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墨记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260035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2 2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其具有收纳用于喷出墨而在被打印介质上进行打印的喷嘴的打印头,在上述打印头的侧面设置用静电力回收飘浮的墨的墨回收装置。由此,能够不增加溶剂的挥发量而抑制飘浮的墨引起的打印头内外部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从喷嘴连续地喷出墨来在被打印介质上进行打印的喷墨记录装置
技术介绍


技术介绍
,有US2010/0207976。在US2010/0207976中,公开了在打印头的盖的端面具有喷出墨的墨喷出口和设置在墨喷出口的周围的多个孔,从打印头的根部向上述多个孔送入空气,从而使空气从孔排出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喷墨记录装置使墨从墨喷头的墨喷出口飞行而进行打印,所以能够非接触地对被打印物进行打印。但是,打印头与被打印物的距离接近的情况下,墨与被打印介质碰撞时可能反弹至打印头一侧,打印头的表面变脏。此外,反弹的墨带电,所以可能被打印头内部的偏转电极吸引而弄脏电极,存在打印品质降低的可能性。在US2010/0207976的技术中,能够从打印头的内部向外部形成空气流,能够防止来自被打印介质的墨雾弄脏打印头。但是,连续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中,墨在打印头内飞行时墨中含有的溶剂挥发,所以采用US2010/0207976中记载的结构时,溶剂的挥发增多,所以挥发的溶剂较多地从打印头内向外部排出。因为墨中的溶剂挥发的进行,循环的墨的浓度提高,所以需要补给挥发部分的溶剂,运行成本增大。此外,挥发的溶剂的机外排出量变多,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于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增加溶剂的挥发量、能够抑制飘浮的墨引起的打印头内外部的污染的喷墨记录装置。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例如采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结构。本申请包括多种解决上述课题的技术方案,举其一例,是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其具有收纳用于喷出墨而对被打印介质进行打印的喷嘴的打印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打印头的侧面设置用静电力回收飘浮的墨的墨回收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不会增加溶剂的挥发量、能够抑制飘浮的墨引起的打印头内外部的污染的喷墨记录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在打印头中搭载了墨雾回收装置的结构的图。图2是表示喷墨记录装置的外观的概要图。图3是说明喷墨记录装置的结构的概要图。图4A是表示现有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打印头的外观的图。图4B是表示现有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打印头的拆除了打印头盖时的外观的图。图5是表示用现有的喷墨记录装置打印时的墨雾发生状态的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打印头的外观的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装置中设置的墨雾回收装置的结构的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墨雾回收装置的详细结构的图。图9是表示用现有的喷墨记录装置打印时打印头的表面被产生的墨雾污染的状态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按照附图说明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首先,用附图说明喷墨记录装置的概要和本专利技术的课题。首先,用图2示出喷墨记录装置的概要结构。在本体100的内部存在记录装置的控制系统和墨的循环系统,通过开闭门105能够进行维护作业。此外,打印头线缆103从本体100延伸。该打印头线缆103,内部包括从本体100向打印头101输送墨的配管、从打印头101向本体100回收墨的配管、和对打印头101发送电信号的配线。进而,本体100中,存在用于由用户输入打印内容和打印规格等的触摸面板式的液晶面板104。记录装置正在工作时,在该液晶面板104上显示记录装置的控制内容和工作状况等。打印头101是不锈钢制的,在其内部收纳有生成墨颗粒、控制墨颗粒的飞行的打印部。在打印头101的内部生成的墨颗粒,从底面上设置的开口部102喷出,附着在未图示的被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接着,用图3说明喷墨记录装置的墨循环系统和打印部的概要结构。墨供给通路21由收纳墨的墨容器1、压送墨的供给泵2、调节墨压力的调压阀3、显示供给墨的压力的压力计4、捕捉墨中的异物的过滤器5构成,对喷嘴6供给墨。喷嘴6上带有压电元件,通过对压电元件施加70kHz程度的正弦波,而使从存在于喷嘴6的终端的喷口喷出的墨在飞行中分裂为颗粒。在带电电极7上,连接有记录信号源(未图示),通过对带电电极7施加记录信号电压,而使从喷嘴6规则地喷射的墨颗粒8带电。上部偏转电极9与高电压源(未图示)连接,下部偏转电极10接地,所以在上部偏转电极9与下部偏转电极10之间形成静电场。带电的墨颗粒8在静电场中通过时与墨颗粒8自身带有的带电量相应地偏转,附着在未图示的被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墨回收通路22由流槽11、过滤器12、回收泵14构成,未因带电电极7带电而在上述静电场中通过时未偏转的墨颗粒8,被流槽11回收而返回墨容器1,被循环利用。其中,包括过滤器12的墨回收通路22形成在打印头101的内部,所以位于不能从外面看到的位置。图4A示出了现有的打印头101的外观。打印头101中,搭载有喷嘴、带电电极、偏转电极等使用于打印的部件,上述部件被具有供墨飞行的缝隙102的打印头盖32覆盖。图4B示出了从现有的打印头101拆除了打印头盖32的状态。如用图3说明一般,在打印头101的基体部件31上搭载有喷嘴6、带电电极7、上部偏转电极9、下部偏转电极10、流槽11。从喷嘴连续地
喷出的带电墨液滴,从打印头盖32的缝隙102飞行并附着在被打印介质上。图5是表示用现有的喷墨记录装置打印时的墨雾发生状态的图,示出了用喷墨记录装置在被打印介质的表面上打印的状态。通过将被打印介质40搬运至与固定的打印头101相对的位置来在被打印介质上打印文字和符号等。此时,取决于从打印头101的喷出口102喷出的墨颗粒的速度和打印头101与被打印物表面的距离,命中被打印介质的墨可能会反弹。此外,反弹的墨成为雾状,产生墨雾60。打印点的间隔越窄,该墨雾的量越多。打印头与被打印介质的距离短的情况下,打印头内带电的墨雾60易于附着在金属制的打印头盖上。图9是表示用现有的喷墨记录装置打印时打印头的表面被产生的墨雾污染的状态的图,示出了打印头101的打印头盖32被墨雾污染的状态(图5中的A面)。打印头盖32的表面因为反弹的墨雾而附着有污渍110。污渍110偏向被打印介质的输送方向一侧,墨雾通过缝隙102侵入打印头盖32内。打印头盖32内具有上部偏转电极9和下部偏转电极10,存在由此形成的静电场,带电的墨雾接近上部偏转电极9,附着在其端部。墨雾60附着在上部偏转电极9上时,用上部偏转电极9和下部偏转电极10形成的电场的方向和大小变化,飞行的液滴不能向规定的方向飞行,在被打印介质上的附着位置变化,打印品质降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用以下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实施例1)以下,用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首先,用图8说明墨雾回收装置的详细结构。墨雾回收装置在壳体部件50的内部设置电极53,通过连结电线而能够施加电压。壳体部件50的一面具有缝隙51,能够看到内部的电极53。设置缝隙51的面上存在槽56。在吸附部件52上开有与该槽56的间隔和大小大致相同的形状的孔57。在固定部件55上设置有突起58,在固定部件55与壳体部件50
之间夹着吸附部件52,通过将固定部件的突起58插入壳体部件的槽56而固定吸附部件52。吸附部件52是板状的,其大小如图6所示,是在不堵塞打印头101的打印头盖上的缝隙102的范围内,覆盖打印头盖32的表面的大小。此外,壳体部件50的固定有吸附部件52的面,比打印头101的打印头盖32上的缝隙102的位置靠近被打印介质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喷墨记录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其具有收纳用于喷出墨而在被打印介质上进行打印的喷嘴的打印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打印头的侧面设置用静电力回收飘浮的墨的墨回收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6.10 JP 2015-1171201.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其具有收纳用于喷出墨而在被打印介质上进行打印的喷嘴的打印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打印头的侧面设置用静电力回收飘浮的墨的墨回收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墨回收装置包括电极、收纳所述电极的壳体部件、能够在所述壳体部件上拆装的墨吸附部件、对所述电极施加电压的电源和连接所述电源与所述电极的电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墨回收装置的所述壳体部件上的安装所述墨吸附部件的面,位于比所述打印头的打印喷出面靠近所述被打印介质的位置。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野守原田信浩猪狩光雄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产机系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