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驱动电路和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70725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3 15: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驱动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端;第一电感,其一端与电源输入端连接;二极管,其一端与第一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容,并联设置在二极管的两端;第二电容,其一端与二极管的另一端连接,其另一端通过第二电感接地;LED灯阵列,并联设置在第二电容的两端;第三电感,其一端与第一电感的另一端连接,其另一端通过第一开关接地;第三电容,并联设置在第一开关的两端;其中,第三电感的一端通过缓冲电路接地,以通过缓存电路吸收第三电感的一端的电压毛刺。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电子设备。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吸收开关节点上的电压毛刺,有效降低背光驱动电路的频率振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技术
,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光驱动电路和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当前电子设备上使用的背光驱动电路为升压电路,而现在的背光驱动电路容易产生开关噪声,导致开关节点上的电压以一定的频率振荡,从而产生辐射和电磁干扰电子设备的天线的性能。如图1所示,电容Cj1和电容Cj2分别为二极管和MOS管T1的寄生电容,电感Lj1为电子设备芯片内部走线寄生电感,电感Lj2为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容Cout到地走线寄生电感。当开关闭合,即MOS管T1导通时,电容Cj1、电容Cj2、电感Lj1、电感Lj2以及输出电容Cout之间会形成闭合回路,导致开关节点(即电感L1的另一端)产生电压毛刺,即开关节点上的电压以一定的频率振荡,从而产生辐射和电磁干扰电子设备的芯片,甚至影响到电子设备的天线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背光驱动电路和电子设备,能够吸收开关节点上的电压毛刺,有效降低背光驱动电路的频率振荡。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背光驱动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端;第一电感,其一端与电源输入端连接;二极管,其一端与第一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容,并联设置在二极管的两端;第二电容,其一端与二极管的另一端连接,其另一端通过第二电感接地;LED灯阵列,并联设置在第二电容的两端;第三电感,其一端与第一电感的另一端连接,其另一端通过第一开关接地;第三电容,并联设置在第一开关的两端;其中,第一电感的另一端通过缓冲电路接地,以通过缓存电路吸收第一电感的另一端的电压毛刺。其中,缓冲电路包括第四电容和电阻,电阻的一端与第一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四电容的一端连接,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接地。其中,缓冲电路还包括第二开关,第二开关的一端与第一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开关的另一端与电阻的一端连接。其中,第二开关为单刀开关。其中,背光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五电容,第五电容的一端与电源输入端连接,第五电容的另一端接地。其中,第一开关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第一开关的第一端与第三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开关的第二端接地,第一开关的第三端与控制端连接,以通过控制端控制第一开关的导通。其中,第三电容的一端与第一开关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一开关的第二端连接。其中,第一开关为NMOS管,第一开关的第一端对应NMOS管的漏极,第一开关的第二端对应NMOS管的源极,第一开关的第三端对应NMOS管的栅极。其中,LED灯阵列包括多个串联设置的LED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的背光驱动电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专利技术所公开得背光驱动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端;第一电感,其一端与电源输入端连接;二极管,其一端与第一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容,并联设置在二极管的两端;第二电容,其一端与二极管的另一端连接,其另一端通过第二电感接地;LED灯阵列,并联设置在第二电容的两端;第三电感,其一端与第一电感的另一端连接,其另一端通过第一开关接地;第三电容,并联设置在第一开关的两端;其中,第三电感的一端通过缓冲电路接地,以通过缓存电路吸收第三电感的一端的电压毛刺。通过上述方式,本专利技术的背光驱动电路能够吸收开关节点上的电压毛刺,降低背光驱动电路的频率振荡,使得背光驱动电路所产生辐射和电磁干扰较低,不影响电子设备的芯片和天线的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的背光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背光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具体可以智能手机、电视机、平板电脑或其他具有显示器的电子设备。其中,电子设备包括背光驱动电路。如图2所示,图2是是本专利技术的背光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该背光驱动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端Vin、第一电感L1、二极管D、第一电容Cj1、第二电容Cout、LED灯阵列12、第二电感Lj2、第三电感Lj1、第一开关T1、第三电容Cj2、缓冲电路11和第五电容Cin。电源输入端Vin用于连接输入电压。第一电感L1的一端与电源输入端Vin连接,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的另一端与第二电容Cout的一端连接,第二电容Cout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电感Lj2接地,即第二电感Lj2的一端与第二电容Cout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感Lj2另一端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容Cj1并联设置在二极管D的两端,在本实施例中,LED灯阵列12并联设置在第二电容Cout的两端,以通过第二电容Cout为LED灯阵列12供电。优选地,LED灯阵列12包括多个串联设置的LED灯。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LED灯阵列12也可以包括多个并联设置的LED灯。第三电感Lj1的一端与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感Lj1另一端通过第一开关T1接地,且第三电容Cj2并联设置在第一开关T1的两端。具体地,第一开关T1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第一开关T1的第一端与第三电感Lj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开关T1的第二端接地,第一开关T1的第三端与控制端10连接,以通过控制端10控制第一开关T1的导通,即控制端10输出一控制信号至第一开关T1的第三端时,第一开关T1的第一端和第一开关T1的第二端导通。进一步地,第三电容Cj2的一端与第一开关T1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容Cj2的另一端与第一开关T1的第二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T1为NMOS管,第一开关T1的第一端对应NMOS管的漏极,第一开关T1的第二端对应NMOS管的源极,第一开关T1的第三端对应NMOS管的栅极。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开关T1为NPN型三极管,第一开关T1的第一端对应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一开关T1的第二端对应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一开关T1的第三端对应NPN型三极管的基极。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通过缓冲电路11接地,以通过缓存电路11吸收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的电压毛刺。具体地,缓冲电路11包括第四电容C、电阻R和第二开关T2,第二开关T2的一端与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开关T2的另一端与电阻R的一端连接,电阻R的另一端与第四电容C的一端连接,第四电容C的另一端接地。当在第二开关T2闭合时,第一开关T1、第三电感Lj1、第二开关T2、电阻R和第四电容C形成一个接地通路,从而能够将在二极管D,第二电容Cout、第二电感Lj2、第一开关T1和第三电感Lj1形成的回路所产生的振荡吸收,使得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上不会产生电压毛刺。其中,第二开关T2为单刀开关。应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删除第二开关T2,即缓冲电路11可以仅仅包括第四电容C和电阻R,电阻R的一端直接与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第五电容Cin的一端与电源输入端Vin连接,第五电容Cin的另一端接地,通过第五电容Cin,可以对电源输入端Vin所输入的电压进行过滤。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五电容Cin删除。应理解,电阻R为可调电阻或第四电容C的电容值可调,可以根据二极管D,第二电容Cout、第二电感Lj2、第一开关T1和第三电感Lj1形成的回路所产生的振荡大小后,调节电阻R和/或第四电容C的值即可以降低背光驱动电路的谐振电压毛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背光驱动电路和电子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输入端;第一电感,其一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连接;二极管,其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容,并联设置在所述二极管的两端;第二电容,其一端与所述二极管的另一端连接,其另一端通过第二电感接地;LED灯阵列,并联设置在所述第二电容的两端;第三电感,其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连接,其另一端通过第一开关接地;第三电容,并联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关的两端;其中,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通过缓冲电路接地,以通过所述缓存电路吸收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的电压毛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输入端;第一电感,其一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连接;二极管,其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容,并联设置在所述二极管的两端;第二电容,其一端与所述二极管的另一端连接,其另一端通过第二电感接地;LED灯阵列,并联设置在所述第二电容的两端;第三电感,其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连接,其另一端通过第一开关接地;第三电容,并联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关的两端;其中,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通过缓冲电路接地,以通过所述缓存电路吸收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的电压毛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电路包括第四电容和电阻,所述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电路还包括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的一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为单刀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