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改善血液净化材料表面生物相容性的包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247741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2 04: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改善血液净化材料表面生物相容性的包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吸附剂载体处理:根据吸附的目标物质,选择的孔径分布为3~30nm、粒径分布为0.3~1.2mm、比表面积为800~1200m2/g、孔容为0.6~0.9cm3/g的多孔吸附剂,经过系列的医用级净化处理;S2、吸附剂载体包膜:包括以下子步骤:S21、配置磺化聚砜包膜液;S22、包膜;S3、吸附剂性能评价: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在吸附剂表面涂覆了具有良好血液相容性的磺化聚砜,在不堵塞起吸附作用的孔结构的前提下,能有效的改善吸附剂表面的血液相容性,减少吸附剂对血浆蛋白、血小板的吸附,降低凝血、溶血、补体激活等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使产品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且能保持吸附剂良好的吸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改善血液净化材料表面生物相容性的包膜方法
技术介绍
血液吸附治疗疾病的研究始于上世纪40年代。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对血液吸附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在药物中毒、肝衰竭、肾衰竭、自身免疫疾病、危重症等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十年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卫生部2010年2月印发的《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明确规定了血液吸附技术的适应证范围,血液吸附技术作为血液净化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治疗模式,可广泛应用于维持性透析并发症、重症肝病、急性中毒、自身免疫性疾病、危重症和高脂血症等多个领域。现在应用于血液吸附的吸附剂主要有活性炭及合成树脂,未经过表面包膜改性的活性炭或合成树脂,已有研究表明其与血液接触时,容易导致凝血,损伤血细胞,微粒脱落进入血液导致血栓,限制了活性炭及合成树脂在血液吸附领域的应用。为了解决吸附剂材料用于血液吸附时出现的问题,科学家们在吸附剂表面涂覆一层血液相容性良好的高分子材料,既改善了吸附剂树脂表面的血液相容性,也能降低血液净化吸附剂微粒脱落进入血液的风险。现在用来涂覆改性的高分材料主要有硝化纤维素、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醋酸纤维素、改性聚乙烯醇等,这些高分子材料在血液净化吸附剂树脂表面的涂覆,较好的解决了血液净化吸附剂树脂原来存在的问题,在临床上有大量的应用。以上用来包膜的高分子材料,对吸附剂表面改性的效果有限,为了保证吸附剂的血液相容性,往往通过增加涂膜厚度来实现,堵塞了部分起吸附作用的孔,导致吸附剂的吸附效果与为改性前比较,具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由于现有的包膜改性材料其表面带有大量的羟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吸附剂的血液相容性,但同时也容易导致补体激活现象的发生,引起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的凝血等不良反应。以上两方面的缺陷,制约着血液吸附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用于改善血液净化材料表面生物相容性的包膜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改善血液净化材料表面生物相容性的包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吸附剂载体处理:根据吸附的目标物质,选择的孔径分布为3~30nm、粒径分布为0.3~1.2mm、比表面积为800~1200m2/g、孔容为0.6~0.9cm3/g的多孔吸附剂,并进行医用级净化处理;S2、吸附剂载体包膜:包括以下子步骤:S21、配置磺化聚砜包膜液:首先向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加入干燥过的磺化聚砜,在60℃水浴搅拌,至磺化聚砜完成溶解,磺化聚砜的浓度为0.5~2%,然后再加入无水乙醇,搅拌混匀,所述无水乙醇和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的体积比为0.05~0.2:1;S22、包膜:向配置好的磺化聚砜包膜液中加入吸附剂树脂,搅拌分散5~10min后,滤掉多余的包膜液,在抽真空状态下,50~60℃干燥2h,最后用水冲洗吸附剂树脂,洗掉残留的N,N-二甲基甲酰胺和无水乙醇,至N,N-二甲基甲酰胺和无水乙醇的残留符合要求;S3、吸附剂性能评价:将包膜后的吸附剂载体与已有的其他材料包膜的吸附剂载体进行对比,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所述磺化聚砜的磺化度为5~20%。步骤S1中,所述吸附的目标物质为尿毒症患者血液中的中大分子毒素,选择的吸附剂树脂孔径分布为3~15nm、粒径分布为0.6~1.2mm、比表面积为800~1200m2/g、孔容为0.6~0.8cm3/g的多孔吸附剂,并进行医用级净化处理。步骤S1中,所述吸附的目标物质为急性炎症患者血液中的异常升高的细胞因子,选择的吸附剂树脂孔径分布为5~30nm、粒径分布为0.3~1.2mm、比表面积为800~1200m2/g、孔容为0.7~0.9cm3/g的多孔吸附剂,并进行医用级净化处理。步骤S1中,吸附剂载体为合成的大孔吸附树脂、活性炭或碳化树脂。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使用磺化聚砜材料,对血液净化吸附剂进行表面涂覆改性,能很好的改善血液净化吸附剂树脂的血液相容性,减少产品在实际应用中抗凝剂的用量,降低凝血,溶血、补体激活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的概率。2、使用本专利技术进行表面涂覆改性的血液净化吸附剂,因为磺化聚砜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能有效的改善吸附剂表面的血液相容性,减少吸附对血浆蛋白、血小板的吸附,降低凝血、溶血、补体激活等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使产品具有良好的安全性。3、使用本专利技术进行表面涂覆改性的血液净化吸附剂,因为磺化聚砜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只需要在血液净化吸附剂表面涂覆很少的量,就能有效的改善吸附剂的血液相容性,能很好的保持吸附剂其左右的孔结构不被堵塞,使产品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实施例1】:一种用于改善血液净化材料表面生物相容性的包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吸附剂载体处理:吸附的目标物质为尿毒症患者血液中的中大分子毒素,选择的孔径分布为3nm、粒径分布为0.6mm、比表面积为1200m2/g、孔容为0.6cm3/g的多孔吸附剂,并进行医用级净化处理,吸附剂载体为合成的大孔吸附树脂、活性炭或碳化树脂;S2、吸附剂载体包膜:包括以下子步骤:S21、配置磺化聚砜包膜液:首先向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加入干燥过的磺化聚砜,所述磺化聚砜的磺化度为20%,在60℃水浴搅拌,至磺化聚砜完成溶解,磺化聚砜的浓度为2%,然后再加入无水乙醇,搅拌混匀,所述无水乙醇和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的体积比为0.2:1;S22、包膜:向配置好的磺化聚砜包膜液中加入吸附剂树脂,搅拌分散10min后,滤掉多余的包膜液,在抽真空状态下,60℃干燥2h,最后用水冲洗吸附剂树脂,洗掉残留的N,N-二甲基甲酰胺和无水乙醇,至N,N-二甲基甲酰胺和无水乙醇的残留符合要求;S3、吸附剂性能评价:将包膜后的吸附剂载体与已有的其他材料包膜的吸附剂载体进行对比,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其具体步骤为:将包膜后的吸附剂载体进行灭菌后,用生理盐水浸泡,然后用尿毒症患者血浆评价其对β2-微球蛋白、甲状旁腺素、瘦素、白细胞介素-6的吸附能力。按照标准GB/T16886评价吸附剂的血小板粘附率、溶血、凝血性能。【实施例2】:一种用于改善血液净化材料表面生物相容性的包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吸附剂载体处理:吸附的目标物质为尿毒症患者血液中的中大分子毒素,选择的孔径分布为9nm、粒径分布为0.9mm、比表面积为1000m2/g、孔容为0.7cm3/g的多孔吸附剂,并进行医用级净化处理,吸附剂载体为合成的大孔吸附树脂、活性炭或碳化树脂;S2、吸附剂载体包膜:包括以下子步骤:S21、配置磺化聚砜包膜液:首先向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加入干燥过的磺化聚砜,所述磺化聚砜的磺化度为10%,在60℃水浴搅拌,至磺化聚砜完成溶解,磺化聚砜的浓度为1.2%,然后再加入无水乙醇,搅拌混匀,所述无水乙醇和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的体积比为0.12:1;S22、包膜:向配置好的磺化聚砜包膜液中加入吸附剂树脂,搅拌分散8min后,滤掉多余的包膜液,在抽真空状态下,55℃干燥2h,最后用水冲洗吸附剂树脂,洗掉残留的N,N-二甲基甲酰胺和无水乙醇,至N,N-二甲基甲酰胺和无水乙醇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改善血液净化材料表面生物相容性的包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吸附剂载体处理:根据吸附的目标物质,选择的孔径分布为3~30nm、粒径分布为0.3~1.2mm、比表面积为800~1200m2/g、孔容为0.6~0.9cm3/g的多孔吸附剂,并进行医用级净化处理;S2、吸附剂载体包膜:包括以下子步骤:S21、配置磺化聚砜包膜液:首先向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加入干燥过的磺化聚砜,在60℃水浴搅拌,至磺化聚砜完成溶解,磺化聚砜的浓度为0.5~2%,然后再加入无水乙醇,搅拌混匀,所述无水乙醇和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的体积比为0.05~0.2:1;S22、包膜:向配置好的磺化聚砜包膜液中加入吸附剂树脂,搅拌分散5~10min后,滤掉多余的包膜液,在抽真空状态下,50~60℃干燥2h,最后用水冲洗吸附剂树脂,洗掉残留的N,N‑二甲基甲酰胺和无水乙醇,至N,N‑二甲基甲酰胺和无水乙醇的残留符合要求;S3、吸附剂性能评价:将包膜后的吸附剂载体与已有的其他材料包膜的吸附剂载体进行对比,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改善血液净化材料表面生物相容性的包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吸附剂载体处理:根据吸附的目标物质,选择的孔径分布为3~30nm、粒径分布为0.3~1.2mm、比表面积为800~1200m2/g、孔容为0.6~0.9cm3/g的多孔吸附剂,并进行医用级净化处理;S2、吸附剂载体包膜:包括以下子步骤:S21、配置磺化聚砜包膜液:首先向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加入干燥过的磺化聚砜,在60℃水浴搅拌,至磺化聚砜完成溶解,磺化聚砜的浓度为0.5~2%,然后再加入无水乙醇,搅拌混匀,所述无水乙醇和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的体积比为0.05~0.2:1;S22、包膜:向配置好的磺化聚砜包膜液中加入吸附剂树脂,搅拌分散5~10min后,滤掉多余的包膜液,在抽真空状态下,50~60℃干燥2h,最后用水冲洗吸附剂树脂,洗掉残留的N,N-二甲基甲酰胺和无水乙醇,至N,N-二甲基甲酰胺和无水乙醇的残留符合要求;S3、吸附剂性能评价:将包膜后的吸附剂载体与已有的其他材料包膜的吸附剂载体进行对比,评价其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金龙王洪建李晓雷戴燕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欧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