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散热性的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4831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2 0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散热性的电机,包括电机机壳,电机机壳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端盖,电机机壳的底部设有电机固定座,端盖包括端盖壳体和端盖底座,端盖底座的顶部设有第一散热底盘,第一散热底盘的顶部设有第二散热底盘;第一散热底盘的侧面均匀焊接有第一传热板,相邻两块第一传热板之间形成第一散热间隙;第二散热底盘的侧面均匀焊接有第二传热板,相邻两块第二传热板之间形成第二散热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端盖进行设计,将电机机壳内产生的一部分热量通过热传递进行散热,另一部分热量通过散热间隙直接散热,能有效地降低电机内部产生的热量,提升散热性能,提高安全性,保证电机的正常运行,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机
,尤其涉及一种提高散热性的电机。
技术介绍
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在电路中用字母M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发电机在电路中用字母G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利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或者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电机由转子、定子、机壳等部件组成。在电机中,绕有电阻,通电会产生损耗,损耗大小与电阻和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如果电流不是标准的直流或正弦波,还会产生谐波损耗铁心有磁滞涡流效应,称为铜损,在交变磁场中也会产生损耗,其大小与材料,电流,频率,电压有关,也就是铁损。铜损和铁损都会以发热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影响电机的效率。由于转子在工作中高速旋转,转子在工作中产生大量的热量,会导致在短时间内电机内部产生大量热量,影响电机的正常运行和工作效率,而电机普遍存在发热情况,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就会造成转子低周期疲劳以及蠕变损耗,甚至可能引发安全性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提高散热性的电机,通过对端盖进行设计,将电机机壳内产生的一部分热量通过热传递进行散热,另一部分热量通过散热间隙直接散热,能有效地降低电机内部产生的热量,提升散热性能,提高安全性,保证电机的正常运行,提高工作效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提高散热性的电机,包括电机机壳,电机机壳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端盖,电机机壳的底部设有电机固定座,其特征在于:端盖包括端盖壳体和端盖底座,端盖底座的顶部设有第一散热底盘,第一散热底盘的顶部设有第二散热底盘;第一散热底盘的侧面均匀焊接有第一传热板,相邻两块第一传热板之间形成第一散热间隙;第二散热底盘的侧面均匀焊接有第二传热板,相邻两块第二传热板之间形成第二散热间隙,该电机通过对端盖进行设计,将电机机壳内产生的一部分热量通过热传递进行散热,另一部分热量通过散热间隙直接散热,能有效地降低电机内部产生的热量,提升散热性能,提高安全性,保证电机的正常运行,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端盖壳体的侧面设有散热孔,电机机壳内产生的小部分热量能从散热孔中直接外界空气中,能提高散热效果。进一步,端盖壳体的侧面均匀设有凸起部,凸起部中设有第四安装孔,方便端盖与电机机壳固定连接。进一步,端盖底座包括中央轴套体和散热筋,散热筋均匀焊接于端盖壳体和中央轴套体之间,提高散热性。进一步,第一传热板呈扇形状,减少第一传热板上棱角的设置数量,避免第一传热板安装时在端盖内部留下划痕。进一步,第二传热板呈扇形状,减少第二传热板上棱角的设置数量,避免第二传热板安装时在端盖内部留下划痕。进一步,端盖底座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散热底盘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散热底盘设有第三安装孔,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之间设有紧固件,将端盖底座、第一散热底盘和第二散热底盘有效地进行结合,同时方便调整第一散热底盘和第二散热底盘的设置位置。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对端盖进行设计,在端盖中设置第一散热底盘和第二散热底盘,第一散热底盘的侧面均匀焊接有第一传热板,第二散热底盘的侧面均匀焊接有第二传热板,电机机壳内产生的一部分热量通过第一传热板和第二传热板的热传递进行散热;同时相邻两块第一传热板之间形成第一散热间隙,相邻两块第二传热板之间形成第二散热间隙,电机内部通过第一散热间隙、第二散热间隙与外界空气进行空气对流,将电机机壳内产生的一部分热量通过第一散热间隙和第二散热间隙直接散热,降低电机内部产生的热量,能增加电机内部热量的散发量,提升散热性能,提高安全性,保证电机的正常运行,提高工作效率。2、本技术端盖底座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散热底盘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散热底盘设有第三安装孔,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之间设有紧固件,将端盖底座、第一散热底盘和第二散热底盘有效地进行结合,同时方便调整第一散热底盘和第二散热底盘的设置位置。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提高散热性的电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端盖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第一散热底盘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第二散热底盘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一散热底盘和第二散热底盘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端盖处于未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7所示,为本技术一种提高散热性的电机,包括电机机壳1,电机机壳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端盖2,电机机壳1的底部设有电机固定座3。端盖2包括端盖壳体4和端盖底座5,端盖壳体4的侧面设有散热孔12,电机机壳1内产生的小部分热量能从散热孔12中直接外界空气中,能提高散热效果。端盖壳体4的侧面均匀设有凸起部13,凸起部13中设有第四安装孔14,方便端盖2与电机机壳1固定连接。端盖底座5包括中央轴套体15和散热筋16,相邻两个散热筋16之间存在间隙,散热筋16均匀焊接于端盖壳体4和中央轴套体15之间,提高散热性。端盖底座5的顶部设有第一散热底盘6,第一散热底盘6的顶部设有第二散热底盘7。第一散热底盘6的侧面均匀焊接有第一传热板17,相邻两块第一传热板17之间形成第一散热间隙18。第二散热底盘7的侧面均匀焊接有第二传热板19,相邻两块第二传热板19之间形成第二散热间隙20。第一传热板17呈扇形状,减少第一传热板17上棱角的设置数量,避免第一传热板17安装时在端盖2内部留下划痕。第二传热板19呈扇形状,减少第二传热板19上棱角的设置数量,避免第二传热板19安装时在端盖2内部留下划痕。端盖底座5设有第一安装孔8,第一散热底盘6设有第二安装孔9,第二散热底盘7设有第三安装孔10,第一安装孔8、第二安装孔9和第三安装孔10之间设有紧固件11,将端盖底座5、第一散热底盘6和第二散热底盘7有效地进行结合,同时方便调整第一散热底盘6和第二散热底盘7的设置位置。当本技术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二传热板19是设置在第一传热板17上,起到热传递作用;当本技术处于未工作状态时,第二传热板19是设置在相邻两块第一传热板17之间,可适当挡住外界的杂物,保证电机的正常使用。本技术通过对端盖2进行设计,在端盖2中设置第一散热底盘6和第二散热底盘7,第一散热底盘6的侧面均匀焊接有第一传热板17,第二散热底盘7的侧面均匀焊接有第二传热板19,电机机壳1内产生的一部分热量通过第一传热板17和第二传热板19的热传递进行散热;同时相邻两块第一传热板17之间形成第一散热间隙18,相邻两块第二传热板19之间形成第二散热间隙20,电机内部通过第一散热间隙18、第二散热间隙20与外界空气进行空气对流,将电机机壳1内产生的一部分热量通过第一散热间隙18和第二散热间隙20直接散热,降低电机内部产生的热量,能增加电机内部热量的散发量,提升散热性能,提高安全性,保证电机的正常运行,提高工作效率。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但本技术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技术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的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散热性的电机,包括电机机壳,所述电机机壳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端盖,所述电机机壳的底部设有电机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包括端盖壳体和端盖底座,所述端盖底座的顶部设有第一散热底盘,所述第一散热底盘的顶部设有第二散热底盘;所述第一散热底盘的侧面均匀焊接有第一传热板,相邻两块所述第一传热板之间形成第一散热间隙;所述第二散热底盘的侧面均匀焊接有第二传热板,相邻两块所述第二传热板之间形成第二散热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散热性的电机,包括电机机壳,所述电机机壳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端盖,所述电机机壳的底部设有电机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包括端盖壳体和端盖底座,所述端盖底座的顶部设有第一散热底盘,所述第一散热底盘的顶部设有第二散热底盘;所述第一散热底盘的侧面均匀焊接有第一传热板,相邻两块所述第一传热板之间形成第一散热间隙;所述第二散热底盘的侧面均匀焊接有第二传热板,相邻两块所述第二传热板之间形成第二散热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散热性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壳体的侧面设有散热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散热性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壳体的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磊磊钱满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宏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