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制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温室大棚智能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20世纪70年代,国外的数字农场发展较快,特别是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但是由于当时水平有限,只是进行单一的控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采取多因素综合控制方法,利用计算机控制农场的环境。这种方法是将各种作物在不同生长时期需要的适宜环境条件输入到电脑,当某一环境因素发生改变时,其余因素自动做出相应的修正或者调整。到了20世纪90年代,在多因子环境控制中,采用了模糊控制技术,并采用这一先进技术开发环境自动控制的计算机软件系统。目前荷兰、以色列等发达国家已经可以根据作物的要求和特点,对大棚内光照、温度、水分等诸多因素进行自动调控。美国和荷兰还利用温差管理技术,对花卉、果蔬等产品的开花期和成熟期进行控制,以满足生产和市场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棚控制技术发生了变化。一些国家在实现了作业和控制自动化的同时,也进行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研究,开发用于农场管理、决策、咨询等方面的专家系统软件,利用遥测技术、网络技术进行大棚的远程控制、管理诊断、实时环境监控,为用户提供各类信息服务,该网络还连接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温室大棚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协调器、照明灯控制终端、温湿度控制终端、GSM终端、蓝牙终端,其特征在于:括控制器与协调器无线连接,协调器分别与照明灯控制终端、温湿度控制终端、GSM终端和蓝牙终端无线连接,其中:照明灯控制终端包括用于采集温室大棚内亮度的亮度传感器,照明灯控制终端与照明灯连接;温湿度控制终端包括用于采集温室大棚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温室大棚内湿度的湿度传感器和用于采集温室大棚内光照强度的光照强度传感器;温湿度控制终端分别与温室大棚内的风扇、滴灌装置和遮阳网连接;GSM终端与手机无线连接;蓝牙终端与照明灯、风扇、滴灌装置和遮阳网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室大棚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协调器、照明灯控制终端、温湿度控制终端、GSM终端、蓝牙终端,其特征在于:括控制器与协调器无线连接,协调器分别与照明灯控制终端、温湿度控制终端、GSM终端和蓝牙终端无线连接,其中:照明灯控制终端包括用于采集温室大棚内亮度的亮度传感器,照明灯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相敏,万正兵,康壮,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大学文理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