一(1011)嵌入配合,所述履带(2)上设若干装夹器(6),覆盖在共四件传动轮(3)上并连接,构成一个拉长的圆,所述上块(104)设若干轴承孔三(1041),所述轴承孔三(1041)内设轴承二(1042),所述轴承二(1042)内设支撑轴(1043),所述支撑轴(1043)的外端抵住所述履带(2)的下沿口,所述后轴(5)左端的轴头(501)上设同步轮一(5011),所述同步轮一(5011)用同步带(802)与伺服电机(8)上设的同步轮二(801)连接,所述伺服电机(8)与机架(1)左后的立柱(101)上设的电机架(7)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工位辊筒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履带(2)、传动轮(3)、前轴(4)、后轴(5)、装夹器(6)、电机架(7)、伺服电机(8),所述机架(1)设四件立柱(101),侧边两件立柱(101)下端各设下侧挡(102)连接,上端各设上侧挡(105)连接,前后端的两件立柱(101)下端各设下横挡(103),所述上侧挡(105)左上端设前轴(4),右上端设后轴(5),上设上块(104),所述前轴(4)、后轴(5)两侧各设传动轮(3),传动轮(3)外端各设两件前轴承一(1012),所述轴承一(1012)与上侧挡(105)左右上端分别设的轴承孔一(1011)嵌入配合,所述履带(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志兴
申请(专利权)人:鲍志兴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