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包及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85672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5 16: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包及电池模组。散热包包括:第一封装膜以及第二封装膜;第一封装膜具有多个相互间隔并向外凸出的第一冲坑,各第一冲坑内部填充有相变材料,第二封装膜盖设第一封装膜,第一封装膜的四周边缘与第二封装膜的四周边缘封合形成第一封合部,第一封装膜的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冲坑之间的部分与第二封装膜的对应位置封合形成第二封合部,且第二封合部的封合强度小于第一封合部的封合强度。电池模组包括沿排列方向布置的多个单体电池,其中,至少在两个相邻的单体电池之间设置有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散热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散热包能吸收单体电池的热量,提高电池模组的散热效率,并提供单体电池的膨胀空间,避免散热包胀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包及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采用相变材料来吸收电池模组中单体电池的热量。然而,现有技术存在很多缺陷,例如:1)未对相变材料进行有效地封装,相变材料吸热后存在流动的风险;2)只是对相变材料进行简单的封装,在单体电池膨胀时容易挤破相变材料的封装袋,导致相变材料泄漏;3)无法有效的排出相变材料吸收的热量,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热积累。于2007年7月25日授权公告的中国专利文献CN2927335Y公开了一种具有吸热体的电池装置,相变材料有简单的封装,也形成散热的风道,但是没有供单体电池膨胀的空间,因此当单体电池膨胀时相变材料就会受到挤压,封装袋容易开裂,或者当相变材料吸热后自身膨胀,容易把封装袋胀裂,导致相变材料的泄漏。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包及电池模组,其能吸收单体电池的热量,提高电池模组的散热效率,并提供单体电池的膨胀空间,避免散热包胀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包,其包括:第一封装膜以及第二封装膜;其中,第一封装膜具有多个相互间隔并向外凸出的第一冲坑,各第一冲坑内部填充有相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散热包及电池模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包(1),包括:第一封装膜(11);以及第二封装膜(12);其特征在于,第一封装膜(11)具有多个相互间隔并向外凸出的第一冲坑(111),各第一冲坑(111)内部填充有相变材料(M),第二封装膜(12)盖设第一封装膜(11),第一封装膜(11)的四周边缘与第二封装膜(12)的四周边缘封合形成第一封合部(P1),第一封装膜(11)的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冲坑(111)之间的部分与第二封装膜(12)的对应位置封合形成第二封合部(P2),且第二封合部(P2)的封合强度小于第一封合部(P1)的封合强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包(1),包括:第一封装膜(11);以及第二封装膜(12);其特征在于,第一封装膜(11)具有多个相互间隔并向外凸出的第一冲坑(111),各第一冲坑(111)内部填充有相变材料(M),第二封装膜(12)盖设第一封装膜(11),第一封装膜(11)的四周边缘与第二封装膜(12)的四周边缘封合形成第一封合部(P1),第一封装膜(11)的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冲坑(111)之间的部分与第二封装膜(12)的对应位置封合形成第二封合部(P2),且第二封合部(P2)的封合强度小于第一封合部(P1)的封合强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包(1),其特征在于,第二封装膜(12)具有多个第二冲坑(121),且第二冲坑(121)与第一冲坑(111)凸出的方向相反;第二冲坑(121)内部填充有相变材料(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包(1),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第二冲坑(121)与各自对应的第一冲坑(111)位置相对并连通并一起填充相变材料(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包(1),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永煌王岳利刘石磊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