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三轮车的双刹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305593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7 0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三轮车的双刹系统,包括:三轮车本体;一设置在所述三轮车本体的各后车轮毂内,以对各后车轮毂进行刹车制动的第一刹车单元;一与各后车轮毂的外侧壁相配合,以在陡坡起步时对各后车轮毂进行刹车抱死的第二刹车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三轮车的双刹系统如(电动三轮车),其能够通过设置在与各后车轮毂的外侧壁相配合的第二刹车单元,使三轮车在处于任何路段状态下,都能通过第二刹车单元对各后车轮毂进行刹车抱死,以保证其具有更高的安全系数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在三轮车行驶情况下使用的双刹系统。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用在三轮车行驶(如陡坡起步)情况下的双刹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三轮车产品用在日常代步情形中,主要包括通过油或电提供动力来源,其以可载人和载货深得用户喜爱。但现有的三轮车,如电动三轮车,其虽然以其小巧的外观、节能以及多功能迎得大部份使用人员的喜爱,但在实际使用中,却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安全隐患,如在陡坡起步时,如果遇到紧急事故或者故障需要重新启动时,现有的电动三轮车只具有设置后车轮毂内的制动刹车装置,故其在发生故障重新启动时,必须把制动刹车装置松开,才能实现点火,但松开制动刹车装置后,因其处于的路段属于陡超段,故车子出于惯性的原因,会发生后退情况,造成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三轮车的双刹系统如(电动三轮车),其能够通过设置在与各后车轮毂的外侧壁相配合的第二刹车单元,使三轮车在处于任何路段状态下,都能通过第二刹车单元对各后车轮毂进行刹车抱死,以保证其具有更高的安全系数和稳定性。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三轮车的双刹系统,包括:三轮车本体;一设置在所述三轮车本体的各后车轮毂内,以对各后车轮毂进行刹车制 动的第一刹车单元;一与各后车轮毂的外侧壁相配合,以在陡坡起步时对各后车轮毂进行刹车抱死的第二刹车单元。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第一刹车单元、第二刹车单元的操作端分别设置在三轮车的龙头处和/或踏脚处。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第二刹车单元包括:一与所述第二刹车单元操作端连接的传动组件;以及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进而与各后车轮毂的外侧壁相配合的两个刹车机构。优选的是,其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一与各刹车机构连接的主轴;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三轮车本体底部,并与各后车轮毂的位置相配合的连接机构,所述主轴穿过连接机构的自由端以使主轴可转动的方式进行连接;一端与所述第二刹车单元操作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主轴可转动连接的传动杆。优选的是,其中,所述主轴在靠近连接机构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向所述三轮车底部方向延伸的突出部,每个所述突出部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且所述连接机构通过一穿过通孔的弹性元件进而连接。优选的是,其中,每个所述刹车机构均包括一固定板,以及设置在各固定板上进而与各后车轮毂相配合的刹车片,所述固定板通过一可容纳主轴的弧形部进而与主轴固定连接。优选的是,其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一T型管件,其包括一可供所述主轴穿过,进而构成与主轴可转动连接的水平管,以及与所述水平管相配合的直管;一与所述三轮车底部固定连接的连接板,其自由端设置有一可供直管穿过环形部;其中,所述直管与环形部通过至少一个螺母进而卡紧连接。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其一,本技术通过在如电动三 轮车的各后车轮毂侧壁上设置的第二刹车单元,使得其在突发状态(如第一刹车单元失灵)或陡坡状态下,仍然能保持较强的安全系数和稳定性,具有可实施效果好,适应性强的效果。其二,本技术通过对第二刹车单元的具体结构设计,使得其在使用时的具有更好的可实施性,可操作性,并利于检修和维护。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适用于三轮车的双刹系统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适用于三轮车的双刹系统中同学二刹车单元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适用于三轮车的双刹系统的实现形式,其中包括:三轮车本体(未示出);一设置在所述三轮车本体的各后车轮毂1内,以对各后车轮毂进行刹车制动的第一刹车单元2,其与传统的三轮车一样,主要用于在紧急状况下的紧急刹车制动,以使车速下降或停止;一与各后车轮毂的外侧壁相配合,以在陡坡起步时对各后车轮毂进行刹车抱死的第二刹车单元3,其作用在于当第一刹车单元失灵的情况下对三轮车进行刹车,或是在紧急状况下,与第一刹车单元相互配合,以使其能迅速处于低速度或停止状态,以及在陡坡状态松开第一刹车单元时,使三轮车的 位置进行限定,防止其后退造成的安全事故。采用这种方案具有可实施效果好,可操作性强,适应性好,稳定性好,安全系数高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第一刹车单元、第二刹车单元的操作端分别设置在三轮车的龙头处和/或踏脚处。采用这种方案对各刹车单元的位置进行限定,以符合操作人员的使用习惯或使用方便,具有适应性好,可实施效果好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如图2所示,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第二刹车单元包括:一与所述第二刹车单元操作端310连接的传动组件320,其用于将操作人员的相应操作传递给刹车机构;以及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进而与各后车轮毂的外侧壁相配合的两个刹车机构330,其用于将传动组件传递过来的相应力施加给各后车轮毂的外侧壁,以使其实现对各后车轮毂抱死的状态。采用这种方案具有可实施效果好,可操作性强,结构简单,成本可控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如图2所示,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一与各刹车机构连接的主轴321,其用于将操作端的力施加给与其连接的各刹车机构;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三轮车本体底部,并与各后车轮毂的位置相配合的连接机构322,其作用在于对主轴的位置进行限定,所述主轴穿过连接机构的自由端以使主轴可转动的方式进行连接,其作用在主轴转动时,将力传递给与其连接的各刹车机构;一端与所述第二刹车单元操作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主轴可转动连接的传动杆323,其用于将操作端的作用力传递给主轴。采用这种方案具有结构简单,成本可控,可操作性强,可实施效果好,利于后期的维护和检修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如图2所示,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主轴在靠近连接机构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向所述三轮车底部方向延伸的突出部324,每个所述突出部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325,且所述连接机构通过一穿过通孔的弹性元件326进而连接。采用这种方案的弹性元件的作用在于当操作端的力作用消失后,通过弹性力作用将主轴的位置拉回到预定位置,以便于其下次制动动作的顺利完成,具有结构简单,可实施效果好,可操作性强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如图1-2所示,在另一种实例中,每个所述刹车机构均包括一固定板331,以及设置在各固定板上进而与各后车轮毂相配合的刹车片332,所述固定板通过一可容纳主轴的弧形部333进而与主轴固定连接。采用这种方案以使刹车片及整个刹车机构都处于可更换的状态,以利于后期的维护,具有可实施效果好,可操作性强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如图2所示,在另一种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适用于三轮车的双刹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三轮车的双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三轮车本体;一设置在所述三轮车本体的各车轮毂内,以对各后车轮毂进行刹车制动的第一刹车单元;一与各后车轮毂的外侧壁相配合,以在陡坡起步时对各后车轮毂进行刹车抱死的第二刹车单元;其中,所述第二刹车单元包括:一与所述第二刹车单元操作端连接的传动组件;以及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进而与各后车轮毂的外侧壁相配合的两个刹车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三轮车的双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三轮车本体;一设置在所述三轮车本体的各车轮毂内,以对各后车轮毂进行刹车制动的第一刹车单元;一与各后车轮毂的外侧壁相配合,以在陡坡起步时对各后车轮毂进行刹车抱死的第二刹车单元;其中,所述第二刹车单元包括:一与所述第二刹车单元操作端连接的传动组件;以及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进而与各后车轮毂的外侧壁相配合的两个刹车机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三轮车的双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刹车单元、第二刹车单元的操作端分别设置在三轮车的龙头处和/或踏脚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三轮车的双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一与各刹车机构连接的主轴;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三轮车本体底部,并与各后车轮毂的位置相配合的连接机构,所述主轴穿过连接机构的自由端以使主轴可转动的方式进行连接;一端与所述第二刹车单元操作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维清李志汉
申请(专利权)人:盐亭京豹电动车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