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电机控制盒线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38827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1 14: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电机控制盒线路,它包括:中央处理器,电源电路,按键电路,电机驱动电路,电机反馈电路;中央处理器为第一芯片;电源电路与中央处理器连接,电源电路中包含有第二芯片;按键电路连接至中央处理器输入端,中央处理器接收来自按键电路的信号,并对所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电机驱动电路连接至中央处理器输出端,电机驱动电路接收经过中央处理器处理后的信号,并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控制电机马达的工作状态,电机驱动电路包含第三芯片;同时,电机驱动电路将电机输出信号发送至电机反馈电路,电机反馈电路连接至中央处理器。双电机控制盒线路控制的电动升降系统使用时功耗较低,损耗较少,系统工作时效率高,速度快,且系统稳定。

Double motor control box circui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ouble motor control box circuit, which comprises a central processor, a power supply circuit, key circuit, motor drive circuit, motor feedback circuit; the central processor is the first chip; the power supply circu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central processor, the power supply circuit comprises a second chip; the key circuit is connected to the input terminal of the CPU, CPU receiving a signal from a key circuit, and on the received signal processing; the motor drive circuit is connected to the output terminal of the CPU, motor drive circuit receives the signal through the central processor for processing, and according to the received signal to control the motor working condition, the motor drive circuit includes third chip; at the same time, the motor drive circuit the motor output signal sent to the motor feedback circuit, motor feedback circuit is connected to the central processor . The electric lifting system with double motor control box circuit control has low power consumption, low loss, high working efficiency, high speed and stabl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升降桌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电机控制盒线路
技术介绍
升降桌在日常办公生活中使用非常广泛,使用升降桌不仅可有效预防颈椎病,高血压等疾病,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自动升降桌一般是以电为动力来源,经由电动机控制机械装置来调节升降桌的高低,也可以经由压缩机控制气压棒或液压棒来调节升降桌的高度。传统的自动升降桌价格不菲,其主要升降依赖电动升降系统,升降系统的好坏决定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功耗低,损耗少,工作状态高速稳定的双电机控制盒线路。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电机控制盒线路,包括:中央处理器,包含第一芯片,电源电路,按键电路,电机驱动电路,电机反馈电路;电源电路与中央处理器连接;按键电路连接至中央处理器输入端,中央处理器接收来自按键电路的信号,并对所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电机驱动电路连接至中央处理器输出端,电机驱动电路接收经过中央处理器处理后的信号,并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控制电机马达的工作状态;同时,电机驱动电路将电机输出信号发送至电机反馈电路,电机反馈电路连接至中央处理器。进一步地,第一芯片型号为ATMEGA16A。进一步地,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第二芯片IC2,所述第二芯片IC2型号为34063,第一插头CN1,第三插头CN3,第一压敏电阻ZNR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一电解电容E1,第二电解电容E2,第三电解电容E3,第四电解电容E4,第五电解电容E5,第六电解电容E6,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 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第十三二极管D13,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二十六电阻R26,第三十电阻R30,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第一电感L1,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第四MOS管Q4,第三三极管Q3,第五三极管Q5,第一可调电阻TR1,蜂鸣器BUZ;所述电源电路具体连接情况为:第一插头CN1第一端口接地,第二端口连接至由第一压敏电阻ZNR1,第一电容C1,第一电解电容E1组成的第一并联支路的一端,该第一并联支路上设有一接地线路,该第一并联支路另一端连接至第三二极管D3正极;第三二极管D3负极连接至由第二电容C2,第三电解电容E3,第二电阻R2,第三电容C3,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组成的第二并联支路,其中,第三电解电容E3与第二电阻R2之间串联连接有第一电阻R1,第二并联支路上设有一接地线路;第三二极管D3负极还连接至由第二电解电容E2,第四电容C4组成的第三并联支路,第三并联支路上设有一接地线路;第三并联支路另一端经由一电阻连接至第二芯片IC2的第七引脚;第二芯片IC2的第一引脚同时连接至第二芯片IC2的第七引脚与第八引脚;第二芯片IC2的第二引脚连接至由第四二极管D4,第六电容C6,第五电解电容E5组成的第四并联支路,其中,第四二极管D4和第六电容C6之间串联有第一电感L1,第四并联支路上设有一接地线路;第二芯片IC2的第三引脚经由第五电容C5连接至第四并联支路的接地线路;第二芯片IC2的第四引脚接地;第四并联支路的另一端经由第三电阻R3连接至第二芯片IC2的第五引脚,同时第五引脚经由第四电阻R4接地;第四并联支路的另一端还分别连接至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的正极;第五二极管D5负极连接至第三插头CN3的第一端口,第三插头CN3第二 端口接地,第三插头CN3第三端口接第一芯片IC1的第二十六引脚,第一端口还经由第三十电阻R30连接至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另一端接地,第三十电阻R30与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之间连接有第二十六电阻R26,第二十六电阻R26另一端接第一芯片IC1的第九引脚;第七二极管D7负极分别与第十三电阻R13以及第四MOS管Q4的漏极连接,第四MOS管Q4的栅极与第十三电阻R13并联连接至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至第十四电阻R14后空置,第四MOS管Q4的源极连接至由第六电解电容E6与第十五电容C15组成的第五并联支路,第五并联支路上设有一接地线路,第五并联支路的另一端经由第一可调电阻TR1后连接至电源VDD;第六二极管D6负极连接至由第四电解电容E4与第七电容C7组成的第六并联支路,第六并联支路上设有一接地线路,第六并联支路另一端经由第九电阻R9连接至由第十三二极管D13与蜂鸣器BUZ组成的第七并联支路,第七并联支路另一端连接至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经由第十电阻R10连接至第一芯片IC1的第三十一引脚。进一步地,所述电机反馈电路包括:第三十一电阻R31,第三十二电阻R32,第三十三电阻R33,第三十四电阻R34,第三十五电阻R35,第三十六电阻R36,第三十七电阻R37,第三十八电阻R38,第三十九电阻R39,第四十电阻R40,第四十一电阻R41,第四十二电阻R42,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所述电机反馈电路具体连接情况为:第三十六电阻R36,第三十一电阻R31,第三十五电阻R35一端共端点连接,第三十六电阻R36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VCC,第三十一电阻R31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一芯片IC1的第四十三引脚,第三十五电阻R35的另一端经由第十二电容C12与第三十一电阻R31并联;第三十七电阻R37,第三十二电阻R32,第三十八电阻R38一端共端点连接,第三十七电阻R37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VCC,第三十二电阻R32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一芯片IC1的第四十二引脚,第三十八电阻R38的另一端经由第十一电容C11与第三十二电阻R32并联;第四十电阻R40,第三十三电阻R33,第三十九电阻R39一端共端点连接,,第四十电阻R40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VCC,第三十三电阻R33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一芯片IC1的第四十一引脚,第三十九电阻R39的另一端经由第十电容C10与第三十三电阻R33并联;第四十一电阻R41,第三十四电阻R34,第四十二电阻R42一端共端点连接,,第四十一电阻R41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VCC,第三十四电阻R34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一芯片IC1的第四十引脚,第四十二电阻R42的另一端经由第九电容C9与第三十四电阻R34并联。进一步地,所述按键电路包括:第二十三电阻R23,第二十四电阻R24,第二十七电阻R27,第二十八电阻R28,第二十九电阻R29,第一双向TVS二极管T1,第二双向TVS二极管T2,第三双向TVS二极管T3,第一开关SW1,第二开关SW2,第三开关SW3,第十六电容C16,第十七电容C17,第十八电容C18,第六三极管Q6;所述按键电路具体连接情况为:按键电路设有四个输出端,第一按键电路输出端,第二按键电路输出端,第三按键电路输出端,WAKE输出端,其中第一按键电路输出端连接至第一芯片IC1的第十二引脚,第二按键电路输出端连接至第一芯片IC1的第十引脚,第三按键电路输出端连接至第一芯片IC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电机控制盒线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电机控制盒线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央处理器,包含第一芯片,电源电路,按键电路,电机驱动电路,电机反馈电路;电源电路与中央处理器连接;按键电路连接至中央处理器输入端,中央处理器接收来自按键电路的信号,并对所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电机驱动电路连接至中央处理器输出端,电机驱动电路接收经过中央处理器处理后的信号,并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控制电机马达的工作状态;同时,电机驱动电路将电机输出信号发送至电机反馈电路,电机反馈电路连接至中央处理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电机控制盒线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央处理器,包含第一芯片,电源电路,按键电路,电机驱动电路,电机反馈电路;电源电路与中央处理器连接;按键电路连接至中央处理器输入端,中央处理器接收来自按键电路的信号,并对所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电机驱动电路连接至中央处理器输出端,电机驱动电路接收经过中央处理器处理后的信号,并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控制电机马达的工作状态;同时,电机驱动电路将电机输出信号发送至电机反馈电路,电机反馈电路连接至中央处理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机控制盒线路,其特征在于,第一芯片型号为ATMEGA16A。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机控制盒线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第二芯片IC2,所述第二芯片IC2型号为34063,第一插头CN1,第三插头CN3,第一压敏电阻ZNR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一电解电容E1,第二电解电容E2,第三电解电容E3,第四电解电容E4,第五电解电容E5,第六电解电容E6,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第十三二极管D13,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二十六电阻R26,第三十电阻R30,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第一电感L1,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第四MOS管Q4,第三三极管Q3,第五三极管Q5,第一可调电阻TR1,蜂鸣器BUZ;所述电源电路具体连接情况为:第一插头CN1第一端口接地,第二端口连接至由第一压敏电阻ZNR1,第一电容C1,第一电解电容E1组成的第一并联支路的一端,该第一并联支路上设有一接地线路,该第一并联支路另一端连接至第三二极管D3正极;第三二极管D3负极连接至由第二电容C2,第三电解电容E3,第二电阻R2,第三电容C3,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组成的第二并联支路,其中,第三电解电容E3与第二电阻R2之间串联连接有第一电阻R1,第二并联支路上设有一接地线路;第三二极管D3负极还连接至由第二电解电容E2,第四电容C4组成的第三并联支路,第三并联支路上设有一接地线路;第三并联支路另一端经由一电阻连接至第二芯片IC2的第七引脚;第二芯片IC2的第一引脚同时连接至第二芯片IC2的第七引脚与第八引脚;第二芯片IC2的第二引脚连接至由第四二极管D4,第六电容C6,第五电解电容E5组成的第四并联支路,其中,第四二极管D4和第六电容C6之间串联有第一电感L1,第四并联支路上设有一接地线路;第二芯片IC2的第三引脚经由第五电容C5连接至第四并联支路的接地线路;第二芯片IC2的第四引脚接地;第四并联支路的另一端经由第三电阻R3连接至第二芯片IC2的第五引脚,同时第五引脚经由第四电阻R4接地;第四并联支路的另一端还分别连接至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的正极;第五二极管D5负极连接至第三插头CN3的第一端口,第三插头CN3第二端口接地,第三插头CN3第三端口接第一芯片IC1的第二十六引脚,第一端口还经由第三十电阻R30连接至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另一端接地,第三十电阻R30与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之间连接有第二十六电阻R26,第二十六电阻R26另一端接第一芯片IC1的第九引脚;第七二极管D7负极分别与第十三电阻R13以及第四MOS管Q4的漏极连接,第四MOS管Q4的栅极与第十三电阻R13并联连接至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至第十四电阻R14后空置,第四MOS管Q4的源极连接至由第六电解电容E6与第十五电容C15组成的第五并联支路,第五并联支路上设有一接地线路,第五并联支路的另一端经由第一可调电阻TR1后连接至电源VDD;第六二极管D6负极连接至由第四电解电容E4与第七电容C7组成的第六并联支路,第六并联支路上设有一接地线路,第六并联支路另一端经由第九电阻R9连接至由第十三二极管D13与蜂鸣器BUZ组成的第七并联支路,第七并联支路另一端连接至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经由第十电阻R10连接至第一芯片IC1的第三十一引脚。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机控制盒线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反馈电路包括:第三十一电阻R31,第三十二电阻R32,第三十三电阻R33,第三十四电阻R34,第三十五电阻R35,第三十六电阻R36,第三十七电阻R37,第三十八电阻R38,第三十九电阻R39,第四十电阻R40,第四十一电阻R41,第四十二电阻R42,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所述电机反馈电路具体连接情况为:第三十六电阻R36,第三十一电阻R31,第三十五电阻R35一端共端点连接,第三十六电阻R36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VCC,第三十一电阻R31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一芯片IC1的第四十三引脚,第三十五电阻R35的另一端经由第十二电容C12与第三十一电阻R31并联;第三十七电阻R37,第三十二电阻R32,第三十八电阻R38一端共端点连接,第三十七电阻R37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VCC,第三十二电阻R32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一芯片IC1的第四十二引脚,第三十八电阻R38的另一端经由第十一电容C11与第三十二电阻R32并联;第四十电阻R40,第三十三电阻R33,第三十九电阻R39一端共端点连接,,第四十电阻R40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VCC,第三十三电阻R33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一芯片IC1的第四十一引脚,第三十九电阻R39的另一端经由第十电容C10与第三十三电阻R33并联;第四十一电阻R41,第三十四电阻R34,第四十二电阻R42一端共端点连接,,第四十一电阻R41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VCC,第三十四电阻R34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一芯片IC1的第四十引脚,第四十二电阻R42的另一端经由第九电容C9与第三十四电阻R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恩杰唐明君李进移陈兴良郁剑锋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汇五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