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电池互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39175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1 14: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式电池互换器,包括:正极盖,所述正极盖上开设贯通其上、下端面的第一通孔;电极片,所述电极片包括底片和凸台,所述凸台固定在所述底片的上端面上,所述底片上设有电极槽和/或电极,所述底片的下端面开设有负极插口,所述凸台的上端开设有正极插口;所述电极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底片上或者与所述电极槽插接,所述电极的另外一端能够与所述电极槽插接,这种组合式电池互换器可轻松装配在电池上或从电池上拆除,电极灵活插接在电极槽中,实现多个电池的串联或并联,根据需要可组合出各种电压大小的电源,简化了实验步骤,提高了可操作性。

Combined battery exchanger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ombined battery swap device, including: a positive electrode cover, the cathode cover is opened through its upper end and lower end of the first through hole; the electrode plate, the electrode plate including film and boss, the boss is fixed on the upper end surface of the film, the film with electrode groove and / or electrode, the lower face plate provided with anode socket, the upper end boss is arranged on the cathode jack; one end of the electrode fixed on the negative electrode or the slot plug, the other end of the electrode with the electrode inserting. The combined device can be easily assembled battery swap on the battery from the battery or removed, flexible electrode inserted into the electrode groove, realizing a plurality of batteries in series or parallel, according to the need of a combination of various power supply voltage, simplify the experimental procedures To improve oper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组合
,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电池互换器
技术介绍
在生活中使用电池时都要认清使用型号,但当手头没有合适型号的电池时就需要重新购买,于是电池互换器应运而生,但是目前市场上的电池互换器仅仅只能将小号电池向大号电池转换,功能单一,而且使用时还要配合电池盒供电,不能更改电源的电压和电流,为教学实验增添了麻烦和步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式电池互换器来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合式电池互换器,包括:正极盖,所述正极盖上开设贯通其上、下端面的第一通孔;电极片,所述电极片包括底片和凸台,所述凸台固定在所述底片的上端面上,所述底片上设有电极槽和/或电极,所述底片的下端面开设有负极插口,所述凸台的上端开设有正极插口;所述电极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底片上或者与所述电极槽插接,所述电极的另外一端能够与所述电极槽插接;正极环,所述正极环的内壁呈圆柱形;中间环,所述中间环的内壁呈圆柱形,所述中间环的内壁的直径与正极环的内壁的直径一致,所述中间环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贯通所述中间环的内、外壁;其中,所述中间环的上端面与所述正极盖固定连接,所述中间环的下端面与所述正极环的上端面可拆式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凹槽从所述中间环的下端面向上凹陷;或者所述中间环的上端面与所述正极盖可拆式固定连接,所述中间环的下端面与所述正极环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凹槽从所述中间环的上端面向下凹陷,所述电极能够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口嵌入第一凹槽中;一个所述电极槽正对一个所述第一凹槽时,所述电极能够穿过此第一凹槽并插接到此电极槽中;负极环,所述负极环的内壁呈圆柱形,所述负极环的内壁的直径与正极环的内壁的直径一致,所述负极环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贯通所述负极环的内、外壁,所述第二凹槽从所述负极环的下端面向上凹陷,所述电极能够从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口嵌入第二凹槽中;一个所述电极槽正对一个所述第二凹槽时,所述电极能够穿过此第二凹槽并插接到此电极槽中;底盖,所述底盖上开设贯通其上、下端面的第二通孔,所述底盖的外壁与所述负极环的内壁固定连接;其中,一个所述电极片的底片位于所述正极盖、中间环和正极环形成的内腔中,此电极片的凸台从下往上从所述第一通孔穿过;另一个所述电极片的底片位于所述负极环的内壁与底盖的下端面形成的内腔中,此电极片的凸台从下往上从所述第二通孔穿过。作为优选,所述正极环上设有第一插口和/或第一插头,所述第一插头能够与所述第一插口插接,所述第一插头固定在所述正极环的外壁上,所述第一插口贯通所述正极环的内、外壁。作为优选,所述负极环上设有第二插口和/或第二插头,所述第二插头能够与所述第二插口插接,所述第二插头固定在所述负极环的外壁上,所述第二插口贯通所述负极环的内、外壁;所述第二凹槽的贯通方向与一个所述第二插头的贯通方向平行或者与一个所述第二插口的贯通方向平行。作为优选,还包括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内壁呈圆柱形,所述固定环的内壁的直径与正极环的内壁的直径一致,所述固定环上设有第三插口和/或第三插头,所述第三插头能够与所述第三插口插接,所述第三插头固定在所述固定环的外壁上,所述第三插口贯通所述固定环的内、外壁。作为优选,所述正极盖的水平截面的外轮廓、中间环的水平截面的外轮廓、正极环的水平截面的外轮廓、固定环的水平截面的外轮廓和负极环的水平截面的外轮廓形状大小一致,均为正多边形或圆形。作为优选,所述中间环为中空圆柱形,所述中间环的上端面与正极盖的下端面连为一体,四个所述第一凹槽沿周向均匀分布在所述中间环上,所述中间环的下端面上还设有四个向下凸起的第四插头,所述正极环的上端面对应四个所述第四插头设有四个第四插口,所述第四插头插接在所述第四插口中。作为优选,所述底片为圆片,所述底片的直径小于等于所述中间环的内径,所述凸台呈圆柱形并且居中固定在所述底片上,所述底片上具有四个连接工位,所述四个连接工位沿周向均匀分布在所述底片上,一个所述底片上的电极和电极槽的总数为四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四个连接工位上。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通孔为圆孔,所述第一通孔居中开设在所述正极盖上,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大于等于凸台的直径。作为优选,四个所述第二凹槽沿周向均匀分布在所述负极环上,所述第二通孔为圆孔,所述第二通孔居中开设在所述底盖上,所述凸台插入所述第二通孔时,凸台与第二通孔过盈配合。作为优选,所述正极环的侧壁上具有四个第一插接工位,所述四个第一插接工位沿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一插头和第一插口的总数为四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四个第一插接工位上;所述负极环的侧壁上具有四个第二插接工位,所述四个第二插接工位沿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二插头和第二插口的总数为四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四个第二插接工位上,所述四个第二插接工位分别位于四个所述第二凹槽的正上方;所述固定环的侧壁上具有四个第三插接工位,所述四个第三插接工位沿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三插头和第三插口的总数为四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四个第二插接工位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这种组合式电池互换器可轻松装配在电池上或从电池上拆除,电极灵活插接在电极槽中,实现多个电池的串联或并联,根据需要可组合出各种电压大小的电源,简化了实验步骤,提高了可操作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组合式电池互换器最优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组合式电池互换器最优实施例的电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组合式电池互换器最优实施例的正极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组合式电池互换器最优实施例的负极环的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组合式电池互换器最优实施例的固定环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组合式电池互换器用于三个电池并联的装配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组合式电池互换器用于三个电池串联的装配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组合式电池互换器用于多个电池并联的装配图。图中1、正极盖,2、第一通孔,3、中间环,4、第一凹槽,5、第四插头,6、底片,7、凸台,8、电极,9、电极槽,10、正极环,11、第四插口,12、负极环,13、第二凹槽,14、底盖,15、固定环,16、第三插口,17、第三插头,18、第一插口,19、第一插头,20、第二插口,21、第二插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相反,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组合式电池互换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式电池互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盖,所述正极盖上开设贯通其上、下端面的第一通孔;电极片,所述电极片包括底片和凸台,所述凸台固定在所述底片的上端面上,所述底片上设有电极槽和/或电极,所述底片的下端面开设有负极插口,所述凸台的上端开设有正极插口;所述电极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底片上或者与所述电极槽插接,所述电极的另外一端能够与所述电极槽插接;正极环,所述正极环的内壁呈圆柱形;中间环,所述中间环的内壁呈圆柱形,所述中间环的内壁的直径与正极环的内壁的直径一致,所述中间环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贯通所述中间环的内、外壁;其中,所述中间环的上端面与所述正极盖固定连接,所述中间环的下端面与所述正极环的上端面可拆式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凹槽从所述中间环的下端面向上凹陷;或者所述中间环的上端面与所述正极盖可拆式固定连接,所述中间环的下端面与所述正极环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凹槽从所述中间环的上端面向下凹陷,所述电极能够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口嵌入第一凹槽中;一个所述电极槽正对一个所述第一凹槽时,所述电极能够穿过此第一凹槽并插接到此电极槽中;负极环,所述负极环的内壁呈圆柱形,所述负极环的内壁的直径与正极环的内壁的直径一致,所述负极环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贯通所述负极环的内、外壁,所述第二凹槽从所述负极环的下端面向上凹陷,所述电极能够从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口嵌入第二凹槽中;一个所述电极槽正对一个所述第二凹槽时,所述电极能够穿过此第二凹槽并插接到此电极槽中;底盖,所述底盖上开设贯通其上、下端面的第二通孔,所述底盖的外壁与所述负极环的内壁固定连接;其中,一个所述电极片的底片位于所述正极盖、中间环和正极环形成的内腔中,此电极片的凸台从下往上从所述第一通孔穿过;另一个所述电极片的底片位于所述负极环的内壁与底盖的下端面形成的内腔中,此电极片的凸台从下往上从所述第二通孔穿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电池互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盖,所述正极盖上开设贯通其上、下端面的第一通孔;电极片,所述电极片包括底片和凸台,所述凸台固定在所述底片的上端面上,所述底片上设有电极槽和/或电极,所述底片的下端面开设有负极插口,所述凸台的上端开设有正极插口;所述电极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底片上或者与所述电极槽插接,所述电极的另外一端能够与所述电极槽插接;正极环,所述正极环的内壁呈圆柱形;中间环,所述中间环的内壁呈圆柱形,所述中间环的内壁的直径与正极环的内壁的直径一致,所述中间环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贯通所述中间环的内、外壁;其中,所述中间环的上端面与所述正极盖固定连接,所述中间环的下端面与所述正极环的上端面可拆式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凹槽从所述中间环的下端面向上凹陷;或者所述中间环的上端面与所述正极盖可拆式固定连接,所述中间环的下端面与所述正极环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凹槽从所述中间环的上端面向下凹陷,所述电极能够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口嵌入第一凹槽中;一个所述电极槽正对一个所述第一凹槽时,所述电极能够穿过此第一凹槽并插接到此电极槽中;负极环,所述负极环的内壁呈圆柱形,所述负极环的内壁的直径与正极环的内壁的直径一致,所述负极环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贯通所述负极环的内、外壁,所述第二凹槽从所述负极环的下端面向上凹陷,所述电极能够从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口嵌入第二凹槽中;一个所述电极槽正对一个所述第二凹槽时,所述电极能够穿过此第二凹槽并插接到此电极槽中;底盖,所述底盖上开设贯通其上、下端面的第二通孔,所述底盖的外壁与所述负极环的内壁固定连接;其中,一个所述电极片的底片位于所述正极盖、中间环和正极环形成的内腔中,此电极片的凸台从下往上从所述第一通孔穿过;另一个所述电极片的底片位于所述负极环的内壁与底盖的下端面形成的内腔中,此电极片的凸台从下往上从所述第二通孔穿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电池互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环上设有第一插口和/或第一插头,所述第一插头能够与所述第一插口插接,所述第一插头固定在所述正极环的外壁上,所述第一插口贯通所述正极环的内、外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电池互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环上设有第二插口和/或第二插头,所述第二插头能够与所述第二插口插接,所述第二插头固定在所述负极环的外壁上,所述第二插口贯通所述负极环的内、外壁;所述第二凹槽的贯通方向与一个所述第二插头的贯通方向平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泉吴芬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