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弹性填料在池塘中构建微生物膜净化水质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30917 阅读:3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弹性填料在池塘中构建微生物膜净化水质的方法,特征是先在养殖池塘中央横向悬挂弹性填料,弹性填料上端用绳子固定,下端用重物体系住;当水温为20~30℃时挂入池塘水体,并同时泼洒微生态制剂,每亩养殖池塘水面每米水深每7~10天使用300~500g,25~35天形成固定化微生物膜;固定化微生物膜形成后每25~30天每亩每米水深使用微生态制剂300~500g。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弹性填料引入池塘水体,并以水体内的土著微生物和引入的外源微生物作为微生物源,建立池塘固定化微生物菌膜,实现高效的水体环境原位生物修复,减少换水率,节约水资源,减轻水产养殖污水对外环境的生态压力,从而提高池塘养殖的质量和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具体地说是属于水产养殖
技术背景池塘生态系统因其结构简单、可控性强而成为水产养殖生产的主要水 体,在我国的渔业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有的多数池塘养殖秉承 了传统的养殖模式,即以高密度放养、大量施肥投饵来获得高产量和高效 益。在这种养殖模式下,池塘水体中有机物、氮、磷等含量猛增,水质恶 化,污染日趋严重。为了改善水质和防止病害,目前主要的技术手段是加 大换水量和使用鱼药。加大换水量一方面浪费了水资源,同时外排的养殖 污水给养殖区周围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影响。而鱼药的使用虽然取得了应急 治疗的效果,但更多地带来了诸如抗药性、在水产品和环境中蓄积残留等 生态后果。因此传统的池塘养殖模式虽然能保证一定的产量,但养殖质量 和养殖效益并非能得到保证。现有的池塘养殖中水质环境基本处于较恶劣的状态,所采用的修复技术 主要是换水、使用化学水处理剂和微生态制剂。换水一方面浪费水资源,另 一方面对养殖外环境可能造成污染。使用化学水处理剂虽然有一定的效果, 但效果往往是短期的,不稳定的,且成本较高。而目前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多 采用微生物的游离细胞直接加入水体,因游离细胞在水体中的生存和活力、 定殖和流失等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故对水体的净化效果往往不太稳定,有 时甚至会造成二次污染。因此上述这些方法均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随着国家对水资源管理和水产养殖污水排放要求的逐步提高,水产养 殖业作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一部分已越来越受重视。在此情况下必须寻求一 种新型高效的、使用方便和稳定的池塘养殖水体的修复技术和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利用弹性填料在池 塘中构建微生物膜净化水质的方法,通过将弹性填料引入池塘水体,并以水体内的土著微生物和引入的外源微生物作为微生物源,建立池塘固定化微生 物菌膜,以此实现高效的水体环境原位生物修复,减少换水率,节约水资源, 减轻水产养殖污水对外环境的生态压力,从而提高池塘养殖的质量和效益,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采用 以下工艺步骤在养殖池塘中央横向悬挂弹性填料,弹性填料上端用绳子固定,下端用 重物体系住;当水温为20 30'C时挂入池塘水体,并同时泼洒微生态制剂, 每亩养殖池塘水面每米水深每7 10天使用300 500g, 25 35天形成固定 化微生物膜;固定化微生物膜形成后每25 30天每亩每米水深使用微生态制 剂300 500g,以维持微生态制剂对池塘水体的补充。所述的弹性填料采用生物刷。所述的生物刷长度为90 110cm,每40 50根为lm3。所述的重物体为砖或石块等。所述的微生态制剂采用利生素。本专利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应用于池塘养殖后,可利用弹性填料巨大的表面积,吸附水体中 的土著微生物和外源添加的微生物,在弹性填料上构建固定化的微生物菌膜。 利用固定化微生物膜上多种不同生理类群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快速强力地分 解水中多余的有机物、氮磷等营养元素,有效地降解残饵、代谢排泄物,减 轻池底的黑臭现象,显著增加池塘水质溶氧含量和氧化还原电位,去除氨氮、 硫化氢和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抑制有害藻类的繁殖,减少了池塘富营养化 的程度,修复了池塘环境,改善养殖生物的生存条件,有效防止病害的发生。 本专利技术应用后,池塘水质明显改善,可达到不换水或少换水的目的。即使换 水,外排的养殖用水也可达到淡水养殖排水标准。因此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和社会效益。在此技术下养殖的水产品无污染物和药物的残留,品质质量大 幅提高。本专利技术具有成本低、见效快、维持时间长、稳定性好、可操作性强、 受外界干扰小等特点,可显著提高池塘养殖水质的净化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本专利技术将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工艺步骤本专利技术在养殖池塘的中央横向悬挂弹性填料并泼洒微生态制剂来构建固 定化微生物膜。江苏洪泽水产良种场的一标准化鱼类养殖池塘,面积为8亩,该塘四周 为水泥板护坡,底为土质,水深1.5米以上。池塘中固定化微生物膜的构建 所用的固定化材料为弹性填料(即生物刷,每个长度1米,每44个为1立方 米,由江苏宜兴永诚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生产),固定方法是以池塘宽度为一排,用尼龙绳子固定生物刷的上端,绳子上每隔0.5米左右挂一根生物刷,每个 生物刷下用重物砖等系住。挂好生物刷后当水温达2(TC以上时泼洒微生态制 剂"利生素"(由江苏省微生物研究所有限公司生产),每亩水面每米水深每 七天使用300g"利生素",l个月后生物膜即构建完成。挂膜形成后每月每亩 每米水深使用微生态制剂300g。本实施例中固定化微生物膜弹性填料(即生物刷)使用500个,共计挂 5排,每排间隔2米,约占水面的10%。微生态制剂(利生素)使用量为2500g。 该池塘中放养50g左右的鲫鱼8000尾,50g左右的鳊鱼1600尾。试验周期 从7月21日至9月20日,共计62天。在实施过程中每20天定期测定池塘水质和微生物数量一次,水质测定的 结果为pH值为7.4 8.4 (对照塘为7.2 8.7)、高锰酸盐指数为8. 15 12.32mg/L (对照塘为14.44 18.65mg/L)、总氮(TN)为3.85 4. 25mg/L(对照塘为5. 46 7. 66mg/L)、总磷(TP)为0. 11 0. 15mg/L(对照塘为0. 17 0. 20mg/L)、溶解氧(DO)为7. 15 8. 23mg/L (对照塘为6. 32 7. 02mg/L)、 叶绿素A为32. 70 40.08u g/L (对照塘为40. 12 44. 04 u g/L)、氨氮(NH4+_N)为0. 23 0. 32mg/L (对照塘为0. 30 0. 62mg/L),水质明显优于 未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对照池塘。而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结果为池塘水体中的细菌 总数为6. 0X104 8. 5Xl()4个/mL (对照塘为6. OX 103 1. 5X 1()4个/mL),真 菌总数为3. 0X104 3.4Xl()4个/mL (对照塘为1. 4X 103 2. 2X 1()4个/mL); 弹性填料上的细菌总数为3.8X105 2.0Xl()7个/g,真菌总数为8.6X104 3.0X105个/g,池塘水体和弹性填料上的微生物数量远远大于未实施本专利技术 的对照塘。试验池塘未发生鱼类病害,鱼类的成活率为91%,高于对照池的 84%。实施例二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工艺步骤江苏洪泽水产良种场的一标准化鱼类养殖池塘,面积为8亩,该塘四周 为水泥板护坡,底为土质,水深1.5米以上。本实施例中固定化微生物膜弹性填料生物刷使用700个,共计挂7排,每排间隔2米,约占水面的15%。 微生态制剂"利生素"使用量为2500g(同实施例一)。该池塘中放养50g左 右的鲫鱼8000尾,50g左右的鳊鱼1600尾。试验周期从7月21日至9月20 日,共计62天。在实施过程中每20天定期测定池塘水质和微生物数量一次,水质测定的 结果为pH值为7.5 8.2 (对照塘为7.0 8.9)、高锰酸盐指数为8. 06 11.28mg/L (对照塘为10.86 16.85mg/L)、总氮(TN)为3. 58 4. 32mg/L(对照塘为5. 68 7.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弹性填料在池塘中构建微生物膜净化水质的方法,其特征是采用以下工艺步骤: 先在养殖池塘中央横向悬挂弹性填料,弹性填料上端用绳子固定,下端用重物体系住;当水温为20~30℃时挂入池塘水体,并同时泼洒微生态制剂,每亩养殖池塘水面每米水深每7~10天使用300~500g,25~35天形成固定化微生物膜;固定化微生物膜形成后每25~30天每亩每米水深使用微生态制剂300~500g。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家长吴伟胡庚东孟顺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