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简易安装连接的电路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58607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2 2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简易安装连接的电路板,其包括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电气边界、金属过孔、第一真空电容器、电感线圈、金属膜电阻、半导体、引脚、可调电阻、二极管、电解介质电容器、三极管、第二真空电容器、固定电阻、集成芯片、接插件、安装孔、插槽、金属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体积小、质量轻、电路板之间可拆分,适用范围广,携带方便,安装快捷,不容易发生故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路板,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简易安装连接的电路板。
技术介绍
电路板是当代电子元件业中最活跃的产业,其行业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其他电子元件产业的发展速度。国内对于电路板的研究大概始于90年代中期,由于此方面的研究才刚刚开始起步,以及当时国情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印刷电路板的研究进展一直停滞在一个相对初级的阶段。由于技术能力的有限,国内无法研制出真正能够自动检测印刷电路板的设备,绝大部分的生产厂家都是采用人工的方式,利用放大镜以及投影仪来查看、检测。这种方法不仅工作强度大、检测效率低下,而且很容易使眼睛疲劳,造成漏验。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类的电子产品都在朝着小型化、数字化、科技化的方向发展,印制电路板也在朝着高密度、高精确、小型、简易的方向进步。电路板的种类也从单一的单面板,发展为双面板以及多层板,朝着个复杂的方向发展。目前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所用的电气电路大多数都为多层板,多层板为了增加可以布线的面积,多层板用上了更多单或双面的布线板。用一块双面作内层、二块单面作外层或二块双面作内层、二块单面作外层的印刷线路板,通过定位系统及绝缘粘结材料交替在一起且导电图形按结构要求进行互连的印刷线路板就成为四层、六层印刷电路板了,也称为多层印刷线路板。板子的层数就代表了有几层独立的布线层,通常层数都是偶数,并且包含最外侧的两层。不过多层板为了增加可以布线的面积,让多层的电路板用绝缘粘结材料互相连接在一起,从而导致体积过大,而且电路板之间线路连接过于复杂,容易发生故障,不方便携带和运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简易安装连接的电路板,其优点有:体积小、质量轻、电路板之间可拆分,适用范围广,携带方便,安装快捷,不容易发生故障。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便于简易安装连接的电路板,其包括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电气边界、金属过孔、第一真空电容器、电感线圈、金属膜电阻、半导体、引脚、可调电阻、二极管、电解介质电容器、三极管、第二真空电容器、固定电阻、集成芯片、接插件、安装孔、插槽、金属棒,电气边界、金属过孔、第一真空电容器、电感线圈、金属膜电阻、半导体、引脚、可调电阻、二极管、电解介质电容器、三极管、接插件、安装孔都位于第一电路板之上;金属膜电阻通过引脚连接导线与导线上的半导体和二极管,从而与电解介质电容器连通;电解介质电容器左端经过电感线圈与金属过孔相连,右端通过二极管与可调电阻与接插件相连;接插件位于第一电路板右侧的金属过孔相连;第一电路板中部还设有四个插槽与第二电路板下方的四根金属棒固定相连,第二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二真空电容器、三极管、固定电阻、集成芯片;第二真空电容器经过在其右侧三极管分别于固定电阻与集成芯片连接,又通过在其下侧的二极管与第二电路板左下角的金属过孔连接从而与第一电路板上的电解介质电容器连接上;第二电路板上的集成芯片由左侧的导线及导线上的二极管接通第二电路板左上方的金属过孔与第一电路板1左上方的可调电阻,与第一电路板上的第一真空电容器互相连接;集成芯片又通过接通金属过孔与第一电路板右上角的接插件连接,第二电路板上的固定电阻同理也与第一电路板右下角的接插件相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电路板右侧底部采用折角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一电路板右侧的接插件与多个金属过孔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电路板上使用的二极管为发光二极管。优选地,所述金属棒与第二电路板上的金属过孔相连。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体积小、质量轻、电路板之间可拆分,适用范围广,携带方便,安装快捷,不容易发生故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的元件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固定连接时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便于简易安装连接的电路板包括第一电路板1、第二电路板2、电气边界3、金属过孔4、第一真空电容器5、电感线圈6、金属膜电阻7、半导体8、引脚9、可调电阻10、二极管11、电解介质电容器12、三极管13、第二真空电容器14、固定电阻15、集成芯片16、接插件17、安装孔18、插槽19、金属棒20,电气边界3、金属过孔4、第一真空电容器5、电感线圈6、金属膜电阻7、半导体8、引脚9、可调电阻10、二极管11、电解介质电容器12、三极管13、接插件17、安装孔18都位于第一电路板1之上;金属膜电阻7通过引脚9连接导线与导线上的半导体8和二极管11,从而与电解介质电容器12连通;电解介质电容器12左端经过电感线圈6与金属过孔4相连,右端通过二极管11与可调电阻10与接插件17相连;接插件17位于第一电路板1右侧的金属过孔4相连;第一电路板1中部还设有四个插槽19与第二电路板2下方的四根金属棒20固定相连,第二电路板2上设置有第二真空电容器14、三极管13、固定电阻15、集成芯片16;第二真空电容器14经过在其右侧三极管13分别于固定电阻15与集成芯片16连接,又通过在其下侧的二极管11与第二电路板2左下角的金属过孔4连接从而与第一电路板1上的电解介质电容器12连接上;第二电路板2上的集成芯片16由左侧的导线及导线上的二极管11接通第二电路板2左上方的金属过孔4与第一电路板1左上方的可调电阻10,与第一电路板1上的第一真空电容器5互相连接;集成芯片16又通过接通金属过孔4与第一电路板1右上角的接插件17连接,第二电路板2上的15固定电阻15同理也与第一电路板1右下角的接插件17相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第一电路板上的第一真空电容器、金属膜电阻、电解介质电容器、接插件通过电路板上的导线连接到第一电路板中间的四个插槽之上,通过插槽与第二电路板下方的金属棒的固定连接,从而使之与第二电路板上的各个电气元件产生连接。安装孔可以与其他电路板上的安装孔互相安装连接,通过第一电路板右侧的接插件与金属过孔的联系,从而连接上其他的电路板。与接插件连接的多个金属过孔全面的与其他电路板上的金属过孔连接,即使发生故障也可用另外的代替。发光的二极管的可以及时的反应各个线路的连接情况,万一发生意外故障,可以及时的修理应对。第一电路板1右侧底部采用折角结构,这样更方便与其他电路板固定连接。接插件17与多个金属过孔4连接,这样可以与更多电路板连接匹配,增加适用范围,发生故障也可用其他的更替。二极管11为发光二极管,这样可以更直观的反应线路的连接情况,一旦发生故障可以马上找出原因,及时反应应对。金属棒与第二电路板2上的金属过孔4相连,这样通过与第一电路板1上的插槽19固定连接,可以更方便的与第一电路板1上的电器元件连接上。综上所述,本技术体积小、质量轻、电路板之间可拆分,适用范围广,携带方便,安装快捷,不容易发生故障。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于简易安装连接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电气边界、金属过孔、第一真空电容器、电感线圈、金属膜电阻、半导体、引脚、可调电阻、二极管、电解介质电容器、三极管、第二真空电容器、固定电阻、集成芯片、接插件、安装孔、插槽、金属棒,电气边界、金属过孔、第一真空电容器、电感线圈、金属膜电阻、半导体、引脚、可调电阻、二极管、电解介质电容器、三极管、接插件、安装孔都位于第一电路板之上;金属膜电阻通过引脚连接导线与导线上的半导体和二极管,从而与电解介质电容器连通;电解介质电容器左端经过电感线圈与金属过孔相连,右端通过二极管与可调电阻与接插件相连;接插件位于第一电路板右侧的金属过孔相连;第一电路板中部还设有四个插槽与第二电路板下方的四根金属棒固定相连,第二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二真空电容器、三极管、固定电阻、集成芯片;第二真空电容器经过在其右侧三极管分别于固定电阻与集成芯片连接,又通过在其下侧的二极管与第二电路板左下角的金属过孔连接从而与第一电路板上的电解介质电容器连接上;第二电路板上的集成芯片由左侧的导线及导线上的二极管接通第二电路板左上方的金属过孔与第一电路板(1)左上方的可调电阻,与第一电路板上的第一真空电容器互相连接;集成芯片又通过接通金属过孔与第一电路板右上角的接插件连接,第二电路板上的固定电阻同理也与第一电路板右下角的接插件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简易安装连接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电气边界、金属过孔、第一真空电容器、电感线圈、金属膜电阻、半导体、引脚、可调电阻、二极管、电解介质电容器、三极管、第二真空电容器、固定电阻、集成芯片、接插件、安装孔、插槽、金属棒,电气边界、金属过孔、第一真空电容器、电感线圈、金属膜电阻、半导体、引脚、可调电阻、二极管、电解介质电容器、三极管、接插件、安装孔都位于第一电路板之上;金属膜电阻通过引脚连接导线与导线上的半导体和二极管,从而与电解介质电容器连通;电解介质电容器左端经过电感线圈与金属过孔相连,右端通过二极管与可调电阻与接插件相连;接插件位于第一电路板右侧的金属过孔相连;第一电路板中部还设有四个插槽与第二电路板下方的四根金属棒固定相连,第二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二真空电容器、三极管、固定电阻、集成芯片;第二真空电容器经过在其右侧三极管分别于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晓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相城区姑苏线路板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