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水泵的进水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67151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3 1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流体输送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卧式水泵的进水体结构。它包括一体成型的进水体本体,所述的进水体本体上设有进水口,进水体本体远离进水口的一端向外弯折后形成一个与进水体本体呈台阶状的外包边止口,该外包边止口能压设在泵壳上并与泵壳的端部形成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强度高,对泵壳或导流壳能起到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流体输送设备
,涉及一种卧式水泵的进水体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卧式泵,其进水体和出水体,大多采用砂铸或精密铸造,这两种铸造的表面粗糙度高,一般在25左右。进水体和出水体之间,根据客户要求,相应加上若干个导流壳,导流壳是用型材板才冷冲压而成,导流壳外表粗糙度值一般在0.8-1.6之间,所以,导流壳外表平整光亮,这样,导流壳与进水体或出水体有明显的表面粗糙度的差值,进水体与导流壳或泵壳之间配合后会影响进水体强度。本申请人在之前申请的中国专利,一种连接泵体的进水体[申请号:201510034846.1],包括一端为大口径的敞口圆形连接体,该连接体另一端侧边外接有同心的小口径管接,所述连接体的侧边、小口径管接的对称外壁上设置有一对向外侧凸起的吊耳;所述连接体的外周壁上均匀设置有至少三个从敞口或侧边起始的、轴向内凹的凹缺口,并在凹缺口的底面形成有一与端平面平行的平台面,并在该平台面上开设有轴向安装孔;所述小口径管接的横截面为六角形外壁,内设有连接用螺孔;所述连接体的外周壁上均匀设置有四个凹缺口;所述连接体的敞口端面上设置有外圈或内圈凹缺接口;它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安装方便,结构强度高,牢固性好等特点。但是该方案在应用到与粗糙度较低的泵壳或导流壳结合时,人有待进一步提高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卧式水泵的进水体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卧式水泵的进水体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进水体本体,所述的进水体本体上设有进水口,进水体本体远离进水口的一端向外弯折后形成一个与进水体本体呈台阶状的外包边止口,该外包边止口能压设在泵壳上并与泵壳的端部形成连接。在上述的卧式水泵的进水体结构中,所述的外包边止口包括相互连接的外包边环和外包边筒,所述的外包边环和进水体本体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的外包边环和外包边筒之间的夹角为90°。在上述的卧式水泵的进水体结构中,所述的外包边环压设在泵壳上。在上述的卧式水泵的进水体结构中,所述的外包边环能通过连接件与密封座固定连接。在上述的卧式水泵的进水体结构中,所述的进水体本体上设有至少一个排料孔,在进水体本体内壁且与排料孔相对应的位置上固定连接有一个螺母,所述的排料孔内设有一个与螺母螺接的螺堵。在上述的卧式水泵的进水体结构中,所述的排料孔内设有一个密封圈,所述的螺堵穿过密封圈后与螺母螺接。在上述的卧式水泵的进水体结构中,所述的进水体本体远离外包边止口的一端向外凸出。在上述的卧式水泵的进水体结构中,所述的外包边止口和进水体本体一体冷压成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设计合理,结构强度高,对泵壳或导流壳能起到保护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应用到水泵上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进水体本体1、进水口2、外包边止口3、外包边环4、外包边筒5、排料孔6、螺母7、螺堵8、密封圈9、泵壳100、连接件101、密封座10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卧式水泵的进水体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进水体本体1,所述的进水体本体1上设有进水口2,进水口2可以是通过焊接与进水体本体1固定连接,进水体本体1远离进水口2的一端向外弯折后形成一个与进水体本体1呈台阶状的外包边止口3,该外包边止口3能压设在泵壳100上并与泵壳100的端部形成连接。所述的进水体本体1远离外包边止口3的一端向外凸出。所述的外包边止口3和进水体本体1一体冷压成型。具体的说,外包边止口3包括相互连接的外包边环4和外包边筒5,所述的外包边环4和进水体本体1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的外包边环4和外包边筒5之间的夹角为90°。外包边环4压设在泵壳100上。外包边环4能通过连接件101与密封座102固定连接,连接件101可以是螺栓件等。进水体本体1上设有至少一个排料孔6,用于排液或放气,优选为两个,沿进水体本体1中心线对称设置,在进水体本体1
内壁且与排料孔6相对应的位置上固定连接有一个螺母7,所述的排料孔6内设有一个与螺母7螺接的螺堵8。排料孔6内设有一个密封圈9,所述的螺堵8穿过密封圈9后与螺母7螺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如图2所示,进水体本体1压设在泵壳100上,并用密封件如密封圈等形成密封,外包边筒5环绕在泵壳100外,对泵壳100端部起到保护作用,排料孔6起到排液和排气作用,外包边止口3既增加了进水体拉杆孔周边的强度,又对泵壳起到保护作用。避免了由于材料的铸造的原因造成的强度性能的减弱。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进水体本体1、进水口2、外包边止口3、外包边环4、外包边筒5、排料孔6、螺母7、螺堵8、密封圈9、泵壳100、连接件101、密封座10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技术精神相违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卧式水泵的进水体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进水体本体(1),所述的进水体本体(1)上设有进水口(2),其特征在于,进水体本体(1)远离进水口(2)的一端向外弯折后形成一个与进水体本体(1)呈台阶状的外包边止口(3),该外包边止口(3)能压设在泵壳上并与泵壳的端部形成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水泵的进水体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进水体本体(1),所述的进水体本体(1)上设有进水口(2),其特征在于,进水体本体(1)远离进水口(2)的一端向外弯折后形成一个与进水体本体(1)呈台阶状的外包边止口(3),该外包边止口(3)能压设在泵壳上并与泵壳的端部形成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水泵的进水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包边止口(3)包括相互连接的外包边环(4)和外包边筒(5),所述的外包边环(4)和进水体本体(1)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的外包边环(4)和外包边筒(5)之间的夹角为9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水泵的进水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包边环(4)压设在泵壳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水泵的进水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伟忠金记明姚松保潘周华沈斌陈玉胜孙计刘水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南元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